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分析

李南阳,姜燕,邹胜岚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 目的 本文针对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病人的特点进行详细研究,并讨论对此类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时间选定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间,并择选这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病人进行研究。以分组的形式为病人展开不同的治疗,组别以实验组(常规的治疗方法)和研究组(胺碘酮药物)区分。对比组间病人不良反应状况、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病人的不良反应状况、治疗效果均优于实验组病人显示(P<0.05)研究数据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病人治疗中采用胺碘酮药物效果更具优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建议提倡。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血管内科;临床特点;应用效果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主要分病理性与生理性两大原因,临床特点主要为头晕、心室颤动、室性期前收缩、胸痛等【1-2】。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的饮食习惯能够促进心律失常发病,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安全【3】。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差且易发不良反应,因此有效安全的药物治疗极为重要。本次研究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了120例在我院治疗的心律失常病人,分析对此类病人实施胺碘酮药物的应用效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时间选定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间,并择选这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心律失常病人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研究组分析两组研究资料。实验组病人60例性别占比分别为:男37/60例、女23/60例;年龄50~70岁且平均年龄(60.23±2.16)岁;研究组病人60例性别占比分别为:男34/60例、女26/60例;年龄55~65岁且平均(65.23±21.11)岁。对本院120例研究对象各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显示P>0.05,可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均符合此类疾病者;②无精神疾病且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服用此类药物过敏体质;②精神异常者;③其他脏器较为严重且合并多种严重疾病者。

1.2方法

实验组病人行常规治疗,包括检测病人的心电图变化并根据病人的血压、血糖情况采取降压、降糖干预措施。实验组病人给予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口服方法:1天2次首次服用1/4片,1个星期耐受情况好加量到半片,连续服用1个月。研究组病人在此基础治疗上加以胺碘酮【4】。口服方法:每天3次服用1片(前一个星期),每天2次(第二个星期),每天1次(第三个星期),药量相同。同时对病人行静脉滴注,0.03克胺碘酮溶入4毫升5%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缓缓滴入静脉;30分钟观察效果不佳可加量0.15克胺碘酮,溶入20毫升5%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缓缓滴入静脉,速度控制为0.5-1.0毫克/秒【5】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120例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组间对比内容包括:头晕、恶心、血压降低、呕吐。

1.3.2观察病治疗效果并加以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使用SPSS22.0数据包处理,文中所涉及到的计数用(n、%)表示,行X2检验。P<0.05 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2.1组间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例(10%)比研究组2例(3.33%)较高,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对比数据见表1:

表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n、(%)]

组别

例数

呕吐

头晕、恶心

血压降低

总发生率

实验组

60

2(3.33%)

1(1.67%)

3(5.00%)

6(10.00%)

研究组

60

0(0.00%)

0(0.00%)

2(3.33%)

2(3.33%)

P

-

<0.05

2.2对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研究对比,研究组总占比(96.67%)高于实验组总占比(86.67%),对比结果显示有意义(P<0.05),此组数据见表2。

表2: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60

32(53.33%)

20(33.33%)

8(13.33%)

52(86.67%)

研究组

60

35(58.33%)

23(38.33%)

2(3.33%)

58(96.67%)

P

-

-

-

-

<0.05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治疗中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主要对于病人心脏及血管状况进行治疗的科室。目前此类疾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种类多,病情变化快且治疗时间较长病人易发生不不良反应影响其治疗的效果。临床中对于此类病人采用胺碘酮为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可降低新房、心室兴奋性,扩张冠状动脉与周围血管,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对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对于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病人采用胺碘酮药物疗法其效果显著,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曹高利.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研究[J]. 健康必读, 2021, (10):64.

[2]张爱荣. 心血管内科86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特征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27(19):1.

[3]薛民栓.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 33(1):3.

[4]罗锡坤.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处方药, 2021, 019(009):132-134.

[5]张达.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