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可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

徐水莲

普洱市人民医院  665000

摘要:目的: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护理采用可预见性护理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我院在2019年3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研究组的患者采用可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医患纠纷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的抢救时间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的医患纠纷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采用可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缩短抢救时间,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在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可预见性护理;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

急危重症患者发病时,院前抢救时间的缩短是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制定系统化、标准化的院前护理计划,对降低患者的转运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对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的目的。现阶段的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需求,而可预见性护理模式是一种超前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使护理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本文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可预见性护理应用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以及意义。具体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的50例患者中,男患者有24例,女患者有26例,年龄在19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4±8.75)岁,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年龄在18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7±8.65)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研究组的患者则采用可预见性护理模式,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抢救前,护理人员要准备好可能用上的抢救物品并制定好管理措施,要定期检查各种抢救设备以及物品,应该做好相应指标的监测准备工作;

(2)护理人员应该做好相应抢救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的抢救能力,掌握临床上常见的抢救措施,以便更好的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

(3)医院应该从危重症患者的情况制定抢救方案,将可能在抢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编进抢救方案之中,不断完善抢救流程,从而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4)抢救人员应该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从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患者的病症,以及对病情发展进行预测,找到并确定护理的重点,对患者并发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核实护理工作的侧重点。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医患纠纷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3.0软件对本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统计学分析,采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s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以及医患纠纷情况

研究组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抢救时间的t值为6.857,抢救有效率、医院纠纷的 2值为1.010、6.061,见下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以及医患纠纷情况(n,%)

组别

n

抢救时间(min)

抢救有效率

医患纠纷

研究组

50

15.23±5.51

20(40.00)

2(4.00)

对照组

50

23.43±6.35

25(41.67)

10(20.00)

P

/

0.000

0.315

0.014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

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猝死发生率,(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下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n,%)

组别

n

猝死

窦性停搏

急性肺水肿

并发症合计

研究组

50

2(4.00)

1(2.00)

2(4.00)

15(30.00)

对照组

50

1(2.00)

7(14.00)

10(20.00)

25(50.00)

 2

/

0.344

4.891

6.061

4.167

P

/

0.558

0.027

0.014

0.041

3讨论

因为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可以说是极为复杂的,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水平,由于会出现较多的未知因素影响抢救进程,一旦医务人员处理不当,不仅会使患者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造成患者的死亡。

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对于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可预见性护理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抢救工作进行干预。专业的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提前预见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明确抢救过程的重点,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对于患者的抢救过程、预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很多专家都主张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进行安全、科学且高效的护理。常规的护理模式对于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即抢救效果不理想、并发症较多等问题,导致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根据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抢救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可预见性的护理模式,具有预见性、针对性的特点,是一种成功率比较高的护理模式,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采取此护理模式,不仅可以缩短抢救时间,使患者在能够在抢救的黄金时间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并且安全性更高,进一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可预见性对于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应用,可以进一步将抢救时间缩短,采取有效的措施在黄金时间对患者进行治疗,并降低了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并发症出现率,这种护理方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小红,陶玉燕,张茹.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转运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名医,2020(10):186-187.

[2]杨颖.可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和运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