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吴姗姗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患者共计55例,上述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21年4月-2022年6月,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需要采取DSA下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55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血管病变最小直径和长度均要大于治疗前,而血管直径狭窄度和面积狭窄度则都要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采用DSA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DSA;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应用价值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好发,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严重,该病的发病人数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在发病后,常会表现出头晕、头痛等症状,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可引起肢体和意识障碍,病情相对危重,具有极高的致死和致残风险[2]。目前,介入治疗是治疗该病的有效途径,可改善患者的机体微循环。本次研究分析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采取DSA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5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展开分析,其中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80岁,中位数(60.27±5.32)岁;男性、女性分别为32例、23例;首发病症:发作性意识丧失、头晕、语言障碍、肢体乏力、头痛分别为2例、7例、6例、28例、12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需要接受DSA下介入治疗,方法如下:本次研究使用西门子单C臂DSA,在患者的升主动脉部位,置入5F猪尾巴导管,使用高压注射器,将40mL的对比剂注入,在注入过程中需要控制输注速度,以每秒20mL为宜,同时需要控制最高压力,不得超过700psi,以延时注射方法,将延时时间设置为1秒,选定患者的头颅正位,摄取此部位的影像学图像,摄取速度控制在6帧/秒,在清晰可见静脉窦期时,即可停止图像采集,之后选取DSA灌注图像的脑实质期,对窗宽、像素位移、窗位等参数进行合理调整。由于病灶位置的特殊性,脑部分布着大量的血管,并且其走位极为复杂,这些因素容易使检测结果受到影响,导致图像无法清晰显示病灶的具体情况,为了使图像显像更加清晰,可将C臂进行适当调节,选择适合角度,确保特定目标区域的血管长轴与X西安中心光束呈现出90°,可更好地显示目标血管。在图像采集完成后,即需要进行三维重建,根据获取的三维图像,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了解血管狭窄程度。在对血管狭窄情况进行测量时,应当选取最广的参照物,即正圆形不锈钢球,直径为1cm,这样在采集图显示能够确保数据不受影响,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DSA实施前后血管狭窄度的改变情况,包括了血管病变最小直径、长度、血管直径和面积狭窄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和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1得知,在实施后,血管病变最小直径和长度均呈现出增长趋势,而血管直径狭窄度和面积狭窄度则呈现出减少趋势,与实施前比较上述指标均有差异(P<0.05)。

表1比较患者DSA实施前后血管狭窄度的改变情况(±s)

组别

例数

最小直径(mm)

病变长度(mm)

血管直径狭窄度(%)

面积狭窄度(%)

实施前

55

0.94±0.13

7.20±2.68

43.62±11.89

47.02±7.04

实施后

55

2.31±0.55

10.74±2.98

11.92±5.13

12.89±3.67

t

17.978

6.550

18.155

31.882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尽早接受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造影剂注入到血管中,将所获取到的影像资料,输送至计算机中进行对应处理,能够清晰显示病灶情况,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了指导价值[3]。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着确切疗效,将DSA技术融入至治疗中,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病灶位置,将药物直接送至靶位,使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改善了预后[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55例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实施DSA后,患者的血管病变最小直径和长度均显著增加,而血管直径狭窄度和面积狭窄度则显著减少。分析其原因在于,在DSA设备的辅助下开展手术,可清晰显示病灶情况,为术者提供清晰视野,降低了手术风险,使介入治疗得以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疗效,使得脑血管病变得到明显改善,加快了患者的疾病恢复。但由于DSA检查属于侵入操作,需要具备相关适应证,对于存在着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不可采取DSA检查,在术前需要保持禁食4小时,并且尽可能将膀胱排空,确保检查结果的更加真实、有效

[5]

综上所述,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变部位脑血管情况,为术者提供清晰视野,降低了手术风险,有利于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 康敬源,颜建辉,何劲松. 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7-9.

[2] 罗文波,唐蜜,彭俏菁. NCCT联合DSA对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评估价值[J]. 临床医学工程,2020,27(2):131-132.

[3] 黄启锐,罗文波,彭俏菁,等. NCCT+DSA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评估作用探讨[J]. 医药前沿,2020,10(18):117-118.

[4] 吴杰. 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研究[J]. 中外医疗,2020,39(3):90-92.

[5] 董发新. 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0):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