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李萍

大庆油田总医院铁人院区  黑龙江大庆  163413

摘要:【目的】对比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和满意度差异。【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在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优质护理组中仅有5人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1.66%,高于常规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效果和满意度,为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优质护理;常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坏死,一般在短时间内发病,并且有着较快的进展速度,在急诊科较为常见,并且有着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为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治疗需求,不利于有效改善患者情况,需要结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特点,寻求更加高效的护理手段[1-2]。本研究对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优质护理组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为47-79岁,平均年龄(57.13±3.54)岁。常规组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57.22±3.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采用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治疗手段,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并配合主治医师为患者采取对应的护理手段。优质护理组采取的怒提护理措施如下:①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定期为U对患者的四肢和腰背进行按摩,减轻患者在长时间卧床的情况下由于皮肤受压导致的不适,预防肺栓塞和脑血管栓塞等并发症。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心理疏导,并指导患者家属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让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加快患者恢复。③生活护理: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不良生活习惯对病情的危害,依据患者个人情况指导其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确保患者睡眠时间充足。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告知患者烟酒对疾病的危害,提醒患者戒烟戒酒,注意清淡饮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具体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6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等。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级别,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²检验,P<0.05时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在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s)

组别

n

LVEF

LVESD

LVEDD

6MWT

优质护理组

60

54.02±0.56

34.37±0.44

50.16±0.61

498.24±5.53

常规组

60

50.17±0.59

36.52±0.48

51.22±0.67

324.38±4.57

t值

-

36.6611

25.5759

9.0617

187.7223

P值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优质护理组中仅有5人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1.66%,高于常规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优质护理组

60

22(36.66)

21(35.00)

12(20.00)

5(8.33)

55(91.66)

常规组

60

11(18.33)

12(20.00)

19(31.66)

18(30.00)

42(70.00)

x²值

-

-

-

-

-

9.0901

P值

-

-

-

-

-

0.0026

3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数越来越多以,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率较高,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应该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否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肌坏死,进一步提升疾病的致死风险

[3]。为了提升治疗效果,需要护理人员配合主治医师采取一些高效的护理手段。在优质护理模式中,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情况加以密切关注,对患者病情进展有所掌握,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状况,配合主治医师及时进行救治护理[4]。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有效提升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应该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唐绍辉,易婷,陈煌,等.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负性情绪和预后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1,42(10):1259-1263.

[2]董青苗,盖纳,严兆娴,等.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4):126-127.

[3]傅晓明.观察全面性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3):181-182.

[4]张佩玲.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质量分析[J].系统医学,2021,6(19):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