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电气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7
/ 2

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电气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林丰

350802198910140014

摘要:随着社会对高水平、技能型的现场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才培养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因此,该研究采用北美CDIO工程教育模式,利用技能大赛和“项目化”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进而推进了基于CDIO的电气本科“现场电气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电气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引言

随着电气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社会适应强、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创新型工程专业人才。因此,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突显创新性与实践特色。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强“校企共建”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

师资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依赖于卓越的工科类大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紧密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3]随着电气信息类专业近十年的连续扩招,教师队伍也在匆忙中壮大。许多教师是直接从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由于缺乏工程背景,教师普遍存在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与能力较低的情况。同时高校存在着重视理论科研、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实践教学常常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使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工作热情不高。许多青年教师更加注重学历的提高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提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实践教学。学校及学院要制订各项激励政策,充分激发教师从事工程实践教学的热情,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青年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学院要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岗位进行实践工作和学习,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使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共同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学院的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为平台,为教师提供从事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实践平台。从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辅导员,承担一些专业课程教学和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强,建设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

2卓越电气工程师的培养现状

2.1知识传授的学术化壁垒顽固

在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过程中,我国教师比较重视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强调专业课程的整体性和理论的完备性,形成知识的一个简单叠加过程。在我国电气类学科的课程教学体系中,培养电气现场操作技术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课程相当少,现场教学内容更是欠缺,忽视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实践教学等环节。各方面的原因使学生参加相关企业实习的机会并不多。虽然大多数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都包含了相应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能力的培养环节,但是很多都是以理论教学的形式体现于课程之中,学生根本无法将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这样最终导致学生很难满足企业对电气工程师的要求。

2.2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失衡

大部分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大部分课程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并不参与其中,沟通和交流也相对较少,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限制了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根据我国对于电气工程师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可以发现,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往往是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目前最缺乏的。

2.3校内外电气工程实践平台有待革新

目前我校所设置的课程,大都是依据专业、课程的不同而独立设置的,其独立性相对较强,并没有实现我们所要求的系统化、模块化,特别是缺少工程项目的实践环节。缺乏创新性在我国教学体系、课程培养环节、实践教学模式中比较突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存在局限性,这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并不浓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受到限制。企业现场是卓越电气工程师锻炼的舞台,目前许多高校都追求和企业的项目合作,然而大部分企业只追求企业利益,对于高校抛出的橄榄枝视而不见,更别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平台。

3以校内校外学分互认为基础系统设计卓越工程师企业阶段培养方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3.1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

基于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平台,努力缩小学科实验室与先进企业之间设备的差距,加强学生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的连贯性,提高实验实践成绩在学生总成绩评估中的比重,以引起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湖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采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三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与项目设计,同时挖掘与聘请既懂教育又懂企业运行机制的复合型人才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并对学校的实践教育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因为企业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不一定能接触顶级的仪器、获取高尖端的企业设备应用知识,但可以熟悉企业的各个岗位的最基础运作方式。学校采取轮岗制度,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环节的每一个岗位上都能体验与学习一段时间,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自己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师的全局视野,另一方面为提前就业做好充足准备。同时,学校把项目设计放入企业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开始和升华自己的课题,培养学生做实际项目的能力。在参加生产实践这一年,学生先是熟悉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获得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最后学生在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协作下,选定毕业设计题目,并在企业完成这一课题。由于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校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条件与实际需求,应采取措施提高企业在这种模式中的话语权,满足企业的部分需求,让企业重视培养学生,从而让学生能进入优秀的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企业中去学习。在项目设计阶段,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对实践表现好、理论知识扎实且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项目补助,最好也是以校企联合的方式来发放补助,补助不一定是钱,也可以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某些先进设备的一次试验权,以此来提高学生做项目的积极性与容错性。

3.2建设高素质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关键的一环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有教职工100多人,专职教师70人,高级职称教师3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50%。近几年来,随着教师学历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更加多元化,然而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譬如教师的考核标准偏向性太重。为了响应建设一流高校和应对各项考核指标,学校过于注重对教师科研成果的考核,致使教师忙于搞科研,而疏于本科教育,部分教学水平优秀、培养人才能力强的教师得不到重视。应该平衡高校教师在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加大对教育的考察重视程度,让科研与育人齐头并进。再例如教学与实际电气生产脱节的问题。学校应购进先进的电气设备,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或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利用其业务优势来补充教学与电气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同时可以通过他们来了解现阶段企业的需求与发展方向,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性的教育,让学生可以提前一步或是两步进入实际生产中去。另外,学校自身也要培养一批现代科学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要鼓励教师去校外实习考察。学校也可以引进相当一部分有校外工作经验的高技术人才来当专职教师,让教师不但成为先进的科研生产力,也是先进的教育生产力。

结语

当前,大多数地方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离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确实存在较大差距。从近处着眼为了通关工程认证,从长远来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都势在必行,要通过改进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来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先进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市场的发展方向来确定学生的专业知识,通过学校的实验室和教学示范中心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是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赵中敏.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6).

[2]黄友锐,宫能平,唐超礼,等.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

[3]樊立萍.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

[4]李建兴,黄家善,胡驰.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室科学,20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