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计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3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计量

骆满俊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银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其操作风险的管控能力,成为银行能否在行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在我国科技金融不断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操作风险愈发多样化,这不但会对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对经济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提升操作风险计量的可靠性。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基于上述所言,本文主要围绕着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计量做出了讨论,并且给出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

引言

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工作已经成为银行自身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以及操作风险管理。在上述三种风险当中,前两种风险在很早之前就得到了各大金融机构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操作风险尽管在很早之前被提出,其被列为三大风险之一是在巴塞尔协议II颁布之后才确定的[1]。

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或者人员操作事件,亦或是外部事件所给银行所带来的损失。中国的银监会在之前出台过关于操作风险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出商业银行要注重加快对合理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的研究,以此提高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如果银行无法通过计量操作来规避风险,那么就会导致商业银行各方面的能力造成影响[2]。

就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而言,第一个特点就是内生性。也就说由于内部人员因素所带来的操作风险,这种情况通过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就能够使得风险显著降低;其次是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操作风险很难得到缓释,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当中的管理人员,对这一风险关注不到位,这类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带来较大的损失;第三,就是具有分散性特点[3]。这也就意味着在商业银行业务进行的各个环节都有着操作管理风险;;第四,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导致操作风险出现的因素非常的复杂和多样化,像法律、银行系统、员工等等都会引起操作风险。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的研究重心主要是针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方面,但是对于操作风险的研究却并不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往往具备突发性,并且低频和高危是其最大特点,这就使得收集损失数据这一工作难以开展;其次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商业银行无论是其规模,还是业务量都不大,这就使得即使发生操作风险,其所带来的损失也不明显。综上各种原因,导致操作风险在之前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然后最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动荡,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界环境复杂,并且金融产品愈发多样化和复杂化,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上述种种导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不断变得更加复杂,由于操作风险所导致的银行损失事件发生频率逐渐增大,这不但对全球的金融市场造成了影响,并且影响到了各国经济的发展[4]。在2004年颁布了《巴塞尔资本协议》,在正式将操作风险列为银行三大风险之一,并且在其中几种用于测量操作风险的方法,分别是高级计量法、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以下主要围绕着高级计量法展开了论述。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概述

当前,高级计量法是商业银行测量操作风险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又细分为三个方法,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以及记分卡法。首先是内部衡量法。这种方法在高级计量法当中,属于比较简单的。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会先对银行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一般都是分为八类,然后在对损失事件类型进行划分,将其分为7类,这样就可以形成56个产品线类别,或者损失事件,然后设定产品线类别/损失事件组合的风险暴露目标,然后利用自身经验的损失数据,去对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发生后的损失进行估算[5]。内部衡量法,会结合损失的类型来进一步的细化风险暴露指标,然后结合银行自身所具有的数据进行建模操作,这样能够将操作风险损失的特征更为清楚的反映出来。但是这个方法虽然准确性和风险敏感性都能够满足要求,但是这个方法最大的不足就是,假设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之间其关系比较固定,没有考虑到各个不同银行的风险分布是大不相同,所以在应用的过程当中有着较强的局限性。

就损失分布法而言,是高级计量法当中有着较高计量要求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用到银行自身操作风险损失的历史数据,然后通过蒙特勒洛模拟,来对银行产品线以及损失类型,来展开模拟和计算,得到其损失概率;然后其会对一定期限之内具体风险分布形式,做出估算工作;接着根据上述估计风险分布对其进行置信区间的设定。但是就这种方法而言,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该方法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而且数据在使用的过程,会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像经济周期、抽样误差等的不利影响,最终导致数据的稳定性不够;其次,非对称性和厚尾性是操作风险的明显特征,这些特征就意味着就算监管人员给予了银行非常高的置信度,但是也无法会这类低频高危事件所带来的极端损失进行非常准确的预测。

记分卡法,则是将定性结合和定量分析二者融合的方法。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首先要划分银行的业务,然后对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赋值,将不同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或者影响程度用不同的值表示出来,接着由金融专家结合各项因素,对事件进行打分操作,最终得到风险评估的结果[6]。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于历史数据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就能够避免由于数据缺失而无法进行估算的问题;但是其缺点就是指标的选取,都是凭借专家自身经验来进行,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以及随意性。计量精度不高。

二、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一)缺乏对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视

如上述提到,对于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始终不如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其在银行的风险管理当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区,无论是其管理理念,还是认识水平和二者相比而言,都非常的落后。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针对自身业务的操作风险,都没给出明确的定义和细化的分类,同时也缺乏完善、健全的操作风险管理手册,来有效帮助银行员工其识别和防范操作风险。在各大商业银行当中,无论是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工作人员,对于操作风险的认识也非常局限,仅仅只停留在其概念阶段,单纯认为操作风险管理只是属于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因为这种认识上的局限和不足,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认识操作风险的时候,存在着较大的误区,进而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有效发展,距离全面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还具有很长一段距离。

(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很多的商业银行,在其内部并没有设置负责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部门,而是将操作风险的管理工作分散在银行内部的其他部门。由于职责分工体系不够科学完善,且管理模式非常的分散,这就导致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没有清晰划分出来,在相互沟通协调当中存在着不顺畅的情况,使得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无法有效建立起来。

(三)操作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很多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国际银行,其内部都有一支非常专业的操作风险管理队伍,但是和这些国际银行相比较,我国在操作管理方面的人才还非常缺乏。很多从事银行风险管理的人员,仍然是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信用风险方面,没有对操作风险做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且自身能够也不足够胜任操作风险管理,这也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四)操作风险管理技术较为落后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还是靠着内部审计工作来进行风险管理操作,缺乏信息化和电子化手段。并且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对员工行为的约束仍然是靠着规章制度来进行,缺乏较强的制度执行力[7]。除此之外,大多数的商业银行,没有根据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来对自身的业务进行分类,同时也没有结合标准去收集损失经验数控,导致用于量化操作风险的数据库没有及时建立起来,最主要的是没有建立科学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型去对操作风险资本要求进行计量,这就导致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决策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五)操作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不健全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是独立的,而是需要外部各种因素的有力支持,这里指的是保险市场、信用环境以及审计机构。但是,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对于中介机构而言,大多数不愿意承担操作风险;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缺乏针对操作风险的缓释产品;对于审计机构而言,无论是其独立性,还是专业性,亦或是权威性都需要提升,以上种种,导致我国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三、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从而使得股权结构更具多元化和分散化,让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和价值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就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来看,要根据决策系统、执行系统以及监督反馈系统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和原则,来对银行的组织结构进行设置,要适当组织管理形式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方面从横向上能够确保各部门之间既做到相互独立,又能够进行彼此制衡;另一方面在纵向方面,要对管理层次减少的同时,对机构进行精简,并且要发挥上级对下级的控制作用。与此同时,要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到其中,这样才能够使得商业银行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具有效性。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在操作风险管理当中,内部控制是其关键、核心所在。为了促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效性得到提升,首先,就要对内部控制制度做出完善和健全,要将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的制度进行整合,这样为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奠定基础。其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结合上述提到的相互制衡原则,来对内部控制制度做出完善,要从决策、执行、监督的角度出发,使得内控机制更具制衡性质,同时层级更加明显,这样能够使得控制人员的责任、权利之间有着更加明确的关系;第三,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不断完善自身内部的稽核监督机制,要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该部门所具有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在最后,要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进行更为严格的内部审计监督,尤其是对基层在岗人员的有效监督工作一定要全面落实到位,避免从源头上出现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三)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从当前很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的案件情况分析可知,很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案件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基层的分支机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商业的运作模式。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运作模式,是总分行制度,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下,基层支行的行长在支行的内部,其权威是绝对的,这就使得支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得开展,都是游离在总行之外,导致总行缺乏对其的控制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商业银行更需要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框架,通过由总行统一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并且在支行设立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对于每一层级的人员来讲,不但要对自身所处的层级负责,更需要对上一级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进行负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使得业务主管的专业能力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出来,在促进业务运作水平提升的同时,还可以使得总行对分行具有更强的控制能力,使得操作风险能够得到显著降低。

(四)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从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生,在银行的各个层级都有所涉及,在这其中既有着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也有着基层一线普通员工,这些都意味着银行无论哪个层面,都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并且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也极其缺失。对于操作风险而言,不光是说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的责任,而是整个银行成员的责任。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在全行范围之内,自上而下营造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促进整体银行人员业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提升。同时,要对银行的各个层级、每个部门以及部门当中的每个岗位进行操作风险方面的培训工作,让其意识到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性所在,在提升其风险管理敏感程度的同时,能够对银行所面临的操作风险进行辨别、分析以及控制。与此同时,不但要建立更为全面的规章制度,而且要将其彻底贯彻到位,要将操作风险管理的工作在每个员工的职责当中都充分体现出来,而且要加强监督和考评工作的开展,比如有的员工能够及时发现操作风险,或者对其做出规避,那么就要给予其一定的奖励;而对于那些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要给予批评和惩罚。

(五)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首先,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应倡导建立高透明度的沟通环境,使基层业务人员、上级主管部门、行领导与审计稽核部门都有较好的交流沟通渠道。对于那些经过自我评估之后,所发现的操作风险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并定期组织讨论,找出导致操作风险的原因,是在操作流程上存在问题,还是没有做好业务处理工作等等。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那些进行风险披露的行为要进行鼓励;而对于那些试图将风险掩盖过去的行为要对其展开惩罚。而且,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确保奖励激励机制的行之有效,对于那些在防范操作风险当中有着显著贡献的个人、部门要给予一定的嘉奖。除了上述所言,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转变传统只注重账面收益的考核方式,而是要在考核当中提升员工对于操作风险的敏感程度,要实施和落实风险与收益同等重要的银行发展理念,从多方面、各角度来将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以及防范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使得商业金融案件层出不穷。面对复杂的外部因素,商业银行要重视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先了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计量法,通过分析几种高级计量法的优缺点,银行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用。除了做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计量之外,商业银行自身也要注重自身风险管理防范体系的构建,同时也要不断强化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要在自我更新的基础和前提下,高效防范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发生,这样才能够真够实现商业银行自身稳定、长久的发展,为促进经济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美霖, 张屹山, 杨成荣. 存款保险制度早期纠正问题研究-基于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实践[J]. 国际金融研究, 2022(4):10.

[2]田雅群, 范亚辰, 何广文. 信贷市场价格竞争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空间竞争模型的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3(1):7.

[3]何国华, 邬飘.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基于中美两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 经济经纬, 2020, 37(2):10.

[4]胡利琴, 陈思齐. 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影子银行发展及其风险效应——基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分析视角[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0(1):11.

[5]李振新, 陈享光. 政策不确定性,财政扩张与区域商业银行风险——基于中国地方官员变更和银行业的证据[J]. 南方经济, 2020(4):14.

[6]刘伟, 刘卫镇, 戴冰清,等. 数字金融,贷款结构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基于181家商业银行2011—2020年财务数据的分析[J]. 武汉金融, 2022.

[7]刘巧兰.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路径探析——评中国金融出版社《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与价值创造(第二版)》[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