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分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刘静 ,程玲  ,刘伟娟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710034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2022年7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配方式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和分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神经损伤得分和满意程度。结果:传统护理中,在两组患者NIHSS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分期康复治疗后,NIHSS得分显著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组患者总体满意程度均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满意程度最好(P<0.05),分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分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康复护理干预指的是通过对医疗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协调性应用,通过职业措施,对有特殊需求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使患者基本生理机能得到逐步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参与日常活动能力[1]。本研究以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分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6月-2022年7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运用系统分配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2±4.95)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60±3.64)岁。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病临床诊断;符合外科手术适应性。排除标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肝脏和肾脏病变患者,两者无对比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以日常康复护理为基础进行干预。根据患者体质承受情况,制订并应用适宜康复治疗方案,包括健康教育、动态监测、运动康复指导、膳食指导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早期恢复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改变床位,在提高患者舒适状况下,逐步提高患者基本生理机能。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获得手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动态评价,根据患者情况,重建基本吞咽能力,比如在手术第二日,帮助患者调整卧位,将床沿抬起15~30度,再配合适当温水,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吞咽功能。手术后3日,采用背屈、微屈、内收、屈曲、外展、外旋等动作,配合患者关节进行主动活动,使患者关节机能逐步回归到常态。(2)对患者进行中期康复护理。当患者血压和大脑水肿都得到改善后,护理人员除做患者被动运动护理,还需要鼓励患者自主积极运动护理,才能让患者身体机能逐步回归到原来水平。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十字形日常操作指导,将患者健康侧拇指置于其患病处拇指上方,由其健康一侧拇指带动患病侧拇指进行动作,并引导患者进行内收、前屈、外展等动作,从而提高患者患侧四肢和手基本动作生理机能。(3)稳定阶段护理措施。在患者处于稳定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进行坐姿锻炼,逐步提高患者身体机能,使其生活质量达到最佳。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以患者感觉为基准,对患者服务品质、症状明显减轻、生活品质提高等方面调查,提高患者生活品质为满意。以患者感觉到医疗服务品质较低,病情没有好转或加重,生活品质没有提高为差评。整体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进行评价,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该模型进行研究。测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达,采用t检验和检测方法进行数据检验。结果(P<0.05),说明整体拥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前NIHSS评分(P>0.05),没有显著差异。在应用分期康复护理后发现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

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40)

24.51±9.85

8.23±4.52

对照组(n=40)

23.73±10.12

12.32±6.13

t

0.350

3.396

P

0.728

0.00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研究发现,观察组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

表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差评

整体满意

观察组(n=40)

28(70.00)

10(25.00)

2(5.00)

38(95.00)

对照组(n=40)

19(60.00)

6(15.00)

15(25.00)

25(62.50)

X2

-

-

-

12.624

P

-

-

-

0.000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性患者大脑中微小动脉、血管组织会出现纤维样坏死/玻璃样病理变化,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会诱发动脉瘤、微动脉瘤,然后随着血压、生理参数突然上升,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断裂,死亡率一般在30%-40%之间,会对患者身体和生存状况产生负面影响[3]。针对临床上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性患者,在早期、中期、稳定阶段采用适当措施进行康复护理,帮助并保证基本身体动作生理机能得到逐步提高,从而达到良好临床疗效。根据患者身体承受能力和身体整体适应性,进行相应调整,以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得到逐步好转。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由某些特殊原因引起,会对患者生活和生存状况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结果表明,临床整体护理满意程度观察组高(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得分上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分期康复护理后,术后神经功能损害得分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分级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良好疗效,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级康复护理,与传统康复护理措施相比,可以取得更好疗效,其相关经验和方法适宜在具体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匡先琼.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苏醒时间、神经功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1,19(04):433-436.

[2]郭秋红,张红梅,卢建政.围术期干预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06):104-105.

[3]郭巍,高锋,殷华增.AHCH患者应用FMEA干预模式联合康复运动措施与其术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SF-36评分的关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7):3232-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