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及临床有效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及临床有效性观察

高涛

宣汉县中医院 四川 达州 636150

【摘要】目的:讨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及临床有效性。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样本,以奇偶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实验组为40例。对照组给予椎板间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数据对比结果有可比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能明显减少预后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推进腰椎功能恢复。

【关键词】椎板间镜下髓核摘除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腰腿疼的一个主要病因,会使患者丧失劳动力,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因此,选取适宜的治疗手段,对该类疾病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就诊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间镜下髓核摘除术,针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份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字表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在28-48岁,平均年龄在(36.07±3.08)岁;实验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在26-50岁,平均年龄在(36.09±3.04)岁;入选标准:①均签署知情确认书,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②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MRI证实为中央型或旁中央型;③均至少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④均以单侧下肢麻木、放射痛为主诉,不伴或伴有下腰痛,其症状和影像学发现一致;剔除标准:①单纯性腰痛;②多节段突出、动力位片显示腰椎节段性不稳;③椎间盘病变,如椎间盘炎、结核等;④合并马尾综合症;两组临床基础信息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内镜下操作,对照组采用椎板间入径,全麻后,选取俯卧,屈曲腿部与髋关节,使用腹垫张开椎板间间隙,在患者体表定位手术节段棘突,在相应节段后正中旁开2.0到2.5cm插入定位针,深度到关节突表面便可,C臂侧位透视下,确定手术节段。在其棘突旁开0.5cm左一约0.8cm处行纵向切口,将深筋膜切开,放置铅笔头状扩张管到黄韧带浅面,顺着扩张管旋入工作管道,二次使用C臂透视侧为,确定位置。扩张管取出,置入内镜,清理黄韧带表面纤维脂肪组织,之后打孔,将神经探子插入,探查,将黄韧带分开,把工作管道沿着黄韧带开口,旋入椎管,可见受压神经根及突出变性的髓核组织。内镜下,髓核钳摘除有问题的髓核组织。使用双频射频电极消融絮状髓核,同时烧灼成形纤维环,直到神经根及硬模囊充分减压。实验组选用经椎间孔入径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选取俯卧位,屈曲腿部与髋关节,使用腹垫张开椎间孔,全麻后,标记棘突线与和髂嵴线结合C臂定位,标记病变椎间隙水平线等。一般状况下,L3-4与L2-3椎间孔较大,旁开10cm便可,L4-5与L5-S1旁开12-15cm,具体依据患者情况,选取穿刺点,在患者体侧行正侧位透视,置入克氏针,需通过上关节突尖部进入抵达突出椎间盘,标记方向线,进针点为水平距离线与斜向方向线在髂嵴线稍上方的交叉点,顺着术前定位线,使用穿刺针紧贴上关节突外侧进入椎间孔,该入路均行关节突成型,充分暴露神经根及突出髓核。透视满意后,注射造影剂(美兰)。在穿刺针内置入导丝,之后将穿刺针拔出,于导丝引导下,把工作通道鞘管,敲入椎间隙,内镜下,髓核钳摘除有问题的髓核组织。使用双频射频电极消融絮状髓核,同时烧灼成形纤维环,直到神经根及硬模囊充分减压。术后处理:通过工作管道向神经根周围注入强的松龙,用量125.mg,之后将工作管道拔出,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口服镇痛类药物,术后2小时,可在腰围保护下进行活动,术后2天,出院;术后第3天,依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1、3、6、12月门诊随访。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可行性(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对比[n(%)]

组别

例数

术后腰痛

一过性神经麻痹

神经根性痛觉过敏

总发生率

住院时间[(±s),d]

实验组

40

1

1

1

3(7.50)

5.71±1.42

对照组

40

3

4

5

12(30.00)

6.88±1.59

X2/t

6.6462

8.6331

P

0.0099

0.0000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脊椎退变性疾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常规手术需显露韧带、椎板等结构,手术暴露比较充分,创伤性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影响预后,患者接受度不高[1-3]。近些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式,此术式能够避免常规手术不融合脊柱、不必牵拉神经根、安全可靠、符合脊柱运动需求,术中,能够清晰显示椎间盘与受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直视下,切除压迫神经组织,可快速改善腰腿部疼痛,术后便可下床活动,有效提升生存质量。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康复时间较短,此术式的开展,不但能降低疼痛度,还能减少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4-6]。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由此说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可行性。总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完全值得被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德富,田园,李金杰,宋君玮,师雪飞.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1,41(06):18-20.

[2]康立星,杨素梅,张鹏,高娅妮,杜伟亮,贾子超,陈光.3D打印技术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0):154-156.

[3]叶必宏,叶绿,毛显禹,潘录录,陈炳,宋丰军,王庆来.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03):212-215.

[4]刘俊杰,李洪涛,谭曾德,廉永云.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腰部活动功能评价[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09):1091-1093.

[5]徐学方,单方军,吴天泉,曹志军,沈良,谢兴平.后路椎板开窗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2021,26(03):202-205+212.

[6]张巍,吴永东,李祎,唐晓龙.脊柱微创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XB_2、PGE_2、IL-6水平及腰椎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20,6(05):27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