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陶瑞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传统评分系统用在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结果  观察组对患者病症预判精准度更高,有效率达到了97.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急诊室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诊内科;患者;护理

急诊内科在救治患者时,必须要先评判患者的病情,以及危重程度,评判急诊患者时,传统的评分手段主要内容有急性生理、慢性健康,传统评分的缺点是项目较多,时间长,不能及时快速进行评价。而急救离不开对患者进行快速的评价,并及时制定适合的急救方案。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则因其具有操作简便与高准确率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急诊急救当中。本文就MEWS在内科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之间,在急诊内科进行收治的200名患者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研究对象,有108例男患者和92例女患者。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100例患者和观察组100例患者。其年龄结构为对照组18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52.07±0.67)岁;观察组在19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52.26±0.11)岁。

1.2 方法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了不同的评分系统。对照组在进行急诊患者评分时采用的是传统评分系统,而观察组则采用的是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其流程如下:首先,在患者进入到急诊室,要马上检测患者生命体征,通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要求进行,其评分表由专门护士进行填写;其次,对该评分系统中要求的患者心率、血压、意识、呼吸等多项体征进行有效评分;最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定其最终去向,以实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有效应用。

1.3 观察指标

评分系统的评价项目有5个,分别是患者的体温、心率、收缩压、呼吸以及意识。双向计分,总分是0~14分。体温<35℃评2分,35~38.4℃评0分,≥38.5℃评2分;心率≤40次/min评2分,41~50次/min评1分,51~100次/min评0分,101~110次/min评1分,111~120次/min评2分,≥130次/min评3分;呼吸频率:<9次/min评2分,9~14次/min评0分,15~20次/min评1分,21~29次/min评2分,≥30次/min评3分;收缩压:≤70 mmHg评3分,71~80 mmHg评2分,81~100 mmHg评1分,101~199 mmHg评0分,≥200 mmHg评2分;意识:如患者意识清醒评价为0分,只是对声音产生反应是1分,能够感受到疼痛的评分是2分,没反应的是3分。对患者各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进行评分。该评分系统的评分高则代表患者病情危重。在对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评分后,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与转归效果进行满意度的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患者情况一般用SPSS 19.0软件来统计,其计量资料用“x±s”来进行表示,t对统计数据进行检验;患者的计数通过例数和百分数来表示,用x2对数据进行检验。如P值<0.05,通过研究得知两组差异较为显著。

2 结果

2.1 5分与4分患者入住ICU率及死亡率比较

对照组有63例的评分小于等于4分,有37例大于等5分,而观察组为43和57例。得分高于等于5分的患者为39例,入住ICU率和死亡率要明显比≤4分患者要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得分患者急救后去向及转归的比较

两组相比,不同得分患者去向及转归有显著的差异,随着得分的增加,患者入住ICU率呈上升的趋势,得分越高患者入住ICU率显著高于得分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分以及≥9分患者属于危重病人,死亡风险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满意度

经过调查患者对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50%要高于对照组的75.00%(75/100)高(P<0.05)。

3讨论

急诊室任务繁重,担负着急救患者的艰巨任务,患者送到急诊室要先判断患者危重程度,评价患者病情,提出救治方案,决定患者急救后的运转去向。当前临床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有好几种,APACHEⅡ与MEWS系统在实际临床中应用的较为广泛。EWS主要对患者的收缩压、体温、心率、意识以及呼吸等进行评分。在经过临床实践之后,改善了EWS的一些内容,称为MEWS,这个系统操作较为简便,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

结合资料得知MEWS评分在4到5分是判别患者病情最佳的临界值,要是患者MEWS评分不到5分,可以不用住院。要是患者应用MEWS评分大于等于5分,那么较为严重,就需要住院诊治。要是患者应用MEWS评分大于等于9分时,患者容易面临死亡危险。经过研究患者评分大于等于5分,入住ICU的几率比≤4分患者要高。MEW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评分,能够很快判别患者是否是危重病人。评分不同的急诊患者在入住ICU率和死亡率方面差异较明显,评分≥5的患者ICU入住率显著高于其他分值层级的患者。结合调查研究得知,APACHEⅡ和MEWS有利于判断急诊患者去向,在临床上MEWS评分优较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基层医院。

急诊工作具有突发性、群体性,重症患者集中,病种繁多,急诊医护人员较为不足,患者在转运与陪检的过程,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危重情况来安排陪检人员。应用MEWS这种评价系统有助于急诊医护人员判断患者的危重程度,为陪检人员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撑。评价系统MEWS可以很客观、清晰的数字化急诊室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患者在急诊室的陪检,很有现实价值。评价系统MEWS的评分高低,可以给予急诊室患者病情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医护人员据此判断患者当前病情,根据评分制定最佳救治方案。通常分数在0到3分的评分,说明患者的病情比较稳定,较为安全,可以交由护工来护送。4到7分之间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密切患者,这些患者需要有资质的急救护士或护工携带抢救物品与仪器全程跟从运转。大于等于8分的患者通常病情严重,死亡程度较大,这样的患者要及时抢救,等患者身体状况运行再运转,并由护士携带急救药品与仪器跟从护送。经过研究得知,在普通病房使用评价系统MEWS后,有助于长期记录患者的呼气频率,对于患者可能避免的心脏骤停、猝死等情况有较大帮助。MEWS在临床上的应用,医护人员可以根据评分制定分层次的护理方案。在评分到了触发水平要积极诊治,给予患者高级别的护理。特别是9分上的患者,死亡风险非常大,必须要马上救治,高级护士要全程携带急救药物和仪器陪同患者救治。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重,对护理的重视就越高。超过8分,死亡风险就会显著增加,在急诊治疗期间必须给予特殊护理。根据患者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转到ICU。应用改良早期预警的有助于急诊护士制定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的护理计划,如此可对每位急诊患者分层救治,针对性护理,从而保证了护理效果。根据此次研究得知患者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比参照组高(P<0.05)。

总之,在急诊MEWS评价系统对急诊患者的病情评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预测急诊患者转归,急诊室应用这个评分系统(MEWS),可以划分患者的危险程度,并结合危险程度及时救治。

参考文献:

[1] 黄光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8):3102-3104.

[2] 牛美霞, 關丽荣, 于闻天.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21):140-142.

[3] 李芬兰, 黄雪芬, 骆秀云. 急诊留观患者护理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临床护理杂志, 2018, 17(2):51-53.

    [4] 蔡新妤,蒋 林,曹 静.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内科急症患者护理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