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分析

张丽娜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 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探讨对其心理状态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整群抽样100例我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常规组和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比较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和动脉血气指标,评估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负性情绪量表评分相较于常规组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气指标相较于常规组更优(P<0.05)。结论 人性化优质护理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和临床症状,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状态,值得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优质护理;呼吸衰竭;重症患者

呼吸衰竭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以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病情发展进展为重症呼吸衰竭,可能出现脑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严重症状,存在致死风险[1]。除了常规的呼吸支持、治疗措施外,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保证重症呼吸衰竭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2]。由于疾病、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多数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影响其治疗效果与机体恢复。因此,本研究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探讨对其心理状态和血气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抽样100例我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常规组和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先对常规组、观察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且两组基本资料符合研究要求,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男性:女性=26:24,年龄区间40-82岁,平均年龄(60.03±3.85)岁;观察组:男性:女性=25:25,年龄区间41-85岁,平均年龄(60.24±3.90)岁。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抗感染治疗配合生命体征观察、饮食干预等,观察组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包括:(1)优质健康教育,评估患者认知程度、接受能力,结合患者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通过一对一沟通的方式向患者介绍重症呼吸衰竭病因、治疗方式、护理方法及预后效果,纠正患者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提高依从性。(2)优质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掌握患者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从不良情绪发生的原因入手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结合成功病例介绍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3)优质排痰干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口咽部分泌物较多,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排痰干预。使用合理的湿化装置,结合扣背等方法帮助患者排痰。此外,还需强化口腔清洁,避免出现呼吸道堵塞等不良反应。(4)优质病情监测,及时查看患者状态,评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上报。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采用自评量表从焦虑、抑郁两方面负性情绪对患者进行评估,评分与患者对应情绪呈正比,即分数高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2)护理后采集两组动脉血检测其血气指标PaO2、PaCO2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均属标准差表示量表评分等计量平均数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卡方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负性情绪量表评分相较于常规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

50

56.17±3.46

49.68±3.04

55.82±4.07

47.61±3.68

观察组

50

56.30±3.37

42.59±3.90

55.37±3.65

40.08±3.11

t

0.1903

10.1386

0.5820

11.0510

P

0.8495

0.0000

0.5619

0.0000

2.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血气指标相较于常规组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mmHg,

组别

例数

PaO2

PaCO2

常规组

50

56.25±2.86

85.31±3.08

观察组

50

65.40±3.59

67.71±3.17

t

14.0961

28.1571

P

0.0000

0.0000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一种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障碍,重症患者会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脑组织缺氧等不良反应,威胁其生命安全。对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常规护理模式护士对其心理状态的干预,导致效果有限[3]。基于此,本研究对其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进行干预,人性化优质护理是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基础上,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模式,从全方面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负性情绪量表评分相较于常规组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气指标相较于常规组更优(P<0.05),与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考虑为人性化优质护理对患者实施优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对于疾病的顾虑和担忧,改善心理状态[4]。同时,对患者进行排痰、病情监测等对症优质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血气指标。

综上所述,人性化优质护理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和临床症状,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状态,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沥方. 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中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家有孕宝,2021,3(8):276.

[2] 汤丽丽. 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2):172-174.

[3] 李小云. 人性化优质护理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分析[J]. 健康必读,2021(2):110,114.

[4] 屈妍清,姚纪华,贾梦缘. 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母婴世界,2021(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