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陈倩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   271000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病例的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7月,由本院提供8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双盲法分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的43例为对照组,予以肠梗阻导管治疗的43例为研究组,两组进行临床疗效的评比。结果:组间比较腹片气液平变化时间、血常规指标转为正常、通气排便时间、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更短的为研究组,其同对照组得到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通过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确切,可促进病情快速改善,具有全面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肠梗阻导管;西医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属于临床极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主要是腹腔内粘连或肠粘连导致的病症,属于腹部手术患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术后并发症,表现为疾病急骤、进展速度快等病情特点,如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未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则会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肠管坏死、肠绞窄等并发症,并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传统药物治疗方式,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但并不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肠梗阻导管介入的方式能够对梗阻具体部位进行明确,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收集86例本院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详见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5月-2022年7月的时间范围内选取病例,共收集本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以双盲法作为分组依据,对照组43例的男性/女性=29/14;7-75岁为年龄区间,得到均值(42.8±4.5)岁;3-7d为病程区间,得到均值(5.3±0.5)d。研究组43例的男性/女性=30/13;6-76岁为年龄区间,得到均值(42.9±4.6)岁;3-8d为病程区间,得到均值(5.4±0.3)d。在组间评比基本情况的差异时,可见各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西医治疗为主,包括禁止进食、饮水,积极抗感染,及时进行胃肠减压、补液、抑酸等,若治疗期间有酸碱、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或者有低蛋白血症的情况,应马上进行纠正,予以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以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对适宜规格的导管进行选择,于腹透下对导管位置进行确定,通过导丝全程引导,经鼻腔将导管置入,缓慢的将导管向空肠上段推入,直至屈氏韧带下20cm的位置,对肠内容物进行抽吸,将15mL生理盐水注入到气囊中,通过肠蠕动、重力双重作用,缓慢推进远端肠腔内,将负压引流器连接好,一边抽吸,以便缓慢推进远端肠腔内,抵达梗阻上方以后,予以抽吸减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血常规指标转为正常时间、通气排便时间进行记录,同时对立位X线透视气液平高度变化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5.0分析两组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和对比检验各用()、t检验,P<0.05即证明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在表1中两组比较,研究组通气排便时间、腹片气液平变化时间、血常规指标转为正常、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

组别

胃肠道蠕动恢复(h)

通气排便(d)

血常规指标转为正常(d)

腹片气液平变化(d)

研究组(n=43)

17.53±13.20

1.50±0.07

2.52±0.11

2.93±0.48

对照组(n=43)

48.14±20.44

3.54±0.51

4.55±0.80

4.23±0.60

t

8.2494

25.9861

16.4844

11.094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肠梗阻主要是由手术、腹部创伤、恶性肿瘤、结核、长期便秘、炎症等诸多因素导致,其中60%左右为术后肠粘连,临床表现为胀、痛、闭、吐等。肠腔积气积液、肠管扩张、电解质紊乱、肠壁水肿等是其早期病理改变,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有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绞窄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出现[2]。胃肠减压是临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方法,由于胃肠减压管比较短,很容易在胃腔内出现打折的情况,需要对胃内液体进行吸引,引流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无法直接吸引潴留在小肠内的液体、气体,所以治疗效果较差,且会增加肠腔积气、积液和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甚至会导致肠道细菌移位、肠壁黏膜缺血[3]

    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法,在胃肠道蠕动的过程中,可准确抵达发生梗阻的具体部位,在病变部位对梗阻物进行抽吸,可将梗阻有效解除,及时将病因消除,保证有效的减压和精准的治疗[4]。通过肠梗阻导管治疗,可对患者有无手术治疗的必要进行早期判断,防止出现肠坏死的情况,如果是麻痹性肠梗阻的亲狂,将具有促进胃肠道蠕动作用的药物局部注入,则可有效恢复胃肠道功能;如果是绞窄性肠梗阻或者是血运性肠梗阻,通过肠梗阻导管将血性液体抽出,可显著提高早期确诊率,为临床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提供帮助和指导;经导管将水溶性造影剂注入并进行检查,则明确憩室、扭转、肿瘤、套叠等常见肠梗阻病因,将更加直观的正确提供给临床

[5]

    本次试验进行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腹片气液平变化时间、血常规指标转为正常、通气排便时间、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的统计对比,可见两组的各项差异表示均为P<0.05。从而表明,通过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确切,可促进病情快速改善,具有全面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勇,胡银梅,徐敏,等. 肠梗阻导管在单纯复发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宁夏医学杂志,2021,43(11):977-979.

[2] 苗琦忠. 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J]. 健康之友,2021(13):63.

[3] 胡献辉.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2021,7(8):82-84.

[4] 钟海文,夏丽,杨维建,等. 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J]. 甘肃医药,2021,40(4):353-354.

[5] 路明,陈哲.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