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患者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HIV/AIDS患者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喻专容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四川成都市    610066

【摘要】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相关性。方法分析357名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省洲际胃肠肛门病医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医学应对问卷MCMQ、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评估情况。结果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与面对、回避呈正相关,与屈服呈负相关。结论 应对方式是影响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心理行为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改善生存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HIV/AIDS;应对方式;生存质量;相关性

A correlation study of the coping 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HIV infected patients

英文摘要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HIV/AIDS patients.Methods : A total of 357 HIV/AIDS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chengdu public health clinical medical center and sichuan provincial intercontinental gastrointestinal and anal diseas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for investigation, 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 simplified Chinese Medical outcomes study-hiv health survey (mos-hiv) were used to measure patients' Coping 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Results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cing and avoiding,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yielding. Conclusion coping style is an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HIV / AIDS patients. Taking positive coping style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Conclusion Coping style is an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HIV / AIDS patients. Taking positive coping style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HIV/AIDS; Coping style; Quality of  life; The correlation

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文音译“艾滋病”,通常认为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该病为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入侵人类免疫系统引起,从而导致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

应对方式是患者生存质量中有关应激与健康的中介影响因素,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并且它们与患者的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2]。用适应性更强的应对方式取代可能产生不良适应影响的应对机制,通过科学的评测工具量化患者的应对方式来对比说明患者的应对方式现状,也是对生存质量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HIV/AIDS患者无论是在身心健康状况还是与社会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都属于特殊人群,究竟他们与非HIV/AIDS人群的生存质量有何差异,只有通过量化才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来。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385名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省洲际胃肠肛门病医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

纳入标准:(1)HIV-1抗体阳性,经过四川省或成都市疾病控制中心蛋白印迹试验确诊,诊断均符合《艾滋病诊断指南(2015版)》的诊断标准[3];(2) 年龄范围:大于等于18岁,小于等于70岁的患者;(3)依从性好,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 合并严重脏器疾病,如心、脑、肾等,或精神性疾病的患者;(2) 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0岁者;(3)依从性差,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或因其他情况不配合调查者。

2 调查工具

2.1 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

经查阅文献了解生存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后,通过对文献中提到的影响因素进行提取,根据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包括因素有:年龄、性别、民族、户籍所在地,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婚姻状况、感染方式及其他相关人口统计学资料与疾病相关资料等。

2.2医学应对问卷(MCMQ)

由国外学者设计量表MCMQ(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医学应对问卷)[4],其中文版是由沈晓红等学者引进,并进行了本地化的编译。该量表,在国内的研究,涉及的病种包括了恶性肿瘤、慢性肝炎等疾病。该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20个项目,分为面对、回避、屈服三种应对方式。每个项目对应的答案均列出4个等级,其中12个项目为正向计分,8个项目为反向计分,3个分量表的理论得分对应的范围分别为8~32分、7~28分、5~20分,分量表得分值越高,意味着患者使用该应对方式越多。

2.3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

MOS-HIV[5](medical outcomes study-HIV health survey, 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该量表包括GE(General Health,总体健康感觉)、PF(Physical Function,躯体功能)、RF(Role Function,角色功能)、SF(Social Function,社会功能)、CF(Cognitive Function,认知功能)、PA(Pain,疼痛)、MH(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E(Energy/Fatigue,精力或疲劳)、HD(Health Distress)、QOL(Quality of Life,生存质量)、HT(Healthy Transition,健康转换)等11个维度,35个条目。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各维度Cronbach's 系数为0.69~0.87,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5]

统计处理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一般信息等数据资料,运用频数、百分率这些方式来表述;生存质量评分相关的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述。

结    果

1 一般资料

根据前文相关的纳排标准,在筛选了所有调查对象之后,本研究进行问卷385,发放问卷385份,共收得381份问卷,回收所占比例为98.96%357份为有效问卷,所占比例为92.70%。在上述有效的问卷中,患者年龄下限为16岁,上限70岁,平均年龄36±12.85岁。

表1  患者一般信息

Table 1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一般情况

频数

构成比(%

性别

325

91.0

32

9.0

年龄(岁)

<30

303

84.9

31-60

52

14.6

>60

2

0.6

婚姻状况

已婚

51

14.3

未婚

283

79.3

离婚/分居/丧偶

23

0.6

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下

79

22.1

高中以上

278

77.9

感染方式

性接触传播

292

81.8

血液传播

其他途径

6

12

1.7

3.4

不确定

47

13.2

家庭月收入

<3000

3000~10000

37

208

10.4

58.3

>10000

112

31.4

CD4细胞计数(/μl)

< 200

42

11.8

200~350

91

25.5

350

224

67.4

艾滋病相关症状

205

57.4

152

43.6

2 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与面对( r =0.1810.114P0.05)回避 应对方式成正相关( r =0.2860.230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这一因素成负相关( r =0.198、-0.471P0.05)面对应对方式与总体健康感觉、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均呈正相关( r =0.3610.3740.2280.390P0.05)。应对方式中的回避维度与角色功能、健康压力、社会功能呈正相关( r =0.1300.1850.339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总体健康感觉、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精力疲劳、生存质量呈负相关( r =-0.273-0.413-0.212-0.128-0.154P0.05),见表5.2

表2 不同应对方式HIV/AIDS患者与生存质量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r)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ifferent coping styles between HIV/AIDS patient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ach dimension (r)

因素

面对

回避

屈服

躯体健康

0.181*

0.286*

-0.198*

心理健康

0.114*

0.230*

-0.471*

总体健康感觉

(GE)

0.361*

0.071

-0.273*

躯体功能(PF)

0.026

0.008

-0.028

角色功能(RF)

0.374*

0.130*

-0.413*

社会功能(SF)

0.228*

0.185*

0.016

认知功能(CF)

0.081

-0.008

0.062

疼痛(PA)

0.006

0.066

-0.011

心理健康(MH)

0.390*

-0.016

-0.212*

精力疲劳(E)

0.062

0.003

-0.128*

健康压力(HD)

0.076

0.339*

0.018

生存质量(QOL)

0.002

0.072

-0.154*

健康转换(HT)

0.016

0.080

0.068

注:*P0.05

讨    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出“面对”和“回避”这两种应对方式的得分,与患者的身心状况等生存质量要素的好坏呈正相关。这表明HIV/AIDS患者如果运用“面对”和“回避”的应对方式,会帮助其自身的生存质量加以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HIV/AIDS患者应当对应激源采取面对的积极态度,精神健康状况越好,能很好地解决情感问题,精力越充沛。相反,“屈服”这种应对方式与上述生存质量状况呈负相关。有研究建议HIV/AIDS患者应接纳自己的身体病恙现状,尽量不要选择不积极的应对方式[6]HIV/AIDS患者对应激源越屈服应对,他们在身心等不同因素方面的健康情况也越糟糕,这些包括:总体健康感觉,与生理健康相关的精力疲劳,与心理-社会相关的色功能、心理健康以及生存质量。

影响HIV/AIDS患者的因素中,面对”“回避屈服三种应对方式,在HIV/AIDS人群的体现程度不一致:面对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屈服是消极的应对方式,回避介于两者之间。较为显著影响上述应对方式的因素有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和年龄。这提示医护人员在对这类人群进行疾病治疗的同时,也应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得到更多关爱支持,尤其是围绕其心理应对水平。屈服应对生存质量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即越选择屈服应对,生存质量可能会更越来越差。这提示我们,仍有部分患者宿命论观念难以消除,习惯于采取孤立等相对负面的策略,甚至出现自尽甚至报复他人等极端行为。因此,专业人士要尊重这类特殊人群,多关注其表现的不良情绪,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支持等解决方案,同时努力帮他们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力量,为他们营造与其心理状况相适应的医护环境,帮助其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由于HIV/AIDS人群所受的心理压力也多来自社会歧视等外部因素,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也应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减少整个社会对HIV/AIDS患者的负面心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际卫生组织.艾滋病毒/艾滋病实况报道[EB/OL]. (2018-08-12)[2019-01-07] http://apps.who.int/gho/data/node.main.618?lang=en.

[2]范春红,王慧群,俞曦.120HIV/AIDS患者对疾病应对方式的调查及分析[J].现代医学,2015,43(02):250-252

[3]杨冬菊,黄霞,罗珊霞等.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感知歧视与应对方式、希望水平的相关性[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23):4372-4376.

[4] Koopman W J,Leblanc N,Fowler S,et al. Hope,Coping,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J]. Canadi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ursing, 2016,38(1):56.

[5] 喻达,刘民,明中强.MOS-HIV量表简体中文版的翻译修订及信度的效度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 5):454-456.

[6].景兴科, 杨海峰. 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 华南预防医学, 2017(3):20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