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全程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应用

胡秋娟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214100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妇科肿瘤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凝血情况、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T、TT和aPTT指标均较高,Fbg指标较小;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20%,并且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妇科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妇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出现凝结异常,引起血管腔阻塞,所导致的深静脉功能不全性疾病[1]。严重者可引发肺栓塞等,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因此对进行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极其重要[2]。本文针对全程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妇科肿瘤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8-67岁,平均(47.13±6.45)岁,观察组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7.68±6.7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知识教育,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

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完善患者术前相关检查,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护理人员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详细介绍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临床常见症状、预防措施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强调其危害,指导患者购买松紧适宜的弹力袜。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告知患者术后一旦发生下肢肿胀、酸痛等症状立即告诉护理人员。

(2)术中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手术体位,术中操作动作尽量轻柔,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和血管挤压,尽量缩短麻醉剂和手术的时间,术中可继续使用弹力袜促进血液流动。

(3)术后护理,严密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做好基础预防,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高维生素、高蛋白、高膳食纤维和低脂的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早采取康复锻炼,指导患者掌握踝泵运动和下肢伸缩运动,特别需要注意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内存在较多静脉窦,这些静脉的血流基本上需要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护理人员督促指导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双肢向心方向的按摩,鼓励患者下床运动,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流的通畅,预防血栓的形成。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使用全自动血凝仪对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Fbg(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

(2)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PT、TT和aPTT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Fbg指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PT(s)

TT(s)

aPTT(s)

Fbg(g/L)

对照组

40

11.47±2.51

19.72±1.65

28.39±2.64

4.36±0.91

观察组

40

15.68±2.73

25.59±1.80

33.17±3.08

3.43±0.74

t

7.180

15.204

7.452

5.015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观察组的DVT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例数

DVT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40

20%(8/40)

75%(30/40)

观察组

40

2.5%(1/40)

97.5%(39/40)

X2

4.507

8.537

P

P<0.05

P<0.01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下肢疼痛和肿胀,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妇科肿瘤患者由于病情、术前禁食和术中出血等原因引起血液呈现出高凝的状态,手术操作中产生的热损伤可引起盆腔静脉丛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启动凝血系统导致血栓的形成

[3-4]。较长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会使血液流动速度缓慢极易发生盆腔淤血,也容易导致形成静脉血栓。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PT、TT和aPTT指标高于对照组,Fbg指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2.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并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媛媛.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思考[J].家有孕宝,2021,3(10):143.

[2]俞雪莲.全程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 健康必读,2020(24):147.

[3]张梅,钟丽,张敏.全程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东方药膳,2020(19):173.

[4]宋薇.围术期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