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左玲

合肥市骨科医院  安徽合肥  238000

摘要目的在针对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探讨护理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麻醉重症监护室接受监护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出现了护理安全事件将其划分成两组,即未发生组(42例)以及发生组(1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发生组患者BMI指数大于18.5、管道数量大于2个、GCS评分在12以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概率更高。结论患者在BMI指数较大的情况之下、管道数量较多的情况之下、 GCS评分较低的情况之下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之下,其自身出现护理安全事件的概率都会相应增加,临床上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包括做好针对患者的管道护理、皮肤护理、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动态评估,结合患者的GCS评分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护理干预的方案,使得患者发生护理安全事件的概率能够得以有效地降低。

关键词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以及医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复杂疑难手术以及及危重症的治疗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从医院运转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科普通病房以及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压力,尤其是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受到麻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结束手术之后患者的机体功能整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非常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护理安全事件。对此,文章就具体探讨了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减少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为患者实现更高质量的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麻醉重症监护室接受监护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未发生组包含患者42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75至92岁,平均年龄(77.3 ± 1.4)岁。发生组包含患者16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76至93岁,平均年龄(77.2 ± 3.9)岁。

1.2方法

针对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具体包括静脉外渗、敷料松脱、非计划性拔管以及躁动四个方面。研究过程中,根据患者在这一阶段是否出现了护理安全事件对其实施分组,对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统计以及分析,明确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导致其出现护理安全事件的相关因素,并且结合相应的研究成果,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目的在于有效降低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BMI指数大于18.5、管道数量大于2个、GCS评分在12以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概率,判断患者护理安全事件的风险。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发生组患者BMI指数大于18.5、管道数量大于2个、GCS评分在12以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概率均整体高于未发生组的患者。相关统计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具体统计结果入表1所示。

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实践风险因素情况n%

组别

例数(n)

BMI指数大于18.5 n(%)

管道数量大于2个 n(%)

GCS评分在12以下 n(%)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n(%)

未发生组

42

5(11.90)

7(16.67)

6(14.29)

11(26.19)

发生组

16

12(75.00)

10(62.50)

9(56.25)

12(75.00)

X2

9.78906

9.29153

9.33104

9.39789

P值

0.024

0.035

0.016

0.028

3讨论

对于患者来说,其自身的BMI指数往往反映了其身体的营养状况,而患者在康复期间是否会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问题与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患者在自身BMI指数较大的情况之下,身体的活动能力也会相对较弱,在诊疗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药物外渗以及敷料松脱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1]。而在患者的管道数量较多的情况之下,由于患者在手术之后意识完全恢复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在携带管道数量较多的情况之下,则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会进一步增加,尤其是患者的整体状态比较躁动的情况之下,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2]。患者GCS评分较低的情况之下,说明患者手术之后的意识状态整体较差,误吸以及躁动等方面风险事件的概率会大幅度增加,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循环功能、呼吸系统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患者使用血管活动药物的情况之下,由于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血管的刺激,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的问题,进而增加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而要想有效降低患者在麻醉重症监护室期间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干预十分有必要:

首先,要能够建立具有较高完善度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于一些危重症患者进行监护的过程中,针对抢救工作以及交接班的相关工作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相关的仪器要能够定期进行检查,安排专人负责对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实施质控以及监管,针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要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早进行处理,明确护理的重点部位以及重点环节。尤其是对于BMI指数较大以及诊疗中GCS评分较低的患者来说,更需要能够加强管理,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巡视频率,及时发现相应的护理安全风险,做好干预。

其次,要能够做好针对患者的皮肤护理,患者在实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之下,血管以及皮肤都非常容易受到刺激,对此,就需要护理人员认真检查患者是否出现了药物外渗的情况,及时针对渗漏的药物进行清理,观察患者血管的状态,控制好药物的滴速,减少刺激。对于患者的床位单元要能够保证干净以及整洁,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并且为患者做好营养的补充,加强患者身体的免疫力。

最后,针对患者的管道要能够做好护理,尤其是对于意识状态不佳以及管道数量较多的患者来说更需要加强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对患者的敷料要能够妥善的进行固定,检查患者的是否存在导管刺激的情况,及时对患者的导管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管道的畅通,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导致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护理安全事件的原因有很多,而从医院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则需要能够结合患者的风险情况,做好针对患者的管道护理、皮肤护理、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尽可能的减少相应的风险因素给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安全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丽莎,关丽娜,王勇. 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4):502-507.

[2]吕晓凡,李雪云. 麻醉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21,36(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