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疗程及费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疗程及费用的影响

张晶1张璐2(通讯作者)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 西安市 710038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疗程及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使用抗菌药物的1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使用抗菌药物的11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记录2组患者用药疗程及药物费用,统计前5位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检测率、不合理用药率及联合用药率并对比。结果:观察组用药疗程及费用较对照组少(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阿奇霉素使用率高,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率低(P<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联合用药率均较对照组低,病原学检测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药学干预的实施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升抗菌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医疗费用,可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应用;疗程;费用;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使用抗菌药物的1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使用抗菌药物的11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79例,女34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3.19±10.63)岁;观察组中男81例,女32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3.31±10.71)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未进行药学干预,仅对患者进行基础药学服务,包括诊疗、取药过程中加强患者安全用药知识宣教。

1.2.2观察组

实施药学干预:①回顾干预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针对使用不合理之处提出点评,同时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院内针对药剂师、医师、护士),并向全院宣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理念,学习抗菌药物相关文件,拟定出抗菌药物使用限制比例、使用规范、送检比例等相关规定。②对使用抗菌药物的重点科室,如ICU、呼吸科实行临床药剂师驻科管理制度,让医师与药剂师共同探讨患者病情,决定抗菌药物最终治疗方案(药品用法、配伍禁忌、疗程等)。③创建患者用药档案,同时将药物作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并在用药期间对患者监测,以评价药物疗效,且能够及时发现用药相关问题,及时处理解决。④临床应用中应对非手术用药、手术期用药、病种用药等加强管理,利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方法对抗菌药物进行评价,将其治疗成本降低。⑤施行抗菌药分级管控,依据患者感染程度调整用药结构。Ⅰ类抗菌药,适用于轻微感染患者,药师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用药;Ⅱ类抗菌药,应在主治医师签字下用药;Ⅲ类抗菌药,应在副主任签字或专家联合会诊下用药,且该类药物储存至特定区域。

1.3观察指标

(1)药物使用情况:对比两组干预后剂量不合理、换药频率较高、联合用药不合理及未依据药效学给药等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2)治疗满意度:对比两组治疗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治疗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抗菌药物治疗满意度进行评价,其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系数)为0.852,重测效度为0.862,包括感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个方面,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部分满意:61~89分,不满意:≤60分,治疗满意度=非常满意+部分满意。(3)治疗费用:对比两组治疗总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用药疗程、费用

观察组用药疗程及费用均较对照组少(P<0.05)。

2.2药物使用率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阿奇霉素使用率高,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率低(P<0.05);2组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阿莫西林等药物使用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药学干预对用药合理性情况的影响

①用药指征合理性。用药指征是衡量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关键,临床医生是第一责任人,会因过度担忧患者外科伤口感染,存在无指征用药等状况,不仅难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还会增加院内感染风险,长此以往会形成细菌耐药性,阻碍后续感染性病的治疗。正常情况下,围手术期是否采取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和手术部位、切口类型、污染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及创伤大小等因素有关,且预防性用药不可替代其余预防方式,如无菌操作、消毒/灭菌条件、预防性低体温和血糖控制等。若区域局部组织未见损伤和炎症,未累及器官组织,属于无菌部位,不必要采取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但该指标并非是教条性标准,存在以下情况时可酌情选用:手术时间较长且创伤大,污染风险较高;施行人工关节置换和人工瓣膜植入等异物手术;伴有高龄、糖尿病和免疫低下等高危因素。②用药时机合理性。明确最佳给药时机,可保证血药浓度的合理性,起到抗菌作用。若用药时机不合理,提前给药难以起到预防效果,延长给药难以降低术后感染率,特别是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下,会形成耐药菌,个别患者还会引发二重感染。调查发现,部分抗菌药半衰期约1~2h,过早用药或手术时间过长,均会影响血药浓度。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规定,皮肤/黏膜切开前0.5~1.0h,或麻醉时输注抗菌药物,输注完毕时手术可将组织内血药浓度达至峰值,灭杀污染细菌;术中出血量>1500mL或手术时间过长(超过已用抗菌药物半衰期2~3倍),酌情追加抗菌药物剂量。③用药途径合理性。尽量避免抗菌药物局部用药,因局部组织吸收性较差,不利于达到最佳血药浓度,极易引起耐药菌。但在部分临床医师中,会因自身主观因素,倾向于术毕、切口换药等时段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冲洗,不仅难以起到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还会提高感染风险。④联合用药合理性。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强抗菌效果,预防耐药菌,但若存在不合理用药会起到反向作用,如抗菌谱相同、交叉抗菌药联用、快速抗菌剂+繁殖期杀菌剂联用等。以普外科手术为例,开腹术占比较高,污染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少量为革兰阳性球菌(如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推荐Ⅰ、Ⅱ代头孢菌素;但若合并肝胆胰腺、胃肠道等开腹术,联合甲硝唑。⑤用药费用和住院费用。WHO数据显示,医院抗菌药物占总药品费用30%以上,我国是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国家,在销售量和使用量均位居前100的药物中,抗菌药物高达29种。总住院费用中,国外患者抗菌药物肺炎占比15%~30%,我国占比高达50%。通过药学干预,可在保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同时,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实施临床药学干预,能够降低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减少治疗总费用与抗菌药物费用,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胡明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药学干预措施及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0):143-145.

[2]肖学秀.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方式及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7):109-110.

[3]苏慧娜.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及施行价值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2):171-174.

[4]张小明.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10):162.

[5]梁忠.循证药学干预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评价[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6):134.

[6]陈海丽.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初步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0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