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李凤杰  ,王荣英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600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其作用情况。方法:设置观察开始时间为2021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6月,将76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普通组和循证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对照中,普通组心理状态评分为54.16±3.15(分)、循证组为42.77±3.09(分),普通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1.55±3.06(分)、循证组为90.44±3.51(分),(t=16.175,p=0.011),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循证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该种病症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中心率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症发生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在病症发生后,不仅对其生理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其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对其展开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帮助其康复。循证护理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护理方式,能够借鉴相关的医学文献作为临床工作开展的依据,从而为患者的康复效果保驾护航。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其作用情况,现将分析结果呈现如下[1]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将7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组别分别为普通组和循证组,普通组中纳入的组员人数为38例,38例患者中最小的为48岁,最大的为80岁,均值61.25±3.18岁,其中男性占据20例,女性占据18例;循证组中纳入的组员人数为38例,38例患者中最小的为49岁,最大的为81岁,均值62.03±3.77岁,其中男性占据21例,女性占据17例。(p>0.05),两组无差异性,可做临床对比。

1.2方法

1.2.1普通组

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式。

1.2.2循证组

采用循证护理,主要涵盖为:

循证查证:首先由科室内的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组建一支专业的循证小组,加强小组成员的护理培训,增强其护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患者的护理特点进行分析,提升科室人员护理水平。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文献资料的查证和检索,在查阅过程中可以重点检索“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失常、护理特点”等词语,尽量查找与科室护理问题相同的资料文献,从而获得专业的护理知识,为患者护理提供真实有效的理论数据支持。

循证操作:①根据查找到的文献资料结合科室患者病情进行护理操作,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治疗注意事项,与患者积极沟通,通过一对一讲解、视频资料引用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引导患者能够从更加科学和客观的角度来认识自身疾病,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干预。②与患者积极交流,观察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告知患者化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患者与病友交流来疏导不良情绪。引导患者在体征平稳的状态下可以采用与病友聊天、观看减压视频、听音乐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避免外界干扰而从产生不良状态。指导患者日常中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告知其平稳情绪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③引导患者能够通过开展有氧运动来提高身体抵抗力,通过步行、散步、骑自行车等来开展体育运动,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日常中还可以通过呼吸功能训练、肺功能训练来提高身体免疫力,最大程度避免疾病复发几率。

1.3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采用情绪自评表和SF-36量表进行分析对比[2]

满意度和心率失常复发率:采用调查问卷进行两组对比观察。

1.4统计学

SPSS24.0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统一为(n,%)、计量资料统一为(IMG_256),采用P值进行检测,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情况

普通组和循证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对照在表1呈现: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数例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普通组

38(例)

54.16±3.15(分)

71.55±3.06(分)

循证组

38(例)

42.77±3.09(分)

90.44±3.51(分)

t

--

14.509

17.841

p

--

0.013

0.010

2.2两组满意度和心率失常复发率情况

普通组和循证组满意度和心率失常复发率对照在表2呈现:

表2 两组满意度和心率失常复发率对比

组别

数例

满意度

心率失常复发率

满意数例

占比

复发数例

占比

普通组

38(例)

32(例)

84.21%

7(例)

18.42%

循证组

38(例)

37(例)

97.36%

1(例)

2.63%

X2

--

--

11.057

--

12.033

p

--

--

0.016

--

0.01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种病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开展中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来保证治疗效果。循证护理是近年来流行的护理方式,该种护理模式能够将科研资料与护理经验相结合,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以相关文献资料为工作开展的依据,在护理操作中更加娴熟准确,同时在循证护理开展中还能够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情绪疏导、心理干预、生活指导等,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使得护理工作的开展效果更高

[3]

在上文分析中,通过表2中的数据结果(普通组和循证组满意度和心率失常复发率对照中,普通组满意度为84.21%、循证组为97.36%,普通组心率失常复发率为18.42%、循证组为2.63%,(x2=11.545,p=0.015),两组结果有差异。)能够直观地发现循证护理在治疗工作开展的优势性,分析其原因能够发现,在循证护理工作开展中,通过循证查证中的循证小组建立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通过文献查找能够发现更加贴合的护理方式,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在循证操作中,通过健康宣教、情绪指导、生活指导等多种方式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得患者的疾病复发几率降低。对上文总结得出结论,将循证护理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中能够提高其治疗有效性,降低患者的复发几率,该种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杜艳.分析循证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2):402-403.

[2]曹云,朱尊敬.评价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6):149-150.

[3]马桂华,李杨.评价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人人健康,2020(1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