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团火  照亮信念路——农民院士朱有勇事迹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胸中有团火  照亮信念路——农民院士朱有勇事迹的启示

朱敏

江苏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本文从农民院士朱有勇的光荣事迹,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展开,表现了朱院士的高尚的品格。从联过渡到作为一个普通的职教老师虽然没有朱院士那么高的成就,但是以立德树人、至诚至善、严谨治学的职业素养是共通的。

关键词:朱有勇  脱贫  德能勤绩  研学

引言 

寒冷的冬天里,在餐桌上能吃上一盘当季采摘的、新鲜的青椒土豆丝,那时怎样的一种传统地道的舌尖上的味道!中国著名的“农民院士”朱有勇就是用他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冬天广泛推广马铃薯(土豆或洋芋)种植,使得白雪皑皑的北国也能吃得上夏季才能盛产的马铃薯。同时也改变了云南省澜沧县蒿枝坝村贫困落后的经济状况。用科技扶贫的丰硕成果,谱写了一曲时代赞歌。

一、德

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云南农业大学校长。2016年初,朱有勇主动申请到深度贫困区云南省澜沧县蒿枝坝村承担起扶贫任务。他第一次来到了,进村之后,目之所及,每家除了几口缸存储玉米和杂粮之外,就连居住的篱笆房屋都是漏风漏雨。这里是一块肥沃的土地荒废着,当时他的心就仿佛有团火,热血沸腾,下定决心,要用一颗博大的爱民心,照亮当地老百姓的致富之路。他无偿地把核心技术传授给老百姓,为当地培养出一千五百多名科技致富带头人。曾有企业家花十亿巨资购买他的一项专利遭拒,然而竟然将其无偿地献给了当地老百姓。他的无私奉献使得这里的荒山变成金山银山,使得老百姓利用科技力量真正实现了脱贫。他高尚的品格,无私奉献,都彰显着他心有大爱、至诚为民的人生价值观。是“三农”战线上的一座精神丰碑。[1]

二、能

俗话说得好“宁带一个军,不带一个村”,更何况这里是“民族直过区”。老百姓识字很少,不仅是经济贫困,而且整个精神面貌和内生动力都不足,是典型的素质性贫困,再加上当地说的是拉祜语,沟通都是一个障碍,干出一番事业那是难上加难。朱院士陷入了沉思,深刻地认识到不仅仅是科技上攻克难关,更难的是给老百姓扶志,解决老百姓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才是扶贫的良药。

一开始朱院士带领的团队开出出租金租种他们的土地,教他们先进栽培技术,收获的农产品归他们所有,这样的条件,他们还是拒绝。朱院士慢慢地改变了策略,主动靠近他们,学习拉祜语,跟他们同吃同住,和当地农民称兄道弟、同甘共苦,真正实现了心连心,受到当地农民的真心爱戴。农民竟然把土地主动让给朱院士耕种。

三、勤

朱院士根据通过实地考察土壤的营养条件和结合当地气候,最终作出种植马铃薯的决定。于是他自己选择一块地作为示范地,亲自耕种,朱院士带领团队把实验室搬到田头地间,在当地建立“科技小院”,身穿迷彩服,脚穿胶鞋,头戴草帽,手拿锄头,肩挑扁担,在农田里和农民一起筑墒垄田,俨然一副农民形象。

朱院士把课堂设在田地间。他每天耕田犁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走过万水千山、沟沟壑壑诠释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堂课都是在大自然中拿着铁锹锄头真抓实干,他从不纸上谈兵,他求真务实,每节课都和团队耐心细致地给村民讲解、指导栽培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特色产业,他是种植基地的守护人,他每天和都马铃薯“同呼吸、共成长”,是一位真正把理论联系到实际的学者。

四、绩

到了马铃薯收获的季节,马铃薯又多又大,以前当地每人年均收入一千元,现在一亩的马铃薯一个冬天就能赚到五千元,仅仅一个冬天就能让老百姓脱贫。于是老百姓心悦诚服、纷纷地跟着朱院士干。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他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喜悦是无法比拟的。动态的论文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和意义,更有说服力,他是一位真正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学者。他不愧为在农业科技中追求顶天,在实践中甘于立地的时代楷模。

朱有勇勤而敬业,用自己一颗火热的爱国爱民心温暖着当地的百姓。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他秉持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的精神。疫情期间,马铃薯滞销,朱院士仍然又戴起来草帽、手持菜刀、搭起案板,麻利地切起马铃薯和当地身着美丽的民族服饰的农民在网上开起直播。俨然一副他变成了农民,农民变成了他的模样。在一个小时内,竟然卖掉了二十五吨马铃薯。朱院士始终坚守初心,兑现自己所说过的话,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个地方,我就要用我的科技致力于当地的精准扶贫。

五、联

(一)师德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也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要有崇高的师德精神,争做时代的四有好老师。只有胸中有火,行为才能有爱。只有把自己活成发光体,才能照亮学生。我们要像朱院士那样,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爱心和智慧点亮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盏灯[2]。象朱院士用心尽力培育马铃薯一样,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培根铸魂,努力做好基层园丁。坚持国家之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心有大爱,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研学

作为一名普通的职教老师,虽然没有朱院士的丰功伟绩,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要象朱院士学习,学习他乐教善教、潜心钻研学问,不浮不夸。学习他玩强的学习毅力,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执着与追求和耐心细致、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科研精神。

结束语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信念。他在本该享受人生的年龄却选择了努力奋斗,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把个人追求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在边陲小镇上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书写人生华章。朱院士心中有团火那就是爱心与责任,这团火照亮了蒿枝村的脱贫之路。

我们也要有爱生之上的高尚品格,让自己活成一束光,给学生一双翅膀,让他们能够在光的照耀下,乘着我们的肩膀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我们教育者也要象朱院士那样成为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在学生人生道路上引领其前进的火炬手。

参考文献:

[1]王文庆.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形态与认识[C]//甘肃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会一等奖论文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5:144-164.

[2]张勇.  科研上追求顶天,实践中甘于立地”——云南各界为时代楷模朱有勇点赞   光明日报  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