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夏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苏州 215134

摘  要:目的:讨论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疗法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择取病例为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研究周期为2020年08月-2021年08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研究组(n=36)、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为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参照对照组方案,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组间临床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为呼吸系统多发疾病,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1]。慢阻肺患者具有病程长的特点,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肺功能逐渐下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因肺功能急剧下降导致缺氧,甚至二氧化碳潴留,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预期寿命。以往多使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但住院时间较长,血气分析指标改善不明显,甚至出现病情恶化,或出院后短期内再次因急性加重而住院。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其主要优势为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2]。本研究汇总院内就诊收治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讨论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相关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病例为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研究周期为2020年08月-2021年08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研究组(n=36)、对照组(n=36)。研究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范围跨度56-72岁,平均(64.75±2.96)岁。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范围跨度55-73岁,平均(64.68±2.92)岁。两组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中慢阻肺诊断标准,合并2型呼吸衰竭,签署研究同意书,组间基础资料对照分析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入院后医师依据临床检查结果评估病情严重度,按照经验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并使用祛痰剂止咳化痰,茶碱类药物、β受体激动剂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所有病例均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研究组患者参照对照组方案,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美国伟康BiPAP呼吸机),依据患者个体情况选取适宜的面罩或鼻罩通气。选用S/T或S模式,设定呼气压力范围为4-8cmH2O,设定吸气压力范围为12-14cmH2O,潮气量8ml/kg。治疗期间严格监测患者血气指标,及时调整无创呼吸机相关参数,维持血氧饱和度为90%以上。

1.3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8h后血气指标,包括PaCO2、PaO2、SpO2。(2)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如治疗后血气指标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消失则为痊愈,如治疗后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好转则为有效,其他评价结果为无效,择取痊愈及有效患者为治疗有效范畴。(3)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8h后心率、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FVE1、FEV1/FVC)。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s)

组别

PaCO2(mmHg)

PaO2(mmHg)

SpO2(%)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36)

77.26±3.15

55.11±3.58

54.73±2.16

82.51±4.48

80.38±2.59

93.19±5.75

对照组(n=36)

77.29±3.11

60.42±1.73

54.89±2.14

76.94±3.85

80.42±2.61

90.02±2.28

t值

0.041

10.095

0.316

5.658

0.065

3.07

P值

0.968

0.002

0.753

0.002

0.948

0.003

2.2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

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由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n/%)

组别

痊愈例数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总有效

研究组(n=36)

28

7

1

35(97.2)

对照组(n=36)

20

9

7

29(80.6)

χ2

5.062

P值

0.024

2.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心率、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s)

组别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

FEV1(%)

FEV1/FVC(%)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36)

121.08±8.53

101.38±4.69

33.02±3.27

22.18±2.65

32.35±2.76

62.05±5.73

50.96±4.28

68.75±8.72

对照组(n=36)

121.19±8.42

115.76±6.85

33.05±3.24

29.84±3.08

32.31±2.75

46.29±4.85

50.94±2.31

59.11±6.48

t值

0.055

10.393

0.039

11.312

0.062

12.596

0.025

5.324

P值

0.956

0.000

0.969

0.000

0.951

0.000

0.980

0.000

3、讨论

3.1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治疗概述

慢阻肺患者受病情影响,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多合并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呼吸肌损伤持续加重,病情急性发作期间极易合并呼吸衰竭,如未能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3]

诱发慢阻肺患者病情急性发作的因素较为复杂,相关临床研究认为机体电解质紊乱、营养状况不佳、缺氧、激素类药物过量用药等均可导致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慢阻肺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期间肺部结构产生显著病理改变,气道进入闭陷状态,呼吸阻力增大,大部分患者无法实现完全呼气,进而引发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形成,使患者呼吸做功显著增加。相关临床研究认为,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率偏高,单纯通过药物祛痰或抗感染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关症状,但起效速度缓慢。无创呼吸机在临床救治慢阻肺并呼吸衰竭中应用广泛,其主要作用为减轻呼吸肌疲劳程度,并可恢复肺泡内部通气水平,使机体缺氧状态得到改善,呼吸肌功能逐步恢复正常。同时,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缓解机体缺氧状态,避免高碳酸血症持续加重,并可清除气道梗阻等不利影响,使患者氧合状态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BTS(英国胸科协会)建议,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需优先采用无创呼吸机开展机械通气,如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提升,体内二氧化碳潴留逐步减轻,心率及呼吸频率好转,可评估为无创呼吸机治疗成功,如上述指标未好转,则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临床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建议优先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充足的吸气压力,协助患者克服气道组织产生的弹性阻力,显著改善肺部换气与通气的整体水平,促进肺部氧合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并升高潮气量,减轻呼吸肌疲劳程度,促进体内潴留的二氧化碳排出。另外,医师需利用无创呼吸机为患者提供呼气末正压,使机体产生较强的对抗作用,避免小气道组织持续处于闭塞状态,进而降低呼吸阻力,避免呼吸肌做功持续增加,加速机体氧合功能及循环功能的改善。

3.2本研究数据总结分析

临床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常规方案为低流量吸氧及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部分重症患者,特别时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采取有创通气需掌握严格的适应症,且多不能为患者家属所接受,后续可能出现撤机困难、呼吸机相关肺炎等。而无创呼吸机无需气管插管,对机体无损伤,患者能耐受,家属易接受,且治疗费用低,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时,无创呼吸机可为患者提供较高的吸气压力,减少呼吸肌做功,协助患者克服气道高阻力完成吸气,进而提升肺泡通气总量,显著增加潮气量,使肺部组织含氧量显著增加,进而改善血气指标,使患者通气状态逐步恢复正常[4]。本研究相关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改善血气指标,改善肺功能,促进心率及呼吸频率恢复至平稳范围,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无创呼吸机存在特定适用范围,如患者合并上气道组织机械性梗阻、排痰困难、重度昏迷、气道分泌物过多、呼吸抑制,不得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期间医师需严格监测患者血气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相关参数,以确保治疗效果。

3.3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

慢阻肺是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肺部疾病,患者病情持续进展,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常见并发症包括自发性气胸、慢性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如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持续加重,痰液量增加,合并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慢阻肺患者治疗期间需接受胸部影像学检查、血气指标检查及其他综合检查,确诊后医师需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在无创呼吸机缓解呼吸衰竭的基础上,需采取对症支持治疗,采用抗胆碱类药物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促进患者气道组织扩张,如患者存在脓性痰液,呼吸困难持续加重,需在治疗期间采用抗生素抗感染,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部分急危重症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但患者病情稳定后,医师需告知其日常生活相关注意事项。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需减少油腻食物摄入量,避免摄入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如患者体质偏弱需保证营养,增加鱼、牛奶等高蛋白食物摄入量,并摄入维生素含量较高的蔬菜与水果。待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可适当参与各类有氧运动,如呼吸操、太极拳、徒步等,以增强体质。如患者治疗期间需长期吸入激素类药物,需在治疗期间及时漱口,以预防口腔感染。如患者合并前列腺增生,则不建议应用抗胆碱能类药物。另外,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需坚持家庭氧疗,可采用1-2L/min低流量吸氧治疗模式,每日吸氧时长不得低于10h。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医师需对其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告知慢阻肺病因、症状等常识,讲解不同治疗方案的作用机理及预期疗效,告知患者居家保健知识,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为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医师需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告知其保持正向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以避免病情复发。

综上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同时,本研究受相关影响因素干预,研究总时间较短,研究评估样本总量不足,纳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样本总量较少,未进行多中心对照性分析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讨论评估分析。

参考文献:

[1] 崔鑫洋. 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0):102-103.

[2] 李婷. 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价值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6):206-207.

[3] 周春童,朱丽秀. 阿奇霉素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J]. 北方药学,2021,18(5):19-20,31.

[4] 游曼清. 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疗法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 特别健康,2021(20):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