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观察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林惠

芜湖市第四人民院241000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用共情护理的效果。方法:2021年3月-2022年3月,选取抑郁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通过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有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有40例,给予共情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无抑郁、轻度抑郁百分比20.00%、57.50%大于对照组2.50%、35.00%,中度抑郁百分比22.50%小于对照组60.00%,护理后观察组生活功能评分(9.40±2.56)分低于对照组(15.82±2.94)分,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可减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共情护理;常规护理;抑郁情绪;生活功能

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别名抑郁性障碍。临床认为、遗传因素、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因子因素、性激素因素等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抑郁情绪是该病主要症状,且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伴随着疾病逐步发展,患者情绪会从心境低落转变为悲痛欲绝,最终发展至厌世情绪。确诊抑郁症后,积极进行对症治疗,提供科学护理,无疑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的有效方案。本文以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为对象,探讨共情护理的效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1年3月-2022年3月,选取抑郁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通过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有40例,男性有17例、女性有23例;最小、最大年龄是20岁、72岁,平均(46.38±13.18)岁;最短、最长抑郁症病史是1月、5年,平均(2.54±1.23)年;轻度抑郁10例、中度抑郁25例、重度抑郁5例。观察组有40例,男性有15例、女性有25例;最小、最大年龄是20岁、71岁,平均(46.13±13.16)岁;最短、最长抑郁症病史是1月、4年,平均(2.36±1.24)年;轻度抑郁8例、中度抑郁26例、重度抑郁6例。上述资料对比,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做好用药监测工作;病情稳定后向患者宣传健康知识,提升患者的疾病准确认知;选择适宜时间,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

观察组给予共情护理,对于处于观察组的患者则是通过共情护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其护理工作所开展的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之间增加交流的次数,并保证交流的优质性,能够对于患者的诉求更加耐心的倾听,并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并对患者所产生的情绪进行理解,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②知识培新: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需要增加有关共情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程度,从而学会更加准确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学会如何正确取理解关心患者,通过更加耐心以及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之间进行交往,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来时护理人员的关心与关怀,让患者能够树立起对疾病治疗的信心。③耐心倾听:对于患者在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持续的倾听,不要随意打断患者,途中可以通过眼神和动作的形式鼓励患者继续进行诉说。同时护理人员在进行倾听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表情变化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注意,从而让患者能够提高相应的情感敏感性,以此来增加护患之间的共情感应。④共情体验:护理人员需要更换思考的角度,需要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去感受患者可能存在的痛苦,并重视与患者之间的信息反馈。

1.3观察指标

(1)抑郁情绪,在护理前、护理1月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进行评估,总分是80分。0-50分代表无抑郁,51-60分代表轻度抑郁,61-70分代表中度抑郁,71-80分代表重度抑郁。(2)生活功能,在护理前、护理1月后应用住院护士观察量表(NOSIE)[3]完成生活功能评价,主要评估精神症状、社会能力、抑郁以及社会兴趣等多项指标,量表总分是0-28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的生活功能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所获取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均录入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

2结果

2.1抑郁情绪评定

观察组的无抑郁、轻度抑郁百分比大于对照组,中度抑郁百分比小于对照组,显示有差异(P<0.05);观察组的重度抑郁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显示无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抑郁情绪[n(%)]

组别

无抑郁

轻度抑郁

中度抑郁

重度抑郁

观察组(n=40)

8(20.00%)

23(57.50%)

9(22.50%)

0(0.00%)

对照组(n=40)

1(2.50%)

14(35.00%)

24(60.00%)

1(2.50%)

4.009

4.356

4.781

0.226

P值

0.001

0.001

0.001

0.121

2.2生活功能评定

护理前两组生活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显示有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生活功能(n=40例,

±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1月后

观察组

21.35±3.67

9.40±2.56

对照组

21.14±3.65

15.82±2.94

t值

0.567

8.297

P值

0.234

0.001

3讨论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抑郁症发病机制,临床病人多为抑郁症发生和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以及神经递质等多种因素相关。从疾病角度看,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多数患者均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与精神运动障碍发生。长期处于负面情绪、抑郁心理影响下,患者更容易发生自杀与自伤倾向。临床确诊抑郁症后,不仅要第一时间治疗患者疾病,更要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提供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护理服务,全面调节患者的身心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共情护理属于新型护理,也是针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情绪状态的护理模式。护理全程围绕患者进行,主张在充分理解患者个人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服务,护理期间积极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主动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明确患者的负面情绪形成原因,利用沟通技巧从源头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综上可知,抑郁症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