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分析

赵小丽,唐静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总院 新疆 848000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恢复低体温的相关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研究起始阶段为2021年,结束时间节点为2022年,时间段均卡在当年3月份,研究开始前将全麻手术患者作为分析目标,从中选取有完整资料的90例患者,并使用计算机录入相关数据完成编号排列,参照组纳入单号患者,研究组纳入双数患者,分别使用常规保暖护理、针对性的保暖措施,各组获得的患者数量均为45例,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所发生的情况进行汇总,并做好统计和记录,总结结果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统计两组拔管、苏醒时间以及复温速度、核心温度和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以此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发现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低体温恢复护理,能够有效且快速地恢复患者的体温,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全身麻醉、恢复期低体温;护理干预

引言:在患者接受麻醉和手术后常会发生手术后低体温的情况,属于术后并发症的一种。在患者接受手术的过程中尤其是需要全身麻醉的手术,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其人体调节功能会发生障碍,从而导致低体温的发生。一旦患者的体温降低,就会对患者的身体状态造成直接影响,不利于患者抵抗力的增加和伤口的愈合,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凝血机制的情况[1]。为了避免患者出现以上问题,临床中应该加强护理,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干预,避免低体温出现。本研究根据患者恢复期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将其应用到研究组中,同期选择部分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获取之后进行相关比较,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6月进行研究样本的选择,主要从本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期间收集90例患者,使用计算机将资料录入系统,并排序,采用分组软件进行两个小组(研究组和参照组)的平均划分,每个小组获得45例患者,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结束时间阶段为2022年6月。男性在患者中的占比较大有61例,女性有29例。最小年龄的患者已20岁,而最大年龄的患者高达5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51±6.49)岁;上述患者的资料统计后,进行比较之间的差异不够明显,不违背公平比较的原则,无明显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上报医学伦理委员后审批,获得批准后实施。

1.2方法

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在其复苏期对患者的核心温度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常规保暖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在苏醒期所使用的护理措施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输注的液体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对其进行预加温处理,使其温度处于32摄氏度和36摄氏度之间[2]。同时护理人员注重病房内温度,以免患者因室温较低出现低体温的情况,在实际控制中可适当地适当地将室温调高,一般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处于20至22摄氏度左右,此时护理人员可适当调高,以24摄氏度为宜。另外护理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充气温毛毯,保持患者的体温,避免流失。

1.3观察指标

护理完成后,护理人员要详细地记录患者的拔管、苏醒时间,并测量复温的速度,对核心温度进行测量,患者出院时做好住院时间的记录。另外术后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感染人数,并计算发生率,将上述数据统计后,进行组间统计学意义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包含两种不同的计数方式,分别为百分比(%)表示的计数资料、(x±s)所表示的计量资料,将相关数据和资料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以便对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检验,统计检验数据后采用X2对计数资料检验,(x±s)对计量资料检验,数据之间的比较如果有大差别,则采用(P<0.05)统计学意义表示。

2 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复温速度核心温度优于参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参照组,前者优势明显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不同方法干预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n/%),x±s

组别

例数

拔管时间(min)

苏醒时间(h)

复温速度(℃/min)

核心温度(℃)

住院时间(d)

术后切口感染率

研究组

45

17.27±2.54

3.68±1.23

0.00811±0.004

37.11±0.75

8.22±4.28

3(6.67%)

参照组

45

23.16±3.45

5.17±1.77

0.00535±0.003

35.78±1.16

10.81±4.14

6(13.33)

t/X2

5.235

2.867

1.356

2.585

2.135

5.52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当期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医学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加之医疗体系的改革,改变了传统以疾病为护理中心的模式,逐渐将患者作为护理的中心,不仅对患者的生理需求更加关注,还提高了对患者心理需求的重视。在患者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术前对麻醉药物进行应用,会对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抑制,机体产生热量会随之降低。另外,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此时体温调节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患者接受全麻手术治疗后,其极易出现体温低于35℃的低体温情况,从而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常见的有心肺并发症、免疫力和凝血功能下降、循环紊乱、感染或渗血等情况。在恢复期,如果患者体温较低,那么就需要一段时间恢复,这对机体的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对病情环境进行控制,除了保持整洁干净外,需要在患者进入室内前控制好温度,以25摄氏度为宜,并合理地控制湿度,以50%至60%为主

[3]。其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核心体温进行全面的监测,采用直肠温度测量的方法。另外,在患者输血输液前,护理人员应该对液体进行加温。此外,对患者进行体位加温仪加温,并注重患者的身体保暖。在保暖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棉被或者棉毯,选择保暖鞋套为患者的双脚保温,避免患的散热速度增加。最后,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营养支持,从而使其体温得到恢复。本研究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行研究组护理,各项效果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根据低体温患者,采用合理的救治方法及护理干预,能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临床整体效果,值得借鉴并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孙玲玲. 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D].湖州师范学院,2021.

[2]冯亚婷. 全麻下腹部手术后病人低体温影响因素及低体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D].南京大学,2019.

[3]李彦姿. 全麻复苏期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1):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