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血浆ET-1及VEGF指标的改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血浆ET-1及VEGF指标的改善研究

普晓燕,杨萍,姜云艳

保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开展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随机挑选68例在本院接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上述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每组34例,对比组采用常规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以及血浆ET-1(内皮缩血管肽)及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指标优于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开展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常见于女性,是女性患者发生眼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而言,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手术方法为虹膜周边切除术,但是该手术术后容易引发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前房出血、虹膜受损、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效率,在临床上引入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开展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分析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对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接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上述患者平均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比组采用常规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患者年龄均值为(60.16±3.45)岁,男20例,女14例;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患者年龄均值为(60.43±3.11)岁,男19例,女15例。纳入标准:上述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本研究经患者、患者家属及其医院伦理研究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1)资料不全;(2)凝血功能不全患者;(3)手术禁忌者;(4)慢性闭角性青光眼;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虹膜周边切除术。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虹膜周边切除术。在手术前常规检查患者前房角为房角关闭,滴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术前患眼滴入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3-4次。一般情况下进行表面麻醉(丙美卡因)或结膜下麻醉,麻醉后在颞侧角膜缘内做一前方穿刺口,以备手术结束时形成前房,行透明角膜切口,在上方角膜缘内0.5-1mm处,垂直角膜做长约3mm的切口,刀尖略偏向虹膜根部。轻压切口后唇,使虹膜自行脱出,夹取全层虹膜根部,剪出宽约2-2.5mm,长度占角膜缘至瞳孔缘的三分之一为宜,后用虹膜恢复期在角膜表面自切口部位向瞳孔区稍加按摩,使嵌顿在切口内的虹膜退回前房,术后点抗生素滴眼液一周。如前房闪光阳性,可加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和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

1.2.2 观察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患眼做丙美卡因表面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开睑器开睑,在颞侧做角巩膜隧道切口(3. 2mm),注粘弹剂,上方(右眼)或下方(左眼)透明角膜作辅助切口,连续环行撕囊,水分离与水分层,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及抽吸残留皮质,囊贷内植入折叠人工晶体。将粘弹剂注入到360°范围的前房角使房角粘连松解,用虹膜恢复器向后轻压虹膜根部加强分离作用,并配合注/吸针头吸引瞳孔边缘向中央牵拉,以利于周边虹膜粘连进一步分离, 清除前房和人工晶体后的粘弹剂、恢复前房及关闭切口,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3mg,术毕点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无菌纱布包封术眼。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浆ET-1及VEGF指标和眼压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为:SPSS17.00;计量方法为:百分数(%)、(±s);组间比较核检验方法为:x2t;如果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34),对比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6/34)。其中,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白内障

前房出血

巩膜受损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对比组

X2

p

34

34

-

-

2.94%(1)

8.82%(3)

10.143

0.001

2.94%(1)

5.88%(2)

8.953

0.001

2.94%(1)

2.94%(1)

0.000

1.000

8.82%(3)

23.53%(8)

10.287

0.001

2.2 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1及VEGF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1及VEGF指标均要优于对比组,观察组ET-1低于对比组,VEGF指标高于对比组。其中,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1及VEGF指标(pg/ml)

组别

例数

ET-1

VEGF

观察组

对比组

t

p

34

34

-

-

73.04±5.43

83.98±4.89

10.323

0.001

202.76±5.43

194.67±5.22

10.163

0.001

2.3 对比两组患者眼压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平均眼压为(14.53±2.84)mmHg,术后三个月平均眼压为(13.01±2.14)mmHg,均优于对比照。其中,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4对比两组患者眼压情况(mmHg

组别

术前平均眼压

术后平均眼压

术后三个月平均眼压

观察组(n=34)

对比组(n=34)

t

p

18.52±3.23

18.78±3.56

10.417

0.001

14.53±2.84

16.36±2.74

10.543

0.001

13.01±2.14

15.05±1.87

10.547

0.001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眼科急症,当患者患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后,晶状体会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降低患者视网膜成像功能,影响患者视力,同时会加重青光眼的发展、眼压升高、视神经损伤,导致患者发生阶段性虹膜缺血现象,造成瞳孔失去原本的舒张能力及视功能进一步受损。在临床上通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较为明显[3]

在开展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粘连的房角进行分离,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眼前段完整性、利于房水循环,使得患者周边虹膜变平坦,有效避免虹膜出现房角堆积粘连现象。在手术过程中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小患者瞳孔,提高手术安全性。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而导致的前房变浅、房角关闭、眼压升高等现象,通过采用粘弹剂能够使患者房角进行有效分离。同时,该联合手术造成的手术切口小,能够有效稳定患者前房深度,避免患者虹膜脱出,降低对患者虹膜刺激,造成的炎症反应较小。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开展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手术治疗。因此,该手术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发明.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研究[J].系统医学,2021,6(10):21-23.

[2]陈丽娜,王爱波.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03):90-91.

[3]刘洋,于建国,齐世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0,18(08):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