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探析

胡盼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4412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7名该院儿科护理人员,对比人性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工作评分及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清洁消毒、服务态度、心理干预等护理工作评分较高,管理后护理管理满意(96.30%)与管理前(74.07%)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引入人性化管理形式,其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护理人员护理管理满意度水平较高,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儿科;护理管理

儿科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有着极大的不同,儿科所收纳的患儿年龄较小,其认知能力、自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同时,患儿在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哭闹现象,患儿之间不良情绪感染力较强,往往出现多名患儿同时哭闹问题[1]。因此,儿科临床中护理工作具有难度,极易造成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问题,对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2]。鉴于此,该研究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该院儿科护理人员27名,在儿科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方式,在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评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儿科护理人员27名,其中,男性护理人员3名,女性24名。最小年龄24周岁,最大年龄47周岁,中位年龄(35.94±8.11)周岁。从业时间最短2年,最长18年,中位病程时间(9.05±2.52)年。有护士15名、护师9名、主管护师3名。学历方面: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8名、大专学历14名、大专以下学历5名。纳入标准:①护理人员在了解该研究内容基础之上签署相关协议;②护理人员工作时长≥1年。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该研究;②配合度不足。

1.2方法

儿科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①组建人性化护理管理小组,护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理人员共同组成,根据科室内实际情况,结合患儿护理工作相关内容制定规范化护理管理制度,保障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及科学性,使患儿和家长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人性化关怀[3]。护理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予以评估,了解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情况,根据其护理工作实际情况总结护理管理相关问题,找出护理管理优化措施,全面提升当前护理管理水平。②重视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管理原则,以人性化管理为主要原则,充分发挥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在护理过程之中保持和蔼、友善的态度,落实儿科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及措施,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资源[4]。由于儿科护理工作难度较高,其职业之中的风险较高,极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对此,人性化护理管理小组对护理风险予以评估,并按照其风险构成情况制定其对策,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及安全性。③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幸福感培养,职业幸福感是指人在工作中产生的愉悦感和积极性,鉴于儿科护理工作强度较高,需给予护理人员予以心理疏导及干预,消除护理人员不良情绪,促使护理人员相互关爱和尊重,形成护理团队凝聚力及协作精神[5]。④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因儿科护理工作难度及风险较高,因此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具有极高的要求,对此,需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通过理论教育及实践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儿科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同时,通过小组培训方式培养护理人员团队协作技能,团队之间成员彼此关爱和尊重,共同完成临床儿科护理工作。⑤针对儿科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相关措施,因本科室护理工作难度较高,儿科护理工作压力过大造成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鉴于此,护士长需重点了解护理人员心声,加强对护理人院的沟通,以此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可通过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给予护理人员人性化管理方式,从而保障儿科护理工作得以全面落实的基础之上,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避免发生职业倦怠问题

1.3观察指标

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清洁消毒、服务态度、心理干预等评分。通过匿名问卷方式了解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水平,总分20分,0~10分为不满意、11~15分为一般满意、16~20分为十分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27名护理人员相关数据录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之中,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清洁消毒、服务态度、心理干预等护理工作评分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护理人员护理管理满意度情况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评分比较

实施人性化管理前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评分(17.05±1.55)分,管理后为(18.62±0.83)分(t=4.6398,P=0.0000);管理前护理人员护理文书评分(17.14±1.29)分,管理后为(18.29±0.94)分(t=3.7437,P=0.0004);管理前护理人员清洁消毒评(17.3±1.25)分,管理后为(18.06±1.05)分(t=2.4190,P=0.0190);管理前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评分(17.18±1.47)分,管理后为(18.33±0.75)分(t=3.6209,P=0.0006);管理前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评分(17.18±1.47)分,管理后为(18.33±0.75)分(t=3.6209,P=0.0006;管理前护理人员心理干预评分(16.83±1.76)分,管理后为(18.05±0.91)分(t=3.1995,P=0.0023)。对比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评分数据,管理后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清洁消毒、服务态度、心理干预等护理工作评分均高于管理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人员护理管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人性化管理前护理人员护理管理十分满意9名,占比33.33%;一般满意11名,占比40.74%;不满意7名,占比25.93%。护理人员护理管理总满意20名,占比74.07%。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理人员护理管理十分满意17名,占比62.96%;一般满意9名,占比33.33%;不满意1名,占比3.70%。护理人员护理管理总满意26名,占比96.30%。对比护理人员护理管理满意度情况(χ2=5.2826,P=0.0215),管理后护理管理满意度(96.30%)高于管理前(74.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工作琐碎、复杂,且当前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造成护理人员工作难度及强度较大,加之儿科之中的患儿年龄尚小,无法正常表达自身感受,其护理工作风险性较强,家长对患儿病情忧虑,其情绪和态度受到影响,进而临床之中护理纠纷发生比例较高。鉴于此,该院根据儿科实际情况引入人性化护理管理原则和理念,通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形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质量,是保障儿科护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人性化护理管理工作是当前多科室护理管理方式之一,该种护理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保障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降低护患纠纷的关键措施。护理管理工作通过全面分析科室护理实际情况,通过个性化、科学化的护理管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协作性的护理团队,进而保障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高效落实。临床之中部分慢性病、危重症及残疾患儿护理难度较高,可为患儿制定针对性护理档案,着重分析临床之中特殊患儿的护理风险,并建立健全其护理方案,全面贯彻以患儿为基础的护理原则,促进各个护理工作环节风险性有所改善,从而降低儿科临床护患纠纷问题,增强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水平。因此,在临床护理管理之中需通过对护理人员予以心理干预,疏导其不良情绪,从而保障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是护理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因素。人性化管理离不开每一位护理人员的配合,因此,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是保证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责任心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保障其职业能力发展,是完善儿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关键措施。

综上所述,对该院儿科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较好,不仅对护理人员职业能力及满意度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保障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人性化管理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丽.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对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1.

[2]孙桂华.儿科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运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3X):1.

[3]王金莲.探讨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2.

[4]蔡永芬.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7):2.

[5]赵贵鑫.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