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的中医病机分析及诊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跟痛症"的中医病机分析及诊疗体会

冯永强

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   上海    201501

【摘要】 跟痛症作为临床常见的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足跟刺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成为其足跟部骨与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与退行性病变。祖国医学对此早已有研究,最早于《经历杂论》中提出,并认为该病与年老体衰、肝肾不足存在一定关联。由于患者足跟痛不敢着地,严重者甚至跛行,直接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临床经分析发现,跟痛症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且临床表现较多样,直接提升临床诊疗的困难程度。因此本文展开分析,探讨"跟痛症"的中医病机分析及诊疗体会。

【关键词】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跟痛症;中医病机

跟痛症是指跟骨跖面出现慢性损伤,使患者出现疼痛、行走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跟骨结节前缘骨刺,给患者机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据相关数据显示[1],跟痛症的发生率占据全部足部疾病的15%左右,多发生于40-60岁中老年男性肥胖者,且该病的发生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而逐年升高,引起临床重视。针对此,临床治疗疾病的方式较多,既往常用的西医疗法包含手术、非甾体类药物等,虽然取得过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长时间服药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等较多副作用,而手术的麻醉风险较大,且术后容易出现神经血管受损以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治疗结果。随着医学技术以及中医水平的进步发展,临床发现中医疗法在各类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存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临床[2]。针对此,临床应尽早掌握跟痛症的病因病机,进而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因此本文进行分析,总结跟痛症的中医病机及诊疗体会。

1 中医病机

1.1 慢性劳损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者跑步后,可能导致足跟部出现累积性损害,多发生于中壮年人群,特别是运动员、体育爱好者、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的人群等。以往历代医者对此进行研究,《诸病源候论》曾指出“夫劳伤之人...而肾主腰脚”,提示肾气不足或者老累过度可造成腰部或者足跟疼痛。另外《素问》中提及“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说明长时间站立或者运动极易使筋骨慢性劳损,由于足跟处于足底,成为机体负重的重要部位,从而引起足跟部疼痛[3]。临床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发现运动员足跟痛的原因与慢性牵拉伤以及急性挫伤有关[4]

1.2 外伤

外伤包含跌打伤、持重努伤、创伤、闪挫伤等,极易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并直接作用在机体肌肤或者筋骨上,从而造成全身或者局部肌肤、胫骨破损,成为疼痛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跌仆损伤、创伤等外伤可直接伤害筋骨脉道,并促进血溢脉外或者瘀阻脉中,不通则痛。

1.3 风寒湿邪侵袭

曾有研究表示[5],足跟痛的发生是由跟骨底面长时间慢性损伤与六淫所导致的疼痛,与风寒湿邪或痰湿瘀血留滞经络存在密切关系,并造成气血无法宣畅,营卫失和。既往,《类证治裁》中指出“诸痹...久而成痹”;《医宗金鉴》上提及“此症生于足跟...气血瘀滞而生成”;《杂病源流犀烛》中认为“痹者...故久而为痹”等,由此可见,风寒湿邪极易侵袭机体,加上寒湿凝滞气血,牵连阳气与阴气受损,使得气血无法温煦鼓动,血行不畅,聚集于经络,从而导致筋骨疼痛,引起痹症[6]

1.4 年老体衰

由于足跟部属于肾经之所主,足少阴肾经起源于足下趾,并与足心呈斜行状态,直至内踝后,下入足跟,由此可见,足跟处作为阴阳二跷发源之地,其中阳跷脉、阴跷脉均源自足跟,而阳跷脉、阴跷脉又分别主机体的左右阴阳,另外肾为机体的阴阳根本,藏精主骨生髓,因此足跟痛与机体肾阴、肾阳的虚损存在密切关系,成为跟痛证发生于中、老年人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肝主筋,肾主骨,肝血丰盈即筋得所养,肾髓丰富则骨骼强壮,其中肝肾精气盛衰与筋骨成长以及衰退存在密切关系,但中老年人群通常肝肾不足,筋骨失荣,明显增加足跟痛发生的几率。例如《素问》中“肾,其充在骨”;《医宗金鉴》上显示“筋骨间...气伤也”;《素问》上“骨者髓之府...骨将惫矣”等,均证实了足跟部处于机体底部,赖气血的川流不息而获得温煦与濡养,一旦受到劳损或者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使足跟部气血运行不畅,且气滞血瘀,筋脉失养,不通则痛,不荣则通[7]

2 临床诊断

目前临床多通过临床症状的方式判断疾病,通常情况下,患者并无外伤史,主诉疼痛呈灼痛状,随着病程的不断推移,疼痛程度逐渐升高,特别是在跑步、负重爬楼后明显。其中关于跟骨高压导致的休息性跟痛症当患者在活动状态时跟骨疼痛降低,静息时疼痛反而提升,部分患者伴有酸胀感,若将下肢放在高处,其症状明显缓解。另外,临床还可通过止血带开展静脉淤滞试验,30min后足跟痛症状加重,挤压跟骨双侧或者跟骨底部患者感疼痛或酸胀样疼痛。研究指出[8],跟部脂肪垫病变是由外伤、寒冷潮湿导致,主要体现为跟骨底面疼痛,而老年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纤维垫萎缩薄弱。跟骨骨刺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且女性较男性更多,起病较为缓慢,存在数月或者数年的病程,疼痛可发生于单侧或者双侧。跟骨跖侧疼痛主要发生在清晨起床后或久卧、久坐后突然站立时,疼痛明显加重,行走片刻后可减轻。而跖筋膜炎引起的疼痛通常在清晨足跟着地时感觉疼痛,但行走后有所减轻,休息片刻后可完全清除,且疼痛的性质多以刺痛为主。X线作为临床诊断足跟痛的重要方式,若X线上显示骨刺,即可确诊为骨刺形成,但大部分跟骨骨刺并无疼痛感,只有在骨刺方向与着力点形成斜角后可造成疼痛。另外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疾病的灵敏度较高,经检查显示足跟部并无异常放射性分布,且双侧较对称

[9]

3 治疗

3.1 中药内服

临床曾采取用加味四斤丸、海桐皮汤外洗疗法治疗跟痛症,结果发现其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经分析发现,该疗法主要是在肝肾论治理论的基础上,可达到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作用[10]。另外有学者通过独活寄生颗粒治疗跟痛症,发现该方式不仅疗效确切,同时可减少复发率,总有效率较常规西药更好[11]。除此之外,足跟痛具备虚实夹杂以及多种证型合并的特点,对此,临床应尽早选择辨证施治法进行治疗,可发挥治疗效果。

3.2 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作为中医上最常见的外治疗法,通常将主治与归经作为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外敷于患者皮肤表面,从而促进药物从皮肤渗入,直达病灶,使其快速吸收后发挥治疗效果。除此之外,该方式存在无创性、操作简便、患者易接受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后可能造成皮疹过敏等并发症,需引起临床重视。

3.3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具备热刺激原理,也是运用于局部发挥药理作用的外治疗法,经临床不断深入研究[12],发现中药熏洗主要基于玄府气液说上,能够经过三焦、腠理、脏腑之玄府,最终起到调节脏腑、改善气血津液的作用。研究显示[13],对于足跟痛患者采取自拟中药熏洗方,与常规西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4 针灸

针刺通常可划分成电针、针体以及特殊针刺等常见类型,曾在《针灸甲乙经》中看到“跟痛..天泉主之”,说明针刺在足跟痛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4]。另外经试验发现,临床选择天冲、通天穴、天冲穴、凤池等穴位进行针刺,发现跟足痛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15]

4小结

综上所述,跟痛症作为临床常见病,其作用机制较多,从中医上看,可能与慢性劳损、外伤、风寒湿邪侵袭、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若能够完全掌握疾病的发生机制,可为后续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随着临床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该病的诊断方式较多,例如临床症状、X线以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等,尽早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旨在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既往常规西药的治疗虽然取得过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效果并不满意,还需临床尽早选择合适的中医疗法,包含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熏洗、针灸等,均存在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花费低、病人痛苦小等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东利,罗开民,戚天臣,等.干针刺治疗足跟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6):1034-1036.

[2]史焱初,李新伟,刘昊,等.基于"患肌"理论的刃针疗法治疗足跟痛[J].浙江临床医学,2022,24(4):543-545.

[3]于欣,侯瑞祥.侯氏熏洗方联合按揉阿是穴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7):1148-1150.

[4]左惠荣,李翠琴.棍棒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足跟痛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9,23(1):144-147.

[5]罗树雄,阮波,徐力康,等.推拿手法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跟痛临床观察[J].新中医,2020,52(16):129-132.

[6]宁秀娟,马彦韬,黄强民,等.针刺肌筋膜激痛点结合拉伸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7(8):635-637.

[7]杨文普,刘超,胡俊祥,等.关节镜下骨刺切除与足底跖筋膜松解术联用治疗足跟痛的疗效[J].黑龙江医药,2021,34(4):928-929.

[8]徐楚婷,王瑾,李新伟.浮针疗法结合肌肉拉伸治疗足跟痛4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21,56(7):524.

[9]ROGERS,JASON,JONES,GRAEME,COOK,JILL L.,et al.Chronic Plantar Heel Pain Is Principally Associated With Waist Girth(Systemic)and Pain(Central)Factors,Not Foot Factors:A Case-Control Study[J].Th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and sports physical therapy,2021,51(9):449.

[10]韩春,陈广烈,赵建乐,等.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4):702-703.

[11]管浩,金婉,马宇,等.基于"清阳实四肢"理论从头论治跟痛症34例[J].中国针灸,2021,41(1):110.

[12]章浩伟,陈亮,杨俊彦,等.基于有限元法对足跟痛在推离期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20,39(2):190-196.

[13]娄纯彪,刘蓓,刘茜,等.中药熏洗联合局部注射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3):20-22,28.

[14]牟宏亮,吴小燕,昝强,等.中医外治法在跟痛症中的临床应用[J].西部中医药,2022,35(4):147-150.

[15]陈鹏,肖艳,郭洁梅,等.中医康复方案治疗跖筋膜炎跟痛症30例[J].福建中医药,2021,52(6):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