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按摩对肩关节周围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手法按摩对肩关节周围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齐占海

身份证号码:130204196410050637

摘要目的:分析手法按摩对肩关节周围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盲人按摩诊所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67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比较单一针刺与手法按摩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肩关节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法按摩肩关节周围炎可缓解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法按摩;肩关节周围炎;疼痛;功能恢复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为肩周炎,指由于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退变、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肩关节周围炎疼痛。起病较缓慢,且病程较长,急性期者多表现为疼痛夜间加重,稍作活动或者活动不慎就会出现强烈疼痛,直接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工作[1]。随着中医学发展,按摩推拿在肩周炎患者治疗中得到应用。本文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所选的67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来源于盲人按摩诊所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纳入标准:符合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标准;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哺乳期或者妊娠期者;肩部破损、感染、结核或者严重皮肤病者;习惯性酗酒者;感染疾病者;资料不完整者;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研究组(33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8.57±2.90)岁;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9.71±2.0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一针刺治疗。选取肩前、肩贞、巨骨穴,其疼痛向肘部或者肩胛、颈项放射者,取穴时循经取曲池穴、天宗穴、小海穴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取毫针进行针刺,得气候可根据肩关节活动调整针刺方向。每日2次,1次留针30分钟,连续治疗1个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研究组:给予手法按摩治疗。取肩贞、肩井、天宗、合谷、曲池穴、手三里穴,患者取坐位,以柔和深透的指针点按法,每个穴位按1-3分钟,使上肢有酸胀感,再采用滾法,揉患侧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其力度由轻到重,再采用双手掌根揉肩背部,并在患者肩背部、上臂部进行揉搓,以热感为宜,继续揉搓10-20分钟。采用弹拨法弹拨肩关节粘连部位,松解粘连处,每次操作逐渐加重手法。最后牵抖肩臂结束手法。连续治疗1个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度、肩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度,评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采用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肩部肌力,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检测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VAS评分(6.16±0.54)分,肩关节评分(50.16±6.57)分;研究组:VAS评分(6.26±0.94)分,肩关节评分(50.32±6.83)分。两组经对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4.56±0.17)分,肩关节评分(60.16±4.55)分;研究组:VAS评分(3.06±0.21)分,肩关节评分(68.77±3.17)分。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者,其发病率高达3%左右,女性多于男性。肩周炎的发病因素较多,如外伤、手术后、偏瘫、颈椎病,都会引发肩周炎[2]。初期肩周炎者,疼痛较明显,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如刺痛、胀痛、酸痛、灼痛等,尤其夜间疼痛较严重。若长期不活动,使得肩部粘连更严重,其疼痛也更明显,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出现肌肉萎缩[3]。现阶段,有肩周炎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且复发,故西医主张急性期肩周炎者给予消炎及镇痛治疗,非急性期患者需解除粘连,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尽管可取得较好的短期效果,但西医治疗后的并发症较多,患者不耐受,故临床急需寻求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肩关节周围炎属于“肩痹”、“漏肩风”等范畴,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有“肩不举”、“肩似脱”等表现。由于肩周炎患者经常自觉有寒气从外进入肩部,有部分患者自觉有寒气从肩关节内部向外冒出。由于肩局部尝尝畏寒怕冷,后期容易出现肩关节粘连,呈现固结状、活动受限等。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病分为内、外两种,内因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外阴则是风寒湿邪或者外伤闪挫。手法按摩是中医治疗的有效方法,包括按法、揉法、弹拨法、屈伸法、摇法,通过按摩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滑动关节、舒筋活络、整复错位的作用

[4]。通过按摩根据肩部经络循行部位顺着肌肉纹理按摩相关穴位及筋结,从而达到理筋顺络效果。按摩配合肩部被动运动可有效延长喙锁韧带和喙肱韧带,当喙锁韧带的挛缩被拉伸后,可使锁骨旋转,有效恢复患者上臂屈曲及外展运动,从而确保肩肱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在肩周炎手法按摩治疗中,由于肩部外展及外旋功能比内旋、内收重要,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次研究显示研究组者的疼痛度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5]

    综上所述,手法按摩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取得较为显著疗效,建议在临床基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芳. 点按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5):119-120. 

[2]于荷馨, 李保龙, 张杰. 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疼痛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0, 26(2):6-7.

[3]周益友. 推拿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7):57-58.

[4]王旭. 温针灸联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3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 30(6):79-80.

[5]马向东. 推拿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J]. 双足与保健,2018,27(9):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