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实施于急性脑梗抢救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院前急救护理实施于急性脑梗抢救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詹慧敏

黄山市中医医院  安徽黄山  245000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实施于急性脑梗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的样本是86例急性脑梗死,来源于本院2020年2月~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均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抢救,研究组给予相应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发病后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的概率进行对比,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实施于急性脑梗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脑梗;临床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病之一,是指因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使血管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出现心功能降低的急性致命性疾病,其病情进展迅速且凶险,死亡率较高。治疗需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心肌再灌注,这对急诊科的抢救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为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在短时间内进行转运、入院、检查、抢救等流程。为提高我院急诊科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成为了关键环节。研究显示,通过对抢救过程的优化可缩短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救治。基于此,本研究就我科室院前急救护理实施于急性脑梗抢救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样本是86例急性脑梗死,来源于本院2020年2月~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经诊断均与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相符合。②经过临床MRI或头颅CT检查确诊。③发病时间均在4.5h内,并且无意识障碍。④患者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①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梗死后渗血或脑实质出血。②3个月之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感染、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者。④近期有行大手术和其他系统出血者。⑤有雌激素服用史的女性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男女人数分别为22和21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3.21±5.42)岁。观察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3和20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3.30±5.82)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抢救,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赶往抢救现场,并给予相应的院前急救护理,具体为:(1)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的3~5min 内出诊,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尽可能减少搬动患者的次数,询问家属患者病史、发病时间、发病原因等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于存在抽搐症状的患者,应将软布缠在汤匙上置于患者两齿之间,以免患者咬伤。(2)应优先处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症状,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呼吸道护理,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后,将患者安全转运入院,告知患者转运必要性和转运风险,并指导患者家属签署危重患者转运危险告知同意书。(3)在实施转运前,应给予危重患者相应预防处理,对于烦躁患者应适当给予镇静,对于呼吸状况较差的患者应给予氧疗。对于舌后坠患者,应使用舌钳将舌头拉出后置入口咽通气管。对于发生脑水肿的患者,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降低患者颅内压,给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免出现脑疝。转运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各项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适当给予约束,以免患者跌伤。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发病后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的概率进行对比,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进行评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的原始数据在 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样本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的水准α=0.05,当p<0.05 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致残概率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死亡率以及致残概率,观察组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致残概率   [n(%)]

组别

例数

死亡率

致残率

观察组

43

1(2.3)

1(2.3)

对照组

43

3(7.0)

4(9.3)

χ2

2.491

4.484

p

0.003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通过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69.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观察组

43

24(55.8)

16(37.2)

3(7.0)

40(93.0)

对照组

43

19(44.2)

11(25.6)

13(30.2)

30(69.8)

χ2

2.691

3.123

17.775

17.775

P

0.000

3 讨论

脑梗属于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普遍且危害性较高的一种,是导致中老年人群体致残、致死的高占比疾病之一,发病速度较快同时病情发展凶险,在临床治疗之后患者仍然可能存在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因为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其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较为重要且复杂。

因为急性脑梗属于临床当中的危重症,临床发病速度较快,病情的发展也比较快,如果无法及时给予行之有效的救治,很容易导致患者预后效果下降,从而致残甚至致死。院前急救护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疾病干预帮助,促使患者的疾病症状稳定,及时对患者实行抢救能够显著减少对患者的影响,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再将患者转入到医院内进行治疗,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条件。对此,院前急救护理显得格外重要。急性脑梗患者的预后效果普遍较差,近些年关于脑梗的临床护理措施在不断创新,其中早期康复便是典型的护理模式。但是,有研究认为虽然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但是影响预后效果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患者是否可以及时得到有效的医护帮助,这也是院前急救护理在临床中重要性的一种体现。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论证了院前急救护理在临床当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实施于急性脑梗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佘东,冯诚诚,周代鹏,李进,曾泽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3):156-157.

[2]黄丽保,刘菁,洪建芳,胡远扬,许月玲.智慧急救系统在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21,43(04):177-178.

[3]冷志兵,蒲亨萍,苏家琼,杨平.基于Donabedian理论的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研究[J].全科护理,2021,19(20):2737-2742.

[4]莫玉菊,罗劲,杨载欣.“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07):1217-1219.

[5]夏丽苹,李雨凤,翟晓燕.物联网联合云平台技术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2):148-150.

[6]刘先凤,罗燕玲,林节娥.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探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6):5185-5187.DOI:10.19435/j.1672-1721.2021.3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