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于平平[1],王璁2,崔杨1,孙佳丽3,闫雯鑫1,李珊4,孙宇航4.通讯作者

  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50001

2.河南省人民医院450003

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07

4.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50086

[摘要]:

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1665篇“医学人文教育”主题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并结合现阶段医学人文教育及其研究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设立学科建设发展专项基金、引进学术带头人、畅通作者群间的合作渠道、构建全课程、分阶段、强实践、多载体、优考评的培养路径等措施,以期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医学人文教育;citespace分析;回顾;展望

当前,我国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冲突不断加剧。相关研究指出,医疗纠纷产生的技术原因占比不足20%,因医方服务态度、医患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引发的纠纷占比高达80%[1]。人文精神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高等院校应依托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优化设置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培育厚植大医、大爱情怀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医学生,为其在临床工作中开展人性化医疗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1.医学人文教育研究回顾性分析

1.1文献特征分析

1996年1月至2022年3月,医学人文教育领域发文量为1876篇,总体呈上升趋势。经筛选,最终纳入有效文献1665篇。1996至2001年,年均发文量不足10篇;2002年之后呈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首次达到历史高点,为160篇。1996年,郭永松发表的《试论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最早文献。其认为,医学人文教育的任务应服从于医学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要处理好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保证医学人才的全面发展[2]

1.2发文作者分析

运行citespace软件后,形成了以毛宇昂、陈维平、燕娟等人为核心的数个作者群,群内合作较为频繁,群间合作尚未开展。发文作者共654人,发文1篇的作者446人,占比高达68%,研究较为分散。从发文量看,徐州医科大学的时统君发文10篇,排名第一。其指出,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注重“知-悟-行”环节的转化融合,开展多元互动式教学[3]。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尹梅教授发文9篇,位列第二。

1.3关键词分析

设定相应阈值后,形成15个关键词聚类群,分别为医学生、医学人文、人文教育、医学、医学院校、医学教育、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以人为本、护理教育、人文关怀、医患关系、护理专业、对策和实践教学。人文教育共出现528次,排名第一。医学生、医学教育分别以356和252的频次位列其后。此外,教学改革、叙事医学等内容也备受关注。例如,唐娟建议,开设叙事医学课程并将其贯穿于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全过程[4]

1.4突现词分析

关键词突现性分析可追踪不同时期研究热点,展示关键词出现的起止时间和突现强度,强度越高,其成为未来研究热点的可能性越大。设定相应阈值后,生成17个突现词。突现强度排名前三的关键词分别是医学人文、叙事医学和护理教育。其中,医学人文在2019至2022年间的突现强度最大,为10.6。研究时间持续至2022年的突现词共有4个,分别是叙事医学、健康中国、医学人文和课程思政,其突现强度均较高,极大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热点。

2.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及其研究的现状

2.1医学人文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偏低

长期以来,受“重专业、轻人文”教育理念影响,医学生已被学校、医院及其自身定义为“掌握医学技术的人”,人文素养被排除在外。医学生自身往往基于“功利”视角,认为职业资格考试、就业招聘或临床工作均以专业技能为主,人文素养无足轻重,对医学人文课程不予重视。研究显示,22.5%的医学生认为,医学人文课程无明显作用,21.9%的医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加强人文教育[5]

2.2研究主体及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本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队伍较为庞大,但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不同作者间虽有合作,且已形成数个作者群,但作者群间的合作尚未开展,发文1篇的作者占绝大多数,核心作者效应尚不明显,研究较为分散,未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从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实践看,医学人文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专业课教师配备不足、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等问题较为普遍。

2.3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合理性有待提升

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等人文课程在总体课程中占比偏低,且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对临床实践阶段的高年级学生则未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内容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教育连贯性不足。此外,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理论灌输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教学评价以笔试为主,考评体系尚不完善。

3.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及其研究的展望

3.1坚持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

教育管理者、教师、医学生等应转变“重专业、轻人文”的传统观念,顺应并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高校在完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基础上,应面向专业教师、临床实践带教教师、医学生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理念深入人心、融入教学。从现实角度,建议教育部门、高校、用人单位在医师职业资格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和就业招聘中,增加医学人文专业素养考评项目和分值比例,提升医学生对人文课程及素养的重视程度。

3.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力量

教育部门、高等院校应强化政策导向,加大对医学人文教育和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学科建设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师资培训、引进学科带头人、培育权威学术期刊、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方式,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在科研方面,结合本研究结果,建议强化核心作者效应,从教师专长、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打造“十”字形横跨专业、纵深研究的人才队伍。依托学术团体,畅通作者及作者群间的合作渠道。教育部门可通过举办全国性专题学术会议、培训班、论坛、讲座等方式,促进跨地区研究者间的沟通合作,发挥成熟地区引领作用。

3.3优化设置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应明确全课程、分阶段、强实践、多载体、优考评的培养路径。在课程设置上,提升医学人文课程数量与质量,分阶段地贯穿于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同时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探索通过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相对固定的讲授内容,如生殖、流产、医患关系等,形成标准论题,围绕患者权利、知情同意、保密等内容展开讨论。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等融合式教学模式,完善培育载体。教学评价多元并重,在笔试基础上,拓展课堂讨论、参与教学、提交科研项目和论文等考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向荣.基于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护理教育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06):899-901.

[2]郭永松.试论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医学与哲学,1996(06):302.

[3]时统君.医学人文教育功能简论[J].医学与哲学(A),2014,35(11):71-73.

[4]唐娟,韩爱侠.叙事医学视阈下医学人文课程建设研究[J].药学教育,2018,34(02):20-22.

[5] 郭斌,程怀志,邓玉霞等.黑龙江省某医科大学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认知调查[J].医学与社会,2020,33(10):116-119+124.

基金项目:2022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与2022年度哈尔滨医科大学创新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的回顾性研究;2021 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指导项目: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研究。

项目编号:SJGSZD2021020

通讯作者:孙宇航Email:16696882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