胸外伤肋骨骨折内固定最佳手术时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胸外伤肋骨骨折内固定最佳手术时机探讨

李建亮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探讨胸外伤肋骨骨折内固定最佳手术时机,更好的指导胸外伤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我院从2018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共收治30例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根据受伤至手术内固定时间是否超过72h分为早期固定组(15例)和晚期固定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指标。结果: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方面,早期固定组小于晚期固定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总发生率方面,早期固定组小于晚期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选择在受伤后72h内予以固定,有利于优化手术治疗指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胸外伤;肋骨骨折;内固定;最佳手术时机

肋骨骨折作为胸部创伤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肋骨骨折患者数量较多,且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工程建设规模的增加,肋骨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早期肋骨骨折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而随着手术治疗经验的积累,手术逐步成为肋骨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且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相比,手术治疗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发生率,尽早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呼吸功能[2]。鉴于现有研究中关于肋骨骨折如何选择合适手术干预时机的研究较少,且现有文献报道结论的异质性较大[3]。基于此,本文结合我院从2018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骨折内固定不同时间与治疗指标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8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共收治30例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根据受伤至手术内固定时间是否超过72h分为早期固定组(15例)和晚期固定组(15例)。早期固定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8.58±4.35)岁;病因:跌落伤害、交通事故伤害、外力撞击伤害分别有3例、8例、4例。晚期固定组: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38.62±4.39)岁;病因:跌落伤害、交通事故伤害、外力撞击伤害分别有4例、8例、3例。所有患者明确诊断为肋骨骨折,患者同意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相关资料均有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较小,满足可比性要求(P>0.05)。

1.2方法

早期固定组患者受伤至手术内固定时间在72h内,晚期固定组患者受伤至手术内固定时间超过72h。两组患者所使用的手术方法相同,术前完善检查,明确患者的肋骨骨折位置,结合肋骨骨折位置不同合理设计手术切口,视情况可采取如下的肋骨骨折手术切口入路:乳房下皱褶切口入路、标准后外侧剖胸切口入路、腋下切口入路、肩胛下切口入路。辅助患者采取侧卧位,全身麻醉处理,依据不同手术入路切开皮肤,并暴露出对应的骨折区域,如果患者合并脏器损伤,需要进行脏器修复,然后对有移位的骨折区域进行复位,结合具体肋骨骨折弧度情况,对爪型接骨板合理弯曲,使其整体弧度趋于一致,然后逐一完成骨折肋骨的固定,常规腹腔探查,患者无出血,肋骨骨折区域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可逐层关闭胸腔,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1)手术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2)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气管切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治疗指标分析

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方面,早期固定组小于晚期固定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不同患者手术治疗指标分析(±s,n=15)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

ICU滞留时间(d)

早期固定组

310.3123.20

105.7312.49

18.952.43

1.640.21

晚期固定组

311.5024.28

108.5813.03

26.813.26

2.880.54

t

0.137

0.611

7.486

8.288

P

0.445

0.273

<0.001

<0.001

2.2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在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气管切开率总发生率方面,早期固定组小于晚期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n(%)]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发生率

气管切开

合计

早期固定组

15

1(6.67)

1(6.67)

0(0)

2(13.33)

晚期固定组

15

3(20.00)

2(13.33)

2(13.33)

7(46.67)

χ2

/

/

/

/

5.704

P

/

/

/

/

0.017

3、讨论

肋骨骨折作为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针对无明显骨折端错位、无深部脏器的损伤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但是对于多处骨折,有明显骨折错位情况或伴有脏器损伤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内固定,促进骨折以及受损脏器的逐步恢复[4]

本次研究中对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在受伤后不同时间内固定治疗效果资料予以分析,结合研究结果,早期固定组与晚期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较小,分析是因为两组患者整体所使用治疗方法相同,但是早期固定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较少,分析是因为晚期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推迟,而随着时间的增加,患者骨折后的骨折端组织会逐步僵硬,相关组织也会出现粘连情况,使得实际手术治疗中需要暴露的组织更多,且难度增加,损伤更明显,影响术后恢复,相应的增加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5]。早期固定组患者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气管切开率总发生率更小,分析是因为早期固定组能够尽早帮助患者完成手术,促进胸廓完整性、稳定性,减少胸外伤对患者肺部功能的影响,更早的促进呼吸功能改善,依靠自身肺部功能的尽早恢复降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发病率,避免严重呼吸衰竭或者肺部感染情况下的气管切开。整体而言,对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在受伤72h内完成手术内固定治疗更有利于患者预后,与国内部分文献报道[6]研究结论存在一致性。

鉴于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且整体样本量较少,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增加样本量,并积极进行前瞻性研究,更好的为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最佳手术时机选择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对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选择在受伤后72h内予以固定,有利于优化手术治疗指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夏腾,邢世贵.不同手术时机对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的疗效和预后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01):3-5.

[2]林鑫,刘庆,吴按明,等.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2):46-49.

[3]杨彦辉,曾小飞,王毅,等.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对患者免疫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21,23(02):103-107.

[4]王兰朋.同期肋骨内固定手术在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3):133-134.

[5]师智勇.同期肋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128例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0):40-42.

[6]高宏彦.胸外伤多发多处肋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预后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