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中医如何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1

子宫肌瘤,中医如何护理

杨春燕

泸县中医医院    四川省泸州市   646100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常见症状为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等,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性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生育情况、年龄、遗传、激素水平等有关。由于其可能引发化脓性感染、子宫平滑肌瘤蒂扭转、子宫平滑肌瘤合并子宫体癌、不孕、贫血等并发症,因此患者在平常生活中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本文着重介绍如何通过中医对子宫肌瘤进行护理。

中医上认为子宫肌瘤多因脏腑失调、气血阻滞、瘀血内结引起,属“癥瘕”范畴。妇科病症中,“瘕”为腹中结块,坚硬不移动,痛有定处为“癥”。所以“瘕痞块”涵盖了各种妇科良性肿瘤,病种较多,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症。因此中医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促进肿瘤的消散和吸收。

一、中医辩证护理

①瘀血内阻型:症状表现主要为下腹部包块固定坚硬,小腹疼痛难耐,经期血量较多或有血块,经色暗沉,或出现经期紊乱、经期延长,面色蜡黄,口干舌燥却无欲饮,有瘀点或瘀斑。便可使用少府逐瘀汤加以大黄蛰虫丸 ,以达到活血逐瘀,消瘤散结的功效。②寒湿凝结型:症状表现为下腹部包块,胀硬冷痛,经期量少或停闭,经色暗沉或有水迹,体冷畏寒,白带量增多,色白清稀,面色蜡黄,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涩有力。便可使用桂枝茯苓丸,主要功效是散寒除湿,化瘀消癥。③痰瘀互结型:症状表现为下腹包块胀满,时有作痛,触之或硬或软,经期量少或停闭,白带量增多,色白质粘,胸闷及痰液量多,头晕,浮肿,困顿,腰酸腿沉,形体多肥胖,舌苔白腻或薄白腻,脉沉滑或弦滑。便可使用开郁二陈汤,主要功效是化痰理气,散瘀消癥。④肝肾阴虚型:症状表现是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周期紊乱,量偶多偶少,经色暗沉有块,阴中干涩,五心烦热,两颊潮红,婚久不孕,反复流产,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黯苔薄黄,脉细弦。便可使用一贯煎合补肾祛瘀方。

二、中医理疗护理

1.外敷护理

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采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穴位贴敷膏药可以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体现了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能缓解患者病痛,使肿瘤呈缩小趋势。

2.内用护理

四物汤:其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但若子宫肌瘤患者直接饮用可能会促进肌瘤的生长。但若是属于血虚体质的子宫肌瘤患者,经过医生的合理调整后还可以继续服用;理冲汤:其能补益正气,祛邪而不伤正,行气活血、破瘀消癥,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可达到调理子宫肌瘤的目的;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方剂,在子宫肌瘤护理过程中可适当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子宫肌瘤的辩证各有不同,建议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药剂进行调理。

2.针灸护理

包括针法和灸法,主要是作用于穴位理疗。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治冲任督带、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血液流变与凝血机制等作用。其用于子宫肌瘤,一般多取气海、大赫、气穴、子宫作为针灸的主穴,三阴交、血海、太冲、足三里、阴陵泉作为辅助穴位,其中气海、大赫、气穴要进行直刺操作,深度控制在 1.5寸左右。

3.艾灸护理

操作简便,热力较温和,在穴位进行直接刺激并充分发挥穴位与艾灸的两重作用,可定性、定量,并无针刺的痛苦,且无疤痕损伤,临床广泛应用。其用于子宫肌瘤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隐白,借用艾条燃烧的热力将配制好的中药经穴位渗透到体内,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激发五脏六腑自身的调节功能,使气血循行加快,淤滞即可得到化解。

4.拔罐与按摩

拔罐: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按摩: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对于子宫肌瘤的患者可以取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缓解子宫肌瘤的症状。

据相关数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有20%患有子宫肌瘤,但因其一般无或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因此其真实发病率远高于临床报道的发病率。所以需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在子宫肌瘤护理过程中可使用中医护理,以达到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缓解患者病痛、减轻子宫肌瘤症状等目的。但中医护理并不能使子宫肌瘤消除,因此若患者出现子宫异常出现、严重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