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血压指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情绪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血压指标的影响

刘超越

上海崇明三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2152

【摘要】目的 探究情绪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血压指标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于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组34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对患者的情绪管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血压指标。结果 2组在干预前的SAS评分与血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SAS评分与血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情绪管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负性心理评分,对其血压指标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情绪管理;心理状态;血压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下会加重对血管的损伤,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比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等。故积极控制血压指标对稳定患者病情、维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心理紧张、焦虑等,这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容易加重病情[1]。故我院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了情绪管理措施,获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于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52.33±6.68)岁,病程为(5.37±1.22)年。实验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为(52.45±6.72)岁,病程为(5.42±1.25)年。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护理、日常活动锻炼指导,指导患者坚持自我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病情的异常变化及时复诊。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情绪管理干预,具体如下:

(1)认知疗法:采取面对面交谈的方式进行,主管医师及护士,引导患者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进行回忆,对情绪状态、情绪波动程度、自我主动调节情绪的情况等进行总结。随后引导患者共同对产生不良情绪的规律进行分析,比如发生时间、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多久后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减缓等,进而对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主管医师及护士向患者讲解负面情绪对高血压病情康复的影响,讲解调节情绪对稳定病情的重要性,增强患者主动管理、调节情绪的意识。为患者发放具有多种情绪调节方法的小手册。

(2)冥想疗法:指导患者采取自我感觉舒适的体位,双眼看向前方的同一个方向,缓缓将全身放松,用鼻腔缓慢深呼吸,吸气到腹部感觉有膨胀感,然后屏气5s后,缓慢呼气。指导患者保持该种呼吸节奏,随后将双眼闭上,开始进行沉思冥想,干预者用较慢的语速、柔和的语调,指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至相应的身体部位进行放松,指导顺序从头部开始,直到脚趾。之后引导患者想象美好的事件。

(3)心理疏导:主管医师、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疾病给其带来的心理压力,掌握产生心理压力的方面,通过详细的讲解让患者了解到高血压的可控、可治,并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为经济相对困难的患者开具价格更低的药物,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联动家属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家属多鼓励患者,多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的负性心理评分与血压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SAS≥50分为存在焦虑,评分越高者表明其焦虑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SAS评分分别为(57.28±6.27)分与(57.69±6.33)分,舒张压分别为(107.41±6.45)mmHg与(106.95±6.51)mmHg,收缩压分别为(156.28±8.35)mmHg、(157.33±8.41)mmHg,2组之间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0.268、0.293、0.517,P=0.789、0.771、0.607,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SAS评分分别为(52.69±5.58)分与(40.53±5.69)分,舒张压分别为(96.58±7.39)mmHg与(87.26±6.44)mmHg,收缩压分别为(138.59±7.92)mmHg、(130.51±7.85)mmHg,实验组的SAS评分与血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t=8.897、5.544、4.225,均P=0.000,P<0.05)。

3 讨论

紧张、焦虑情绪会引起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抑制与兴奋过程发生冲突,皮质功能紊乱进一步影响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的调节,导致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引起血压升高。如果高血压患者不能良好的控制、调整情绪,容易因为长期反复出现的紧张、焦虑情绪造成病情加重。

情绪管理干预不仅是对患者的情绪进行改善,更重要的是增强患者自我情绪调节的意识,教会患者自我情绪的调节,促使其长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2]。本次研究中显示,实验组在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获得了更为显著的负面心理、血压指标改善效果。本次研究中的情绪管理干预分为3个部分。其中认知疗法的主要目的为让患者正视自身所存在的负面情绪,并形成主动调节情绪的意识。冥想疗法能够放松患者的大脑与身体,促进形态平和、情绪稳定,缓解患者的压力。通过心理疏导进一步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理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使患者情绪平稳[3]。负面情绪的减少能够减少对皮质功能的影响,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情绪管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负性心理评分,对其血压指标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海彦,刘冬梅,郑智非,等.心理情绪干预对高血压前期患者情绪及血压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5):167-169,176.

[2]韩晓琳,孙玉华,王梦迪.基于药学服务的心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2,17(7):122-124.

[3]陈信心,麻丹丹,蒋媛媛.综合心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探讨[J].心理月刊,2022,17(1):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