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系统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系统评价

杨晓云,王沛霞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中医院  河北省邯郸市  057150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中风后痉挛使用针刺配合康复疗法的具体疗效,为该类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使用多个数据库搜索关于针刺配合康复疗法在中风后痉挛的临床应用中的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评价。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计15个,进行Meta分析,得到使用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主要穴位为曲池、肩髃、合谷、天井、外关、足三里、三阴交、尺泽等,且该种联合疗法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OR=3.13,95%CI(2.00,4.89),P<0.00001]、基本治愈率[OR=2.42,95%CI(1.53,3.83),P=0.0002]、MAS评分[MD=-0.48,95%CI(-0.62,-0.35),P<0.00001]、FMA评分[MD=5.58,95%CI(4.96,6.20),P<0.00001]、BI指数[MD=10.46,95%CI(7.19,13.74),P<0.00001]及NDS评分[SMD=-0.68,95%CI(-0.91,-0.44),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针刺联合康复疗法,对于中风后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必要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但是在纳入研究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的支持。

关键词:针刺疗法;康复训练;肌痉挛;系统评价;中风后遗症;

作为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中风后肢体痉挛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为明显。目前有报告指出,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痉挛的概率在80%~90%左右,往往会引发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自然也会导致其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一般而言,痉挛会出现在脑卒中恢复期后,或者是急性期期间,引发痉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由于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损害,下运动神经元失去中枢性抑制导致。目前临床关于痉挛性肌肉力增高的治疗关注度较高,往往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关键所在。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以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两大类为主。中医疗法主要以针灸为主,对于中风后痉挛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良好,同时具有缓解疼痛症状的作用,对于患者的康复训练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但是考虑到现阶段关于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共同应对中风后痉挛的临床疗效,缺乏足够的研究论证,故此,本文选择针对该种联合疗法在现阶段的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成果的统计进行分析,通过系统性评价的方式,为该种联合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确诊为存在一只肢体呈痉挛性瘫痪或肌张力增加以及腱反射亢进的症状,不限制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的疗法选择单一针刺或者康复疗法,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针刺联合康复疗法观察指标主要以痉挛疗效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的改善为主。

1.2排除标准

对于存在其他基础疾病伴随痉挛性瘫痪的患者排除在外,同时排除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病时,或者是严重肺部感染以及肾功能障碍等类别,要求所有研究对象均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实验进行,对于结局指标缺失的文献,排除在外。

1.3检索策略

针对各大主流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VIP)等进行关键字搜索,时间集中在2014年5月~2019年5月,关键词选择“中风”“脑卒中”“卒中”“脑血管病”“痉挛”“针刺”“电针”“康复”“临床”等。

1.4文献筛查及资料提取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所得文献进行筛查,若存在有歧义的文献资料,应当由第三方协助进行解决。在进行文献资料提取过程中,需要保证独立进行,同时采用交叉核对的方式排除分歧。文献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文献题目,研究姓名,出版时间以及科目类别,同时详细标注是否符合排除、纳入标准。

1.5文献质量评价

本次研究关于文献质量评价的方法是使用Jadad量表,每一篇文献都需要有两人以上的研究者进行处理,进行评分,存在分歧情况的,应当由第三方协助进行解决。该量表包含随机法随访三部分,各部分的分值分别为0~2分,总积分为0~7分。考虑到针灸疗法的特殊性,临床难以采用双盲对照实验,不是本文规定。文献中使用患者和评价者盲法得一分。根据该量表,最终确定文献的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对应的分值≥3、=2、≤1。

1.6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于结果的统计学方法使用RevMan5.2,采用卡方检验和Q检验,用P值分析各研究间有无异质性。

2结果

最终结果显示,在纳入的文献资料中提及针对中风恢复后的后遗症治疗采用针刺疗法取得有效疗效的文献共有16个,不同的分期对应的穴位选择有所差异,后遗症期组(2组)中暂推荐针刺腰骶腧穴;恢复及后遗症期混合组(3组)中推荐颞三针为本组的首选方案。在改善Barthel指数方面,恢复期组(1组)针刺康复方案推荐头针5:后遗症期组(2组)暂推荐针刺+推拿1;恢复及后遗症期组(3组)推荐张力平衡针刺法。在提高FMA评分,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方面,恢复期组(1组)推荐头针6;后遗症期组(2组)中纳入文献没有一篇报道改善中风患者FMA评分情况的相关研究,有待于日后相关文献的补充及进一步评价;恢复及后遗症期组(3组)暂推荐针刺+认知康复训练。鉴于研究数量有限,因此可能会对最终的结果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后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

3讨论

3.1结论及展望

通过本文的系统性评价可知,目前使用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临床疗效得到初步的肯定,但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当遵循医学的指导,运用国际化的疾病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采用随机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才能够更好的彰显该种联合疗法的真实临床效果,

总之,现阶段关于中风后痉挛的治疗,建议使用针刺和康复疗法,在临床疗效方面较优于其他方式,但是仍需进行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才能够为该种治疗方法的临床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Mayer NH,Esquenazi A,Childers MK.Common patterns of clinicalmotor dysfunction〔J〕. Muscle Nerve,1997,(Suppl 6):S21-S35.

[2]Ward AB.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thophysiology and onset of poststroke spasticity〔J〕. Eur J Neurol,20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