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郝 ,敏

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 四川 雅安625000

摘要目的针对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接诊的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导管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整体更低。结论在实际针对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的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比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来说,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方式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深静脉血栓;护理

对于需要长期接受化疗以及输液治疗的患者来说,PICC的置管方式不仅能够对患者的静脉血管进行有效保护,降低患者发生静脉炎的风险,还能使得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是,如果患者在治疗中没有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也会大幅度增加。对于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来说,深静脉血栓是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类问题,现阶段主要采用溶栓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的护理配合也会影响治疗效果,文章就具体探讨了不同的护理方式针对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过程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接诊的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包含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23至77岁,平均年龄(43.1 ± 11.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3.3 ± 11.6)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护理人员要能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为患者介绍在接受静脉导管溶栓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问题,配合医生完成相应的诊疗操作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针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针对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具体发生原因为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还需要为患者介绍溶栓治疗预期的效果以及患者在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问题,使患者面对治疗的时候能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进而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为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1]。其次,要能够有效落实针对患者的患肢护理,如果患者属于急性发作的深静脉血栓,则需要能够保证患者绝对卧床,通常情况之下卧床时间为两周,具体卧床时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确定,在此期间,要能够尽量将患者的患肢抬高,使得患者的血液能够更好地回流,每天都需要观察患者健侧肢体以及患侧肢体直径的具体变化。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患者患肢部位水肿的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对于患者患侧肢体皮肤的温度、颜色以及感觉进行有效的记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方案的调整并且及时将患者的情况告知医生,方便医生能够随时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处理。最后,要能够做好针对患者的观察,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出血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情况很难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早期干预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此类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护理人员要能够做好针对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的监测工作,尤其需要观察患者凝血时间以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患者在用药接受治疗的阶段要能够做到严格卧床,患者停止用药一周之后方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下床活动。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概率,具体包括感染、出血、栓子脱落三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n%

组别

例数(n)

感染n(%)

出血n(%)

栓子脱落n(%)

总并发症发生率n(%)

观察组

38

1(2.63)

0(0.00)

0(0.00)

1(2.63)

对照组

38

3(7.89)

1(2.63)

1(2.63)

5(13.15)

X2

9.28968

P值

0.027

3讨论

PICC多为用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群体之中,由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多数处于高凝的状态,因此,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问题的概率也整体更高。而伴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有研究人员明确提出在疾病本身因素之外,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化疗以及吸烟都会增加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患者在出现了深静脉血栓的问题之后,溶栓治疗是主要的措施。而通过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结合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结合循证医学的相关理念,依托各种护理经验以及临床结论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能够得以大幅度的降低,保证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安全

[2]。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期间,通过心理护理使得患者对于深静脉血栓问题的认知更加深入,而在强化对患者临床观察的基础之上,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出血以及栓塞脱落问题的发生概率,说明相关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针对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静脉导管溶栓治疗是十分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种治疗方法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同时治疗的效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护理效果所带来的影响。而在为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则能够使得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幅度降低,为治疗的顺利展开以及治疗效果的有效保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淑玲. 针对性护理在预防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6):184-186.

[2]陆海燕. 经中心静脉导管(PICC)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9,(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