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后发生肢体肿胀性疼痛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四肢骨折后发生肢体肿胀性疼痛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赵启霞

青海省人民医院  骨科二病区 ,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目的:统计四肢骨折后发生肢体肿胀性疼痛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四肢骨折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四肢骨折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肢体肿胀性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临床关注。

关键词:四肢骨折;肢体肿胀;有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在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还会提升患者机体疼痛评分,导致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并发疾病发生率,故在进行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1]。通过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疼痛的同时,避免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在进行有针对性治疗期间,可对其进行多方面护理,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避免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造成其他严重疾病,影响患者康复周期,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已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四肢骨折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名。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2:13,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1:14,平均年龄为(47.21±3.54)岁(P>0.05)。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排除标准:(1)精神类疾病;(2)认知障碍。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应对患者进行简单的疾病健康教育。不仅要告知患者骨折的机体恢复流程,还应告知患者在临床注意自身肢体肿胀程度,并且给予其针对性的临床心理护理。通过使患者配合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工作,使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在进行健康教育期间,还应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选择不同的临床教育方式,采用微信交流群等方式,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在微信交流群内进行定期交流,护理人员则负责帮助其筛选网络上的错误信息,提升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及预后的重视程度[3]。(2)机体功能的锻炼: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结束后,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早期康复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时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床上运动,通过降低患者机体疼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肌肉收缩情况,提升患者的临床肢体功能。当患者临床生命体征稳定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下床运动,采用一些温和的运动,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的同时,防止患者出现感染等严重不良情况。临床还应采用冰敷的方式,降低患肢肿胀。定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避免血栓。(3)疼痛护理:在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期间,应了解患者是否出现渗血等不良情况,并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及时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轻微疼痛,临床可以采用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疼痛是可以战胜的,进而通过转移注意力等常规方式,避免患者对疼痛具有较高的耐受情绪。如果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可以针对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止痛药[4]

1.3观察指标

计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疼痛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

表1 对比疼痛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后1天

治疗后3天

治疗后7天

对照

25

5.26±1.21

4.06±0.65

3.21±0.35

观察

25

4.81±1.36

3.44±0.12

1.64±0.71

t

-

15.944

12.647

16.692

P

-

<0.05

<0.05

<0.05

2.2对比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认知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干预前

对照组(n=25)

66.69±5.15

64.35±6.91

68.64±5.90

62.86±4.05

60.94±9.28

观察组(n=25)

65.84±5.20

64.91±6.94

67.36±6.18

63.41±4.75

61.58±9.37

干预后

对照组(n=25)

73.48±

6.94

71.24±

8.28

70.94±

8.64

70.25±

5.84

72.94±

3.59

观察组(n=25)

86.41±

6.89

84.36±

8.06

81.84±

8.61

86.94±

5.47

84.87±

3.18

t组间干预前

0.958

-0.472

1.235

-0.727

-0.400

P组间干预前

>0.05

>0.05

>0.05

>0.05

>0.05

t组间干预后

-10.903

-9.363

-7.369

-17.200

-20.513

P组间干预后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在患者出现四肢骨折后,可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充分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同时,通过多角度联合出发,降低患者对机体疼痛的敏感性.缓解患者疼痛,并且在对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临床康复措施,通过保持患者机体内的临床指标稳定,使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预后质量,符合我们的该领域的研究方向。通过建立完善的临床护理体系,打造优质临床护理流程,提高我国的该领域的护理研究价值,建议在临床引起高度重视[5-6]

综上所述,采用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四肢骨折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肢体肿胀性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临床关注。

4参考文献

[1] 张真, 田洁. 多元化疼痛护理管理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2, 51(5):3.

[2] 刘雪, 吴慧颖, 向世洋. 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统计, 2021, 38(3):3.

[3] 王静, 张娟. 健康教育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21, 50(16):2.

[4] 陈惠雅.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疼痛程度以及恢复效果的作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21):3.

[5]汤仁娟. 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性疼痛实施有针对性 护理干预的效果[J]. 医药前沿, 2018, 8(4):3.

[6]王洪慧, 孙丽萍, 庞斌,等.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7, 2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