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家庭支持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分析家庭支持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1李梅 ,2黄丽莎

1乐山市中医医院  内分泌病科  四川乐山  614000

2夹江县人民医院  消化肾内科  四川夹江  614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家庭支持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86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予以日常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家庭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15d后糖脂代谢数据情况,以及心理波动。结果:护理前两组糖脂代谢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15d后观察组HbA1c ,FBS,TC,Hcy和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AS、SDS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5d心理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支持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来说,能够降低糖脂代谢相关临床数据,稳定患者心理波动,促进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家庭支持干预;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脂代谢;心理波动

糖耐量异常是指患者体内血糖指数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一种疾病[1]。若患者能进行积极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血糖控制,便能够尽快恢复到正常人的血糖状态,预防演化成糖尿病。但很多患者的自控能力差,导致后期护理成效低,此时家属的监督尤为重要。家庭支持干预是专门针对糖耐量异常患者护理工作而制定的,在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降低血糖水平方面具有极好的效果,但目前具体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取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家庭支持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86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40-61)岁,平均(50.53±4.19)岁;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41-64)岁,平均(52.51±3.42)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能够严格的遵循医嘱并完成所有相关护理工作。排除标准:合并心、脑等其他部位慢性疾病、精神异常、认知障碍者[2]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日常护理方式。详细记录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等相关数据资料,建立患者信息库,及时分析数据变化情况,给予患者更加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家庭支持干预。(1)组建专业团队。筛选专业技术强、服务意识高、沟通耐心细致、懂得心理知识的医护人员,组建护理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2)宣讲病理知识。要求患者家属与患者共同参与知识讲座,利用PPT,视频播放等患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其了解病因、危害、治疗、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态度,打消过度恐慌心理。(3)心理沟通。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技巧、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同时要求家属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通过聊天、听音乐、散步等方式,与医护人员共同对患者进行疏导。(4)饮食监督。向患者家属强调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提高监督意识,要求患者以低糖清淡饮食方案为主,多食用升糖指数低的粗粮,减少精米精面摄入。同时每天将三餐进行拍照打卡。

1.4 观察指标

(1)糖脂代谢数据情况。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清晨空腹采血 5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器对患者护理前和护理15d后的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FBS(空腹血糖),TC(总胆固醇),Hcy(同型半胱氨酸)IN(胰岛素水平)数据进行分析[3]。(2)心理波动。护理前和护理后15d利用抑郁评分量表(SDS,≥70分高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53-62分低度抑郁)与焦虑评分量表(SAS,≥70分高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50-59分低度焦虑)[4]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糖脂代谢数据比较

护理前两组糖脂代谢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15d后观察组HbA1c ,FBS,TC,Hcy和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糖脂代谢数据比较(

组别

HbA1c(%)

FBS(mmol/L)

TC(mmol/L)

Hcy(umol/L)

IN(mmol/L)

观察组(n=43)

护理前

7.83±1.42

9.19±1.53

6.42±1.47

23.79±5.21

10.52±2.03

护理后15d

5.11±1.30ab

5.49±1.35ab

3.55±0.75ab

10.63±3.32ab

8.46±1.53ab

对照组(n=43)

护理前

7.91±1.39

8.93±1.72

6.51±1.37

23.95±5.61

10.64±3.12

护理后15d

6.42±1.53b

7.75±1.23b

4.92±1.03b

17.93±4.80b

9.43±1.62b

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2.2两组心理波动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5d心理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波动比较(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15d

护理前

护理后15d

观察组

43

69.42±5.01

30.12±5.29

73.22±4.16

35.61±5.46

对照组

43

70.11±5.63

52.14±5.43

74.11±4.81

47.79±4.34

t

/

1.291

8.431

0.932

6.533

P

/

0.123

0.023

0.295

0.027

3.讨论

糖耐量异常多是由于患者饮食混乱、缺乏运动等造成糖脂代谢紊乱,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控制不及时很可能转变为糖尿病,同时也会对心血管造成损伤,需要患者按照医护方案长期坚持改善[5]。家庭支持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增加了疾病讲解,饮食指导,心理疏导措施,更适用于此类患者。本研究中,护理前两组糖脂代谢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15d后观察组HbA1c ,FBS,TC,Hcy和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家庭支持干预后,患者的血糖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糖脂代谢水平提高,若继续坚持,将很快恢复至正常标准。

由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特殊性,整个护理过程周期长,注意事项杂,涉及方面多,在护理工作中,需要通过不断调整日常生活饮食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血糖。很多患者“求快”心理强烈,一旦出现血糖波动,就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不愿继续配合。还有一部分患者喜好精米精面等高糖高油食物,而整个护理期间要求以低糖清淡食物为主,饮食上的突然转换也会造成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本研究中,两组护理前SAS、SDS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5d心理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家庭支持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缓解,心理干预手段效果明显,这对于加强患者的配合度,增强痊愈信心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家庭支持干预,不良心理情绪明显减少,增加了患者的康复信心,各项数据指标趋向正常,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贞.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重庆医学, 2021, 50(S02):3.

[2]吴婷, 章春泉, 应康,等. 超声分层应变技术评价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21, 37(2):4.

[3]吴婷, 章春泉, 龚良庚. 超声分层应变技术评估糖耐量异常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 29(9):6.

[4]任欣, 沈群. 小米膳食干预对糖耐量受损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20, 35(12):7.

[5]潘玲娥, 覃佳佩, 顾文菁. 早期护理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糖,血脂,体重的影响[J]. 益寿宝典, 20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