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探讨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罗雅兰

温江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  成都  611135

【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是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且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予常规护理)、B(n=30,予规范性护理)两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并就干预效果展开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结果 管道护理、痰痂形成及吸痰次数,炎性反应PCT、CRP指标水平及住院时间,B组均<A组,对比P均〈0.05。结论 规范性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并促进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炎性指标水平的降低,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规范性护理;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在机器通气48h后或拔管后48h内发生的肺病,目前临床上没有发现快速理想的治疗办法。而有研究人员指出,通过对于重症监护室中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患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轻病患的痛苦,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该文意在探究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规范性护理效果,以期取得满意预期,并惠及重症患者,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且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其中A组男15例(50.00%)/女15例(50.00%),年龄25-62岁,均值(49.37±4.28)岁;病程2-16h,均值(4.19±1.04)h。B组男16例(53.33%)/女14例(46.67%),年龄24-64岁,均值(49.43±4.20)岁;病程1-18h,均值(4.52±1.11)h。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护理方法

A组开展常规护理: 病情监测、 病房管理、 辅助治疗、 对症护理等。

B组开展规范性护理:①护理人员对可能会导致呼吸机和肺炎的原因加以了研究和总结,建立了规范化护理的基本内容,并提出了护理干预方法,然后严格落实到重症监护室护理中; ②无菌操作:定期做好重症监护室环境清洁工作,及时对接触到的医疗器械、设施进行清除;定期更换雾化器,在输氧时使用一次性的空气湿化瓶; ③排痰护理:由于病患有痰无法及时咳出,应适当提高病患床头,并协助正确排痰,必要时也可开展抽痰操作,以防止引起肺炎;④口腔护理:有效清洁患者口腔,防止口腔黏膜干燥和口腔病菌滋生,并增强了口腔黏膜地对致病菌抵抗能力;按照患者口腔pH选用可调节酸碱度的漱口液,以保证口腔洁净; ⑤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盲目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防止对病原菌产生的耐药使菌群失调;需对病患做好细菌培养,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品,有效预防及治疗肺炎;⑥心理护理:疏导病患紧张、焦躁心态,安定病患内环境,以增强自身抵抗力,同时提高病患护理依从性,进而提高护理疗效。

1.3 指标观察

1.3.1 管道护理、痰痂形成及吸痰次数。

1.3.2 住院时间。

1.3.3 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并应用全自动生化检验仪检测PCT(降钙素原)及CRP(高敏C反应蛋白炎性因子)水平[2]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

2.1 气道湿化情况对比

管道护理、痰痂形成及吸痰次数,B组均<A组,对比P<0.05。见表1:

表 1 气道湿化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管道护理次数(次)

痰痂形成次数(次)

吸痰次数(次)

A组

30

8.67±1.09

16.64±1.84

20.19±3.25

B组

30

5.81±0.96

10.57±1.42

14.30±3.77

t

-

10.785

7.234

6.481

P

-

0.000

0.000

0.000

2.2 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及住院时间对比

血清炎性PCT、CRP指标,干预前差异较小P>0.05;干预后B组〈A组,且住院时间也〈A住院,对比P均〈0.05。详见表2:

表2 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及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PCT(ng/ml)

CRP(mg/ml)

住院时间(d)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A组

30

4.10±0.39

1.75±0.20

44.51±6.24

13.34±2.79

11.52±2.53

B组

30

4.11±0.37

1.24±0.17

44.62±6.13

8.71±1.08

9.68±2.02

t

-

0.101

10.641

0.068

8.477

3.112

P

-

0.919

0.000

0.945

0.000

0.002

3 讨论

在重症监护室中呼吸机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但在呼吸机的应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呼吸机有关肺炎病例,所以在护理呼吸机相关肺炎病例患者时,应注意各种导致病情发生的高危原因,以防止病患出现生命危险。而常规护理呼吸机有关肺炎的病患时并没有进行预防措施,因为若未在完全无菌下进行作业,则病患更容易发生感染[3]

。而规范性护理流程中的护理工作都在无菌操作下完成,可以有效截断外源性传染路径,减少感染发生率。

而心理护理可以加深病患对护理职责的认识,增强病患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护理疗效的改善。口腔护理和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可以减少病患呼吸道传染和医疗器械污染的发病率。药物护理可正确合理地应用抗生素,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癌的风险减少。在规范化护理的环境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程序的运行,带给病患良好的医护质量,就能够降低病患的吸痰频率及痰痂产生频率,减少病患的炎性细菌指标含量及并发症风险。此外规范化护理的护理操作过程标准化,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呼吸机的肺炎及并发症的风险,可以减少病患的待医费用,进而降低病患的社会经济负担,使病患的就诊量得以改善。

综上所述,给予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病患规范性护理效果比普通常规护理效果更优越,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降低炎性因子指数,提高病患存活的可能性,是效果最佳的监护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黎. 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19,32(1):162-163.

[2]董悦. 规范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2):87-88+93.

[3]周海霞. 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