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分析与对策

戎靖

太原西山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53

摘要:目的:通过对有陪护人员的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到2022年6月上传的42例跌倒的患者资料,按有无陪护分组进行跌倒事件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对有无陪护在年龄、性别、跌倒风险评分,发生跌倒时地点等方面做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医院应针对住院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强化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落实到位,从而避免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

关键词:住院患者;陪护;跌倒

跌倒伤害常引发诸多不良后果,导致患者住院天数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引起医疗纠纷及致使患者出院后活动力下降等。跌倒防范与减少跌倒致伤风险已成为全世界共同议题,不仅是国际联合委员会(JCI)评审标准的6大患者安全目标之一,而且也是2019年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之一。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0版)》将“ 防范与减少患者因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作为“患者安全”章节中重要的评审标准之一。为此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作业流程,使护理人员准确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落实预防措施,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或患者在跌倒发生后将对其伤害减少到最小,确保患者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2021年12月-2022年6月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患者中随机抽出42例,男25例,女17例,其中年龄组成为:41~87岁(69.79士11.93),60岁以下9例,61~79岁22例,80岁以上11例;自理能力分级为:轻度22例,中度17例,重度3 例;跌倒风险等级为低风险5例,中风险26例,高风险11例;跌倒发生地点分布为:病房内或床旁15例,洗手间17例,楼道或其它地点10例;发生在解手过程中/后16例,行径过程中20例,坐椅子上或站立过程中6例;出现跌倒情况在住院第1天4例,2~10天29例,11天以上9例;跌倒情况出现的时间在8:00~15:59的有5例,16:00~23:59有14例,0.00~7:59有23例;跌倒时陪伴情况:有人陪伴25例,无人陪伴17例。

1.2研究方法

此次实验整合性探索样本中跌倒情况的各项数据,包括病人性别、年龄、跌倒概率等级评定、病人的自理状况、跌倒时距入院的时间差、跌倒的场所、行为、是否曾跌倒过等几个指标进行研究探索。对病人发生跌倒时有无陪同人员及跌倒时在一日内的具体时间段进行再研究。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后期处理采用SPSS进行,数据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的方式处理,认定当(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患者分为跌倒时有人陪伴和无人陪伴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跌倒风险评分、跌倒时距入院时的天数、行为进行分析研究(P>0.05)。在自理能力、跌倒场所进行对比研究(P<0.05)。

项目

无陪护

有陪护

p

年龄60岁以下

5

4

0.661

0.421

61—79岁

8

14

80岁

3

8

跌倒史无

14

15

2.883

0.130

3

10

自理能力分级

轻度依赖

14

8

12.976

0.001

中度依赖

3

14

重度依赖

0

3

跌倒风险评分

1.098

0.231

低风险

2

3

中风险

13

13

高风险

2

9

发生跌倒时住院天数

1天

1

3

0.000

0.231

2-10天

13

16

11天以上

3

6

发生地点

病房内、床旁

5

10

6.889

0.012

卫生间

5

12

走廊

3

7

如厕中

3

13

0.876

0.358

活动中

11

9

站立

2

4

3.护理对策

3.1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转科应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住院期间出现病情变化、使用高跌倒风险药物、跌倒后、跌倒高风险患者出院前,应再次评估跌倒风险。包括但不仅限于下列风险因素:头晕、眩晕;视力障碍;肌力、平衡及步态异常;体位性低血压;大/小便失禁,且紧急和频繁的排泄;使用高跌倒风险药物(如镇痛药、抗惊厥药、降压利尿剂、催眠药、泻药、镇静剂和精神类药);有跌倒史;携带导管;认知功能受损等,在判定患者跌倒风险等级的同时,根据评估确定的风险因素,制定适合个人预防跌倒的防范措施。

3.2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包括功能良好的床单元及设施、活动区域无障碍物、地面干燥防滑等,告知患者留意病房的环境,注意避开湿滑及有碍物的地面行走,穿防滑鞋。

3.3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预防跌倒的安全指导。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指导患者体位转换时速度缓慢,避免弯腰后突然站起,减少弯腰动作及弯腰程度,卧位转为站位时,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 s、坐起30 s、站立30 s再行走;对患者有计划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站立时可行间歇踮脚尖或双下肢交替负重训练;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或患者体位改变、外出行走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近坐下或搀扶平躺休息,指导陪同人员按摩四肢并立即呼救。

3.4应将头晕、眩晕引起跌倒的可能性提前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医务人员及时评估患者头晕及眩晕感受、诱发因素、持续时间和强度、性质、相关症状、缓解方法,指导患者头晕及眩晕时及时蹲下或扶靠牢固稳定物体,鼓励患者陪护人员参加由康复医师实施的前庭疗法。

3.5鼓励患者参加由康复医师制订的肌力、平衡及步态训练计划,并督促实施;勉强能站立和行走的老人需在有陪同者的情况下站立和行走,行走不稳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等保护性器具,对严重骨质疏松、髋关节骨折的患者,可协助佩戴髋部保护器。

3.6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药物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的发生。明确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可能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及需特别配合注意的事项,指导患者服用高跌倒风险药物时,在药效期内宜限制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对患者和/或陪侍人员做好预防跌倒健康教育,使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状态及安全,配合医护人员,防止意外发生。并鼓励患者及陪护人员主动参与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3.7提高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每天下班后,首先进行个人自检,然后再由护士长将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及时通报给各科室负责人,以保证护理工作有序、高效的完成。要注意防范突发事件,一旦出现差错要及时处理并上报有关部门处理。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业务技术能力的培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当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医疗形势发展要求,适应社会需求。

4.讨论

跌倒事故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由于患者本身原因导致跌倒事件时有发生,如摔伤、跌撞伤、擦伤等情况均可引发严重伤害甚至死亡。为了预防或控制此类意外事故的发生,必须引起重视和关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发现存在许多高危风险跌倒人群,尤为老年人。我们需对住院高危跌倒病人做好预警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早期防范措施,有效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减少伤害严重度,降低跌倒发生率,以维护病人安全,从而提高护理品质。病人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贞慧, 孙超, 王霞,等.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回顾性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32).

[2]赵敏, 蒋红, 李曙光,等.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管理难点的质性研究及对策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 36(5).

[3]王宝红. 肿瘤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 健康必读, 2020.

[4]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J3]。中国医院,2017,2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