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疗的正确理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1

骨折治疗的正确理解

刘渝  

四川三台县富顺中心卫生院  621111

1、什么是骨折?

    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患者骨结构因为不同的因素而产生连续性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的现象。骨折患者会表现出一些症状,例如骨擦感、疼痛、淤血、活动异常、疼痛以及畸形等,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对于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同样具有消极影响,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以及褥疮等。

2、骨折的病因

首先,疾病因素,例如恶性肿瘤、感染等疾病,会影响到骨质,破坏患者的正常骨结构,产生骨折问题。其次,积累性劳损。间接或直接的轻微、反复、长期损伤,会让特定位置产生骨折问题,例如长距离行走易造成第二跖骨骨折。再次,外界暴力因素。主要包括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间接暴力就是基于流转、纵向传导、杠杆作用,使得患者产生骨折问题,例如从高处跌落足部落地,身体的重力作用下产生急剧前屈,使得胸腰椎骨折。直接暴力就是外界暴力作用骨骼部位造成的骨折,例如车祸撞击。一般儿童及老年群体容易出现骨折问题,近些年来,骨折发病率日益提升,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3、骨折治疗的原则

    骨折治疗中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包括:复位。具体要结合病情程度,合理的选择复位方法,主要涉及到手术和手法复位;固定。常见的有石膏绷带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小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骨折会影响到骨骼完整性,正常功能受到影响,还会让患者产生疼痛感,不利于其生活质量。若是发生骨折,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实施治疗及护理。第一,复位。首先,手法复位。这种复位方式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且操作简单。在操作之前应该先实施局部麻醉,由一位医生握住骨折近端,另一位医生握住远端,之后实施对抗牵引。几分钟之后,患者肌肉会疲劳松弛,实现复位。其次,手术复位。其也被称之为切开复位,可以准确地解剖复位,然而会加重局部损伤,对于患者的愈合具有一定的影响,易出现感染问题。一些情况无法用手法复位治疗,就需要选择手术复位方式,例如骨折不愈合、关节内骨折、开放性骨折等。第二,固定。首先,小夹板固定。该方式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在操作中应该留意捆绑的松紧度。其次,切开复位和内固定。该方式就是切开骨折部位,准确复位后,再实施内固定。通常内固定使用髓内针、钢板、三刃钉、螺丝钉。操作结束之后,还需要外固定配合,基于短期或长期协同固定,提升治疗效果。最后,石膏绷带固定。该方式能够结合自己的形状塑形,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但是不足是缺乏弹性,不能调节松紧度。即便固定范围较大,然而于患者的功能锻炼具有消极影响。第三,功能锻炼。不同时期的功能锻炼存在差异,早期一般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中期通常是骨折处远近侧关节运动;后期一般是全身功能锻炼。患者在功能锻炼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等到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肢体肌肉和关节应自主的锻炼,进而让骨折恢复。

4、骨折治疗的几点认识

    患者期望值较高,有时对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一般骨折治疗效果和创伤程度是正比例关系。且治疗效果受到患者自身条件影响,同样类型的骨折,部分患者愈合速度较快,部分患者因为一些因素,例如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等,愈合速度较慢。

    骨折患者是否要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以往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觉得骨折患者需要静养,整天躺在床上,还有部分患者为了快速的康复,摄入较多的营养食品,导致营养过剩,体重增加,对于愈合中的骨伤造成了负荷。对于患者愈合以及后期功能恢复均具有消极影响。骨折愈合早期应该听从教师医生的指导,部分负重早期下地。部分患者受伤之后没有活动,使得关节周围纤维性渗出,失去关节活动。有效的关节活动,能够缓解和减少对内固定物的应力,提升固定的成功率。如果关节活动不到位,即便骨折愈合也会影响到正常功能,再次手术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处理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