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造口小组对压疮干预及护理研究

/ 2

伤口造口小组对压疮干预及护理研究

龚荣芳 ,付文静

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  要】:目的  探究伤口造口小组对压疮干预及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8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以我院伤口造口小组成立时间(2021年1月)将其分为A组(42名)、B组(42名),分别实施常规压疮干预、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指导下压疮干预,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能力及患者压疮发生率。结果  B组护士压疮风险评估、压疮预防、压疮处理评分均较A组高(P<0.05);B组压疮发生率为0.32%,较A组0.71%低(P<0.05)。结论  伤口造口小组可有效提升护士压疮护理能力,降低压疮发生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 伤口造口小组;压疮干预;护理能力

压疮为医院常见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感受、延长其治疗时间,并增加其经济压力,需积极防控[1]。常规压疮防护中,护理方法由科室护士结合护理流程、护理经验实施,但受其压疮防护专业性影响,可能会存在压疮风险评估不足、压疮预防处理能力有限等情况,影响压疮防护效果[2]。伤口造口小组,为针对院内造口、压疮、伤口管理成立的专项护理指导小组,在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护理干预同时,负责对专科护士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提升院内压疮防护质量。为此,本次比较我院成立伤口造口小组前后1年时间内护士护理能力情况及压疮发生率比较,分析伤口造口小组对压疮干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8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以我院伤口造口小组成立时间(2021年1月)将其分为A组(42名)、B组(42名);A组男性3名、女性39名,年龄21~45岁,平均(28.46±2.11)岁;B组男性2名、女性40名,年龄(28.01±1.96)岁;两组基础资料相近(P>0.05)。

1.2方法

A组(常规压疮干预):结合患者病情、护理流程,通过指导患者翻身拍背、受压部位皮肤按摩避免发生压疮;发生压疮后,结合压疮情况予以针对性处理。

B组(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指导下压疮干预):(1)成立伤口造口护理小组:组长为外科护士长,副组长为国际造口师,各科室各出1~2名骨干护士作为小组成员,由老年病科、消化外科、骨科、营养科、血管外科医师组成专家小组;组内成员均进行压疮防护专科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对其所述科室护士进行针对性培训;(2)完善压疮防护流程:以医院护理流程、医疗资源为基础,结合最新压疮防护、治疗方式,完善压疮管理流程,包括压疮风险评估、压疮防护、压疮处理,并将其加入各科护士培训内容,结合临床反馈意见不断修正流程内容,并将最终确定内容粘贴在科室宣传栏中;(3)日常压疮防护指导:日常各科室巡视,及时纠正、指导护士压疮防护操作干预方式,对于高危患者,如合并糖尿病、失禁等问题,组织科室护士及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持续追踪护理效果;监督各科室护士无菌操作质量,并予以纠正指导;(4)管理质量改进:及时关注、传达国内外压疮最新护理知识、治疗方案等信息,不断丰富压疮预防管理方案;定期收集、汇总压疮管理数据,及时反馈总结压疮发生原因,小组开会讨论解决方案,以不断改进工作质量。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士压疮护理能力,包括压疮风险评估、压疮预防、压疮处理,每项评分0~10分,分数高表示压疮护理能力强;(2)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统计2020年1月至12月及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住院患者总人数(分别为2659例、2841例),并统计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表示计数、计量资料,2t检验;P<0.05为统计学结果验证标准;数据统计计算软件为SPSS 24.0。

2.结果

2.1 压疮护理能力

B组护士压疮风险评估、压疮预防、压疮处理评分均较A组高(P<0.05),见表1。

表1 压疮护理能力(±s

组别

n

压疮风险评估

压疮预防

压疮处理

A组

42

7.58±1.22

8.16±1.30

8.54±0.86

B组

42

8.34±1.35

8.94±0.95

9.13±0.71

t

2.707

3.139

3.429

P

0.008

0.002

0.001

2.2 压疮发生率

B组压疮发生率为0.32%,较A组0.71%低(P<0.05),见表2。

表2 压疮发生率[n%)]

组别

n

发生例数

发生率

A组

2659

19

0.71

B组

2841

9

0.32

2

4.290

P

0.038

3.讨论

降低压疮发生率,为保证患者住院治疗安全、提升其康复质量重要环节。随临床对护理要求提升,常规经验式压疮防护方案难以满足实际护理需求,可能会影响压疮防控效果[3]

伤口造口小组,为针对医院伤口、压疮、造口护理干预成立的专项小组,专业能力强,其主要任务为对医院护士进行针对性培训、优化相关管理流程、持续性质量监控等,以不断提升医院伤口造口管理质量[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伤口造口小组干预后,护士压疮护理能力评分显著提升,考虑原因为,在B组干预中,成立伤口造口小组后,所有小组内护士及各科室护士均接受压疮防护专科知识培训,可提升各科室护士基础护理能力;完善压疮防护流程,可为院内压疮防护提供更先进流程指导,避免经验护理影响护理效果,提升压疮防护循证依据;日常压疮防护指导,可及时纠正各科室护士压疮防护不足之处,并通过责任护士及小组讨论、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可提升护士对压疮防护知识理解能力及干预能力,同时可降低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风险,在此基础上持续性质量改进,可满足护士对先进压疮防护知识需求,提升其压疮护理能力,同时可提升压疮预防效果,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

综上,医院压疮防护中,伤口造口小组可有效提升护士压疮护理能力,降低压疮发生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丽, 董哲, 秦玉慧,等. 伤口造口患者压疮的影响因素研究[J]. 北京医学, 2021, 43(7):702-704.

[2]张媛. 循证护理干预对降低ICU患者压疮与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 2020, 44(7):1163-1164.

[3]张淑平. 压疮护理小组干预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儿面部压疮风险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11):2009-2011.

[4]彭娅莉. 伤口造口小组在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2):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