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小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小知识

彭毅

眉山骨科医院  620000

坐骨神经阻滞是局部麻醉之一,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坐骨神经旁,让坐骨神经传导功能暂时受到限制,确保在手术过程中不会产生疼痛感。坐骨神经由腰4至骶3前支组成,也是人体内最大、最粗的神经,主要支配小腿和足。在膝关节、足部手术时会应用到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不会产生疼痛感。

1 坐骨神经解剖

    坐骨神经来自骶神经丛(L4-S3),神经根出发后在梨状肌前方这一层次形成坐骨神经,位于梨状肌正下方水平,从坐骨大孔从骨盆,在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间下行。在大腿上中2/3,一直走在大腿后方一般到下1/3处,分层了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股骨大转子的顶点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它与腘窝上极这个点的连线可反映出坐骨神经在大腿后方的行径。臀大肌下坐骨神经体表定位的步骤具体如下:患者在病床上呈侧卧位,由专业医师描绘出股骨大转子的半圆形轮廓,并标记出股骨大转子的中点,用手触摸的方式确定髂后上脊,由该两中点作一条直线,测量并做好标记,在中点处做一条垂直线,下放5cm位置就是臀大肌下坐骨神经在体表的行走位置。在确定腘窝坐骨神经时,患者呈俯卧位,膝盖略微弯曲,在膝盖后方皮肤褶皱上的7-9cm处画出一条连接股二头肌肌腱外侧面和半膜肌肌腱内侧面的直线,这条连接线的中点就是腘窝坐骨神经体表位置。坐骨神经感觉支配的区域包括股后侧皮神经、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足底外侧神经、足跟神经、足底内侧神经。当完全阻滞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时,基本可以完全阻滞所有下肢感觉神经,因此可以满足下肢手术的需求。

2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

    (1)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坐骨神经疼痛、梨状肌受伤后的治疗诊断,在坐骨神经根性疼痛、干性痛方面价值非常突出;(2)如果患者足外侧以及足部第三、第四、第五趾的手术,可以应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如果配合阻滞股神经应用,可让下肢手术顺利开展。

3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禁忌症

    (1)诊断结果不明确的患者,不能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避免出现掩盖病情的情况;(2)无法配合这种麻醉方式的患者;(3)注射局部麻醉药物的皮肤出现感染,或是患者本身有炎症性病灶,一定要慎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于全身感染症状严重的患者,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之后才可使用;(4)对于心肺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能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5)部分患者体质比较特殊,对麻醉药物十分敏感,这类患者不能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4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

4.1传统后侧入路

患者应该保持侧卧位,阻滞侧在上方,同时也要保持屈膝屈髋,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为连线,取连线中点作一垂直线;通过股骨大转子与骶裂孔做连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穿刺点。将穿刺针垂直穿过穿刺点,如果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异样,但是触及到了患者的骨质,可以稍微倾斜穿刺针,偏向内侧之后再进针,直到最后划过骨面,到达坐骨切迹。如果穿刺过程出现了异样,可适当退针,注入20ml的局麻药物。

4.2膀胱结石位入路

患者呈仰卧姿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帮助,保持髋关节弯曲90°,略微内收;患者膝关节弯曲90°,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中点就是穿刺点。从穿刺点刺入,保持穿刺点与手术台的平行,穿刺针偏向头侧并略微向体内偏,直到出现异常之后,就可以注入局部麻醉药物。在药物注射的过程中,需要对远端神经进行压迫,以免药物顺着神经向头部扩散,产生不必要的意外。

4.3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患者在床上保持仰卧的姿态,膝关节微微弯曲,将腘窝完全暴露出来,腘窝下界为腘窝褶皱,外界为股二头肌长头,内侧属于重叠的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通过一条线划分腘窝,让腘窝内侧与外侧两侧的两个三角形保持相同;这条线外侧1厘米左右与腘窝的褶皱交点就是穿刺点,将穿刺针刺入其中,夹角保持在45°-60°;为了保证精确定位,可使用刺激仪,注射局部麻醉药物30ml-40ml。

4.4超声引导下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患者保持俯卧姿态,利用超声探头来确定针刺位置,屏幕中央显示患者的腘动脉,让探头沿着动脉方向朝着患者头部移动5cm左右,可以清晰地看到动脉上方的腘静脉,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坐骨神经位置。屏幕中显示强回声结构直径在10-18mm之间,继续移动超声探头,让坐骨神经、股二头肌内侧、半膜肌显像更为清晰。探头向患者尾侧移动时,要分辨出坐骨神经分支以及腓总神经,探头外侧2cm左右就是穿刺点,与皮肤呈45°角刺入,于坐骨神经的12点位置出来,此时可注入15-20ml局部麻醉药物。

4.5骶旁入路阻滞技术

患者保持侧卧,手术一侧的肢体在上方,为了让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更加舒适,可以将其髋关节、膝关节稍微弯曲。实际操作过程中,可用长度10cm的绝缘型穿刺针,为了提升穿刺成功率,可用神经刺激器进行辅助。首先确认患者髂后上棘,在坐骨结节与髂后上棘连线,穿刺点就在这条线上,在髂后上棘下方8cm左右为穿刺点。将神经刺激器和穿刺针连接起来,刺入到患者皮肤之后,沿着矢状面推进穿刺针;进入到患者骨盆后,如果穿刺针前端和坐骨神经非常接近,患者脚踝处会出现一定的运动反应,即便降低了神经刺激器的电流,这种运动反应仍然不会消失。此时是注入局部麻醉药物的良好时机,30ml左右为宜。骶旁路坐骨神经阻滞会伴随闭孔神经阻滞,如果穿刺过程中使用了150mm长的穿刺针,通过硬脊膜外导管,持续注入麻醉药物,效果也比较理想。

4.6臀下入路阻滞技术

    这种方式更适用于肥胖患者,一般情况下,在开展下肢手术时利用臀下坐骨神经阻滞,可分为单次腰丛阻滞以及连续腰丛阻滞、骨神经阻滞、大转子及坐骨结节阻滞,在两个解剖位置画一条直线,在连线中点下画出一条垂线,并对该条线进行延伸4cm左右,在该位置能触摸到患者皮肤凹陷位置,这就是穿刺点。穿刺针和皮肤保持80°角度,抽回血实验后,缓慢注入20-30ml麻醉药物。

5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阻滞失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有明显的疼痛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的办法。如果阻滞失败,可利用神经刺激器来辅助穿刺操作,减少阻滞失败的概率。此外,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还会出现的并发症就是臀区有血肿,或是局部麻醉药物进入到患者神经中,导致患者反应变得迟钝。

6 坐骨神经痛

在了解了坐骨神经阻滞的相关知识点后,现科普与坐骨神经痛相关的知识。“坐骨神经痛”(sciatica)并不是某一特定的疾病,而是因为神经根受到压迫引起的一种沿着坐骨神经的通路传递,由腰骶部经臀部向下肢放射至小腿甚至足踝部的烧灼样、刀割样疼痛或麻木感。坐骨神经痛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比如腰椎间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梨状肌综合征等。最严重的时候,咳嗽、便秘等都会加重疼痛,夜间疼痛感加剧。

6.1病因与类型

从发病原因来看,可以将坐骨神经痛分为两种:(1)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这种类型的疾病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根据医学研究显示,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受寒等有关;(2)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一是根性坐骨神经痛,多因腰椎间盘突出、椎管内肿瘤等引起;二是干性坐骨神经痛,多由妊娠子宫压迫、骶髂关节炎引起。

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1)脊柱原因。腰椎的退行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腰椎退行性变主要包括椎体的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对神经根产生压迫,从而导致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此外,椎管内肿瘤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而且腰椎结核通常由于病灶可导致骨质破坏,对神经根产生刺激,引起坐骨神经痛;(2)非脊柱原因。一是坐骨神经炎,常伴随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比如呼吸道感染;二是梨状肌综合征,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穿行而过,如果遭受创伤会引起梨状肌的挛缩,引起坐骨神经痛;三是创伤,受到外力刺激造成的坐骨神经损伤,或是神经周围软组织损伤、血肿带来的炎性刺激;四是妊娠,妊娠期间有出现坐骨神经痛的几率,尤其是在孕后期,主要是因为孕妇处于坐位状态时,胎儿体重过大,对坐骨神经产生了压迫,从而引起下肢麻木与疼痛,会增加摔倒的几率;五是妇科病史。子宫内膜沉积于近端神经也可造成月经性坐骨神经痛;(3)诱发因素。吸烟、体重超标、不良的职业习惯、久坐等,都会增加患上坐骨神经痛的几率。

6.2坐骨神经痛常见治疗方法

6.2.1食物疗法

    (1)生姜鸡。准备公鸡一只,生姜100-250g,切成小块,在锅中爆炒闷熟,为了促进消化吸收,尽可能少放油盐。会饮酒的患者,可以在烹饪时放入少量的啤酒,做好之后一天内吃完。隔一周或半个月吃一次,可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这一菜品适合喜暖怕寒的患者;(2)鹿茸鸡。准备公鸡一只,鹿茸3-6g,在锅内闷熟,不放油盐,该菜品适合在冬天烹饪,夏季以及关节红肿、疼痛的患者避免食用;(3)赤小豆粥。准备赤小豆30g,白米15g,适量白糖,先将赤小豆煮熟,之后加入白米熬成粥,可适当加糖,有除湿热的功效;(4)薏米粥。准备薏米30g,少许淀粉,以及适量的砂糖和桂花。先煮薏米,煮烂之后放入少量的淀粉,再加入砂糖和桂花,可以当早餐,有清利湿热、健脾除痹的功效;(5)防风薏米粥。准备防风10g,薏米30g,用水煮熟,每天一次,连续服用一周;(6)川断25g,杜促30g,与一条猪尾共煮,调味之后可直接服用;(7)准备桑寄生15g,一个鸡蛋,煲熟之后服用;(8)准备老桑植6g,和一斤重的母鸡共同炖煮,喝汤饮用;(9)栗子粥。准备栗子15枚,一对猪腰,粳米30g,将栗子炒香,去壳之后,加入适量的水和粳米,煮成粥。或是将栗子风干,磨成粉末,准备30g栗子粉、20g粳米,一对猪肾,和粥一起煮,每次一小碗,每日一次。本方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脾肾亏虚证。

6.2.2推拿治疗

    (1)揉法。沿着腰背部顺行向下至小腿进行揉摩,以放松身体,疏通经络让气血得以畅通;(2)点按法。点按双侧腰肌,缓解腰肌的紧张状态;(3)弹筋法。弹拨腰肌,以兴奋肌肉,恢复肌纤维组织弹性;(4)推法。双手掌根沿着脊柱两侧背部开始推至臀部,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调整腰背肌肉;(5)按揉法。沿着受累的神经路线,重点按揉至小腿,以松解肌肉,改善受累肌肉区的血液循环,以起到恢复麻木区神经阻滞的效果;(6)翻身仰卧,采用捏拿法,放松股四头肌,改善肌肉弹性,恢复肌肉张力;(7)点穴法。从腰部开始以此点按肾盂、殷门、风市、委中、承山、昆仑,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组织恢复;(8)推理法。沿着大腿后侧顺行向下至跟腱进行推理,使下肢保持气血流通,舒展肌肉;(9)摇法。仰卧位屈膝屈髋后进行旋转摇运,以松解通利腰骶关节与椎间关节,调整关节内在平衡。

6.2.3一般治疗

坐骨神经痛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应该卧床休息,所选择的床垫要偏硬为主,让身体处于舒适的体位。患肢避免长期、过量的活动,以减少病变组织张力以及反应性水肿,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其余肢体可适当活动,坐位或直立时可佩戴护腰。适当休息即可,不建议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姿势卧床休息,以免引起相关并发症。某些情况下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治疗手段,可以减少一些久坐、弯腰的动作,并进行身体活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的坐骨神经痛,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2.4药物治疗

    (1)镇痛类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对缓解坐骨神经痛有着重要作用;(2)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2是首选,可解决下肢麻木的问题;(3)封闭治疗。如果坐骨神经痛是由梨状肌综合征引起的,可使用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等药物。

6.2.5手术治疗

找到了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真正原因之后,如果符合手术指征,即可进行手术治疗。90%以上的坐骨神经痛都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保守治疗无效而且症状持续时间在6周以上,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让手术开展的更为顺利,可用坐骨神经阻滞的方式进行麻醉。

6.2.6中医治疗

    中医主要以中药、针灸、小针刀、推拿等作为治疗手段,改善关节部位的不适感,加快功能恢复,帮助达到治疗的目的。

总而言之,除了坐骨神经痛之外,很多下肢疾病在手术时都可以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缓解患者不适。此外,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麻醉手段,有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和形式,主要的麻醉风险为尿潴留、腰部酸痛等并发症,应当注意局部麻醉药物的用量,以免出现麻醉中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