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产后抑郁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进展

张琪

蓬溪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29100

摘要:产后抑郁是产妇产后面临的重要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产妇身体健康,甚至会对夫妻关系及整个家庭造成不良影响。产妇产后易疲乏,情绪低落,使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影响垂体后叶分泌缩宫素,造成子宫收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后抑郁症多发生于产后6周,部分患者可在产后3~6个月自行恢复,严重者可持续1~2年,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寻找引起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为减少或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产后抑郁;危险因素;护理策略

产后抑郁症作为与分娩相关的精神抑郁疾病,会对产妇自身健康、婚姻、母婴及家庭关系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行为。妊娠是女性生命中重要生活事件之一,其在面对妊娠、分娩及哺乳过程中,产妇心理和生理均会发生明显改变,其中产后抑郁比较常见。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产后抑郁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女性在面对妊娠、分娩这一特殊时期,生理和心理均会发生改变,情绪易波动,继而引起心理不良反应。临床工作者应提高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并加强女性孕产期心理健康筛查,从而尽早发现心理异常,给予及时的干预措施。针对产后抑郁症的高发病率,为产妇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非常重要。

一、产后抑郁危险因素

(一)产妇性格因素

产妇性格是影响其情绪的重要因素,产妇性格内向、强迫人格、不成熟人格易发生产后抑郁。吴贻红等研究显示,非产后抑郁产妇性格内向占88.6%,明显高于产后抑郁产妇的71.9%。何伟健等研究结果提示,产后抑郁者埃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中精神质(P)、外向性(E)、掩饰(L)、神经质(N)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产妇。

(二)心理压力因素

由于产妇照顾婴儿经验不足,尤其是初产妇完全无照顾婴儿经验,在面对婴儿哭闹时往往手足无措,担心无法照顾好孩子,加之产后身体不适及睡眠不足会使产妇出现烦躁、焦虑情绪,造成较大心理压力,继而出现抑郁症状,促使疾病发展。

(三)社会因素

家庭支持、经济因素、社会支持是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家庭支持包括丈夫及其家庭成员,产妇产后身体处于调养、恢复阶段,加之妊娠前、妊娠期、产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及再适应,在这一特殊时期,若得不到丈夫关爱,家庭成员的理解和帮助,往往会使产妇觉得委屈、失落、疲倦,继而出现抑郁症状。家庭经济条件是影响产妇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经济差的产妇因担忧婴儿抚养费用而存在较大心理压力,另外婆媳关系、夫妻分离、与父母关系及住房拥挤等应激生活事件也是造成产后抑郁的因素。除此之外,缺乏社会支持,如无家庭成员帮忙照顾孩子,社区护理不完善均与产后抑郁症相关。李金英等研究结果显示,小家庭居住结构、与家人关系一般、家庭收入在2500~3500元是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产后抑郁的干预措施

(一)产后心理疏导

产妇分娩时会消耗大量体力,加之产后切口疼痛(经阴道分娩会阴切口,剖宫产切口),产后需保证充足的睡眠。住院期间,需为产妇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并利用社会学、心理学知识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减轻产妇心理负担。鼓励产妇丈夫及家庭成员积极与其沟通交流,消除产妇焦虑情绪,激发产妇对生活及周围事物的兴趣,避免产后出现情绪过激,防止抑郁症的发生。让家庭成员理解、关心、体贴产妇,并主动帮忙照顾婴儿,使产妇保持心情放松、愉悦。孙素改等研究表明,家庭成员情感支持可对产妇心理起到正向性作用,满足其心理需求。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产后抑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如家庭不和的产妇,鼓励产妇家庭以新生命为中心,建立良好家庭环境;无法适应角色改变的产妇,告知产妇成为母亲是女性必经的人生过程,正确认识角色转变,逐渐适应角色。研究表明,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二)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

聚焦解决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其以积极心理学为背景,以尊重个体、信任个体自身资源及潜能为干预原则,最终帮助产妇寻找生活目标,重塑生活信心。聚焦解决模式可使产妇感到被充分尊重、肯定,增加其自信心,获得良好心理社会支持,并积极主动参与自身情绪管理,改善负性情绪。聚焦解决模式可改善护患关系,建立信任感,利于沟通,并可促使产妇主动宣泄情绪。杨向群结果显示,对抑郁症家属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常规心理护理。刘君霞等研究证实,聚焦解决模式可改善高危妊娠产妇不良情绪和应对方式,并减少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

(三)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出现歪曲或产妇错误思维是造成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抑郁症患者易对中性及积极态度产生误解,更易选择负性思维。相关研究称,产后抑郁症患者通常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如自责、回避等。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变个体思维,激发个体内在动力,使其积极面对,减轻产后负面情绪,引导产妇采取积极应用方式。徐华等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干预后,患者功能性状况评定量表(D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产后抑郁症指女性产褥期出现明显抑郁症状或典型抑郁发作的一种精神综合征,该症病因复杂,临床多见困倦、表情阴郁、哭泣等症状,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自杀倾向,严重危害产妇身心健康。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工作者对产妇心理状态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分析引起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尽早发现产妇心理异常,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从而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永梅,任晓娟.人性化护理对产妇产后焦虑与抑郁评分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8(22):119-121.

[2]李玉红.产后抑郁危险因素筛查及国内外干预研究述评[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266-271.

[3]黄强,蒲爱民,项锦红,等.435例产妇产后相关激素水平的调查研究及闭经风险和抑郁状况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9):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