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郭小芹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摘要】目的 探索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医院消化科实习的护生70例,根据实习实践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对比两组考核成绩(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结果 研究组经带教后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可提高实习护生的考核成绩,在临床带教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消化内科;护理教学;构建主义教学理论

消化内科护士需要熟记各种知识和掌握多项实践操作技能,才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良好护理服务离不开临床教学,其可让实习护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实操能力,积累经验,为今后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常规教学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该教学方法是以带教老师为主导,不能充分发挥实习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缺失,无法有效获取知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是以实习护生为主导,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提示,让其主动选择外部的信息,以此获得新知识,从而不断丰富、充实和提升自己,以此将其学习主动性提高,并主动提出问题,根据文献、资料收集解决问题,构建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最终形成意义建构[1]。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医院消化科实习的护生70例,均为女性,根据实习实践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年龄22-26(23.14±1.25)岁;学历:大专13名,本科22名;研究组中,年龄22-26(23.54±1.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纳入标准:均为应届毕业生,且属于护理专业;学习能力较好,配合度高。排除标准:正在办理离职手续,请假超过一周且无故旷工的实习护生;通过社招入职的新护士。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即由经验丰富、高年资的护士向实习护生介绍消化科中的疾病类型、特点、护理干预措施、药物用法和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在教学中采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具体如下:①明确知识框架:带教教师为实习护生讲解消化内科中常见的疾病,包括疾病发病原因、病发机制、临床症状、护理措施和诊疗方法等,并强调有关注意事项,对专科护理操作程序进行演示。②创设情境:带教老师带领实习护生到病房参观,同时在了解患者相关情况后,老师扮演成患者与护生沟通和交流,促使其进入情境,且提出相关问题,把其当做临床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最紧急的护理操作是什么”“消化性溃疡患者如何预防潜在并发症”等。借助适当的情境,为实习护生讲述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内容,并引导其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阐述自身想法。③自我学习:发挥实习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进行学习,并使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问题,以此将其求知欲激发出来,对实习护生进行探索式学习有促进作用,同时将自己的想法、见解等表达出来;在问题引领下,老师需予以引导和提示,随后让其进行自我探索,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获得答案,在已有框架中融入新知识。④合作学习:由带教老师组织实习护生进行大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现阶段获得的知识、遇到的问题等,通过交流、观点交锋等方式,可让其眼界开阔,知识面得以扩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进而获得完善和修正实习护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的效果,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
1.3评价标准

对带教前、带教6个月后两组实习护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的统计学处理工具为SPSS23.0软件,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带教前,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带教后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组别

例数

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

带教前

带教后

带教前

带教后

对照组

35

81.43±2.25

88.17±2.49

79.88±2.63

86.49±2.30

研究组

35

80.62±2.38

93.22±3.40

79.68±2.71

90.55±2.56

t

1.46

7.09

0.31

6.98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实习护生转变为护士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临床实习,在该环节可让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可让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锻炼实操技能,进而为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良好条件。因此,需要采用良好、有效的临床实习教学方法,以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提高护理工作能力。本研究中,研究组经带教后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值均比对照组高(

P<0.05)。分析原因为,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应用,可先让护生明确知识框架,将其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为后续教学提供条件。随后,为护生创设情境,使其在情境中将自身的潜能和求知欲发挥出来,并通过讲解相关知识和演示操作,可对知识进行拓展,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同时,指导护生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问题,查阅文献和资料,以此获得答案,且还可在此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进而提高学习能力[2]。此外,该学习模式还组织实习护生交流和讨论相关问题,且在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下解决问题,将其积极性发挥出来,以此获得新知识,形成知识建构意义,对提升考核成绩有促进作用。

综上,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可提高实习护生的考核成绩,在临床带教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斌,廖南波,杨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4):175-176.

[2]赵捷.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4):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