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促进儿童脑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护理干预在促进儿童脑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钱秋华,易善超

常州市儿童福利院(江苏 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促进儿童脑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儿童脑瘫患者)60例,经随机数字分组后,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康复护理(观察组,n=30)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30),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小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小儿运动发育指数(PDI)测定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在促进儿童脑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关键词:护理干预;儿童脑瘫;康复;应用效果

儿童脑瘫又称“儿童脑性瘫痪”,是一种出生前-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非进行性损伤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智力落后,中枢性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行为障碍以及运动与姿势异常等。对于此类患者,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1]。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主张为病患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次研究即以此为切入点,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优势,以对比模型的形式,入组案例对象(儿童脑瘫患者)60例,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研究设计要求,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为时间节点,从儿童脑瘫患者中入组案例对象60例,以随机数字模型分组,分别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康复护理(观察组,n=30)、常规护理(对照组,n=30),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3-16岁,平均(12.56±0.25)岁,病理类型类型:混合型脑瘫患儿30名;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区间3-16岁,平均(12.43±0.28)岁,病理类型类型:混合型脑瘫患儿30名,输入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无意义,统计学结果可比较(p>0.05)。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1)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观察患儿日常行为,掌握患儿病情、性格、习惯等,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实施护理方案,多鼓励患儿,通过积极行为给予患儿安全感,使患儿慢慢适应康复训练。(2)翻身训练。患儿取仰卧位,护理人员轻轻将患儿头部向翻身方向转动,于其髋部及下肢辅助用力,顺势将患儿向翻身方向转动,引导患儿用手支撑翻身,翻身后引导患儿双手支撑,护理人员用手掌托住患儿胸部,辅助患儿支撑。(3)坐位训练。患儿平躺,双下肢屈曲,护理人员双手环握患儿肘部,缓慢将患儿拉起,使患儿呈坐位,保持5~10s后将患儿缓慢放平。(4)爬行、跪立训练。引导患儿双手支撑,患儿前方放置色彩鲜艳或可发光发声的玩具,护理人员用手托住患儿胸部,引导患儿爬行,引导患儿抓握玩具,缓慢抬起其上身呈跪立位,坚持5s。(5)语言训练。护理人员引导患儿用嘴和鼻子呼吸,训练其感觉器官,叮嘱家属多与患儿交谈,发音准、音量大、语调高低不一,同时放慢语速,引起患儿兴趣,慢慢引导患儿说话。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药物治疗,对患儿异常姿势、行为进行纠正等。

1.3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评估:分别于护理前、护理一个月后为时间节点,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估[2],参考小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对患者的智力发育情况进行测定,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智力发育情况越好;参考小儿运动发育指数(PDI)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发育情况进行测定,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运动功能发育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护理效果评估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小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小儿运动发育指数(PDI)测定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 护理效果评估对比

组别

小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分)

小儿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30)

82.25±5.74

89.41±6.44

82.44±2.73

89.64±3.17

对照组(n=30)

82.19±5.71

85.16±5.83

82.68±1.52

87.53±2.62

T值

0.0405

2.6769

0.4207

2.8101

p

0.9678

0.0096

0.6755

0.0067

3讨论

康复护理是常规护理的改进、提升,其护理内容更加全面、细致,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内容,进而提升护理的有效性[3]。对于小儿脑瘫患者而言,其医护的目的不仅仅是躯体功能的恢复,更是患者各项行为能力的提升,并且最终促进患者自主生活能力的提升。在康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康复锻炼、语言训练等各项康复指导措施[4],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提高自身安全感及配合度,提升患者对于康复护理的兴趣,通过康复锻炼,在坐位、翻身、爬行等干预措施下,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并增加护理措施的细致性、针对性,通过语言训练,锻炼患者语言功能,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

[5]

综上,针对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提升智力发育,改善运动发育,全面提高躯体功能与各项行为能力,最终提高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薛会娟,李翠花,常小娜. 基于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评分的个体化康复护理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1):2082-2085.

[2]杨艳波,张雁,刘福萍. 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母婴世界,2021(5):179. 

[3]祁元萍. 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2021(8):218. 

[4]李霞. 游戏结合言语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64-65.

[5]张彩霞,严文娜,钟海玲,等. 影响脑瘫儿童康复依从性的家庭因素及家庭康复护理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15):2387-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