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护理在综合性干预孤独症儿童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临床心理护理在综合性干预孤独症儿童中的作用

高欣 ,陆丹丹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一部 730030

【摘要】目的分析孤独症儿童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孤独症患儿;经随机单盲法均分2组,1组为基础组(n=30,接受常规护理),1组为研究组(n=30,接受常规护理+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孤独症行为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孤独症护理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孤独症;临床心理护理;常规护理

前言:数据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国孤独症患儿逐渐增多;该疾病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到广大患儿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更对我国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困扰。为改善孤独症患儿心理及行为症状,有学者提出可通过实施一定有组织、有计划的防御机制(如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来促进孤独症患儿疾病的尽快康复[1]。为此,本研究纳入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孤独症护理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与分析。现作如下阐述: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6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孤独症患儿;经随机单盲法均分2组,1组为基础组(n=30,接受常规护理),1组为研究组(n=30,接受常规护理+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基础组男/女患人数比14:16;患儿年龄最小值17、最大值63,年龄均值(34.31±3.72)岁。研究组男/女患人数比15:15,最大值61,年龄均值(34.26±6.63)岁。组间资料对比具有同质性(P>0.05)。

1.2方法

1.2.1基础组

给予本组患儿以运动护理、安全护理以及遵医嘱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

1.2.2研究组

给予本组患儿以常规护理+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其中常规护理同上述基础组一致,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详情如下:①举办座谈交流会。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注重与患儿构建有效沟通与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评估患儿认知、理解水平,随后采用针对性语言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讲解孤独症相关疾病知识,以此纠正患儿对孤独症的认知,提升其疾病认知水平;同时,在交流中对患儿压力源进行分析,教授患儿解压的方法,转移患儿注意力,以此改善或消除患儿不良情绪。②构建有效沟通与交流:在于患儿进行沟通前,护理人员应注意自身沟通技巧,应避免提及患儿病情等内容;需与患儿构建良好护患关系,随后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以情感鼓励和安慰,引导患儿倾诉内心想法,给予其以针对性心理疏导。③运动、音乐治疗: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实际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运动锻炼方案,并在患儿运动过程中按照患儿个性喜好播放一些适宜的音乐;然后通过音乐与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来转移患儿注意力,以使患儿保持愉快、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为其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1.3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孤独行为量表,选择CARS量表实施分析,包括1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1-4分四个等级,30分为临界点,分数高则症状严重。

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选择HAMA量表与HAMD量表评估,分值越高,则患儿的心理状态越差。

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23.00,计数资料为率,(n,%)表示,计量资料为方差,表示,满足正态分布;检验指标为X2、t,以<0.05为判断依据,分析P的统计学情况。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实施护理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观察组更低,P<0.05;HAMA评分与HAMD评分观察组高,P<0.05,见下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心理状态评分(分)

组别

孤独症行为量表

HAMA

HAMD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治疗后

对照组

95.38±10.91

60.56±5.87#

27.94±5.31

13.52±1.64#

28.34±5.19

12.16±2.05#

观察组

96.59±11.35

48.72±2.06*

28.15±4.72

7.19±1.08*

27.13±5.20

8.43±1.68*

t值

1.426

13.468

1.261

17.429

1.426

14.52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与对照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观察组护理前比较*P<0.05

2.2不良事件

两组分别1例和5例,比例3.33%和16.67%,观察组较少,组间比较P<0.05。

2.3家长满意度

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组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满意度[n(%)]

组别

例数(n)

不满意

基本满意

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0

7(23.33)

15(50.00)

8(26.67)

23(76.67)

观察组

30

1(3.33)

11(36.67)

18(60.00)

29(96.67)*

-

-

-

-

5.192

P

-

-

-

0.02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儿童孤独症是属于心理发育障碍疾病,患儿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内容狭窄、刻板重复的行为、兴趣、社会交往障碍等,通常受遗传因素、器质性损害以及神经生化因素等影响[2]。由于该病治疗时间长,患儿年龄小,患儿通常具有焦虑等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上需要辅以相应的护理。

目前,针对该疾病患儿,临床多主张给予药物治疗;但大量实践表明,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的改善患儿病症表现。为此,有学者提出,应将孤独症治疗的重点放在寻找患儿压力源上,可采取一定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来达到治疗孤独症的效果[3]。为此,本研究纳入60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以常规护理作为参照,对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对该疾病患儿的影响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观察组更低,P<0.05;HAMA评分与HAMD评分观察组高,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心理护理观察组无论是在症状评分还是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看出,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孤独症患儿以临床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改善患儿孤独症状,更能够满足患儿身心方面的护理需求。

综上,孤独症护理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伦伦.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效果及对其心理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03):40-41+43.

[2]王月月.观察高压氧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效果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9):109+112.

[3]沙琳,李显兰,罗杰琼,刘爽,王艺,彭元琴,姚莉,邵智.临床心理护理在综合性干预孤独症儿童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9,38(0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