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区(县)级公交企业发展的破局之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3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区(县)级公交企业发展的破局之策

蔡腾

成都空港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自2020年初暴发新冠肺炎至今,全球各国发展均受到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各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各行业不仅要关注内部发展问题,同时要强调日常防控的要点。在此种发展形势下,区(县)级公交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发展一度陷入困境。从市场需求与内外部分析,对区(县)级公交企业共性问题加以归纳,提出针对性的破局之策,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文章主要提出三个方面的破局之策,旨在提高区(县)级公交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公交企业

前言: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公交是民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公交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也能够减少私家车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与区(县)级地区相比,大城市的公交企业管理能力要相对较强,经营模式更加多元化,客流量相对稳定,且设施设备完善。区(县)级公交企业无论是经营理念、运营能力还是设施设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缺失,比较依赖于国家财政,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且风险意识不强。2020年初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各地区公交企业都停止运行。在疫情得到防控后,各行业逐步复工复产。因区(县)级公交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受到的冲击较大,少部分地区公交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现象。以笔者所在的KG公交公司为例,其作为一家区(县)级公交平台企业,现有公交线路78条,公交车781台,线路总长度1363.4公里,站台牌2211座。与杭州、北京、广州、青岛、深圳等大城市的公交企业集团相比,KG公交公司在体量、规模以及资源禀赋等各方面都无法与之比拟,存在经营模式单一、财政补贴不到位、基础设施配建不足、人才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疫情爆发前,KG公交公司2019年载客人次达到39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4000万元,受到疫情影响冲击,2020年载客下降至2800万人次,下降率高达28.2%,营业收入下降至3,300万元,下降率高达21.2%。由于公交运营亏损补贴未能及时足额到位,KG公交公司通过融资贷款方式保障正常运营,资金管理成本较高,经营压力进一步扩大。以上情况为区(县)级公交企业的共性问题,因此分析区(县)级公交企业发展应对策略迫在眉睫。

一、以发展理念的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创新经营模式

区(县)级公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在经济发展的支持下,各地区都有足够的财政用于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与公共交通相关的制度日益完善,公交、客运市场趋于国有化,形成了国有独大的经营模式。基于此种模式,政府可实现对公共交通的管控,确保公共交通市场稳定运营,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不过,服务的效率相对偏低,特别是在区(县)级地区,服务质量不高[1]。与大城市相比较,区(县)级公交企业的规模较小,财政资金受限,并不能够为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新冠肺炎疫情的来临,提高了对企业的管理要求。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单纯依靠财政资金,并不能够满足公交企业的发展。在此种情况下,区(县)级公交企业要加强对新时代发展环境的分析,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对公共交通服务效率与实际支出的匹配程度加以分析,由政府牵头,将竞争机制引入进来,合理拆分单一企业,转变成多家企业共同经营的模式。与此同时,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年度的成本报告加以编制,将其作为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的依据。

(二)创新补贴方式

与区(县)级公交企业相比,大城市的公交企业运营资金并非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其通过合理运营获取的盈利,就能够满足发展需求,且经营方式比较灵活。而区(县)级公交企业经营模式比较传统单一,基本依靠票款收入,无其他创收渠道,比较依赖于财政补贴。为进一步提高区(县)级公交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我国从前几年就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实施补贴。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区(县)级公交企业受到影响,运营收入有所减少。而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各种支出资金则不断增多,地方财政可提供的财政补贴随之减少。公共交通的发展,需要大量财政支持。单纯增加投入,并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城市发展中,城市交通是基础设施。疫情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国家与政府部门要更新财政补贴制度,不可选择一刀切的补贴方式,而是要将补贴额度的依据从亏损转变为效益。在创新补贴方式时,可从三个角度展开。其一,依据公交服务类型,实施差异化补贴[3]。其二,按照相关标准,精准补贴额度。其三,鼓励公交企业创新服务,提高服务的个性化,实现对公交亏损的控制。

二、以自身建设的加强,培育内生增长动能

(一)优化组织结构及用人机制

区(县)级公交企业要充分加强自身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及用人机制,提高内生增长动能。一方面,优化组织结构。区(县)级公交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对企业内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设置,依据岗位职责合理配置人才,形成特色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在此期间,管理体系要避免过于分离或是过于集中

[4]。企业内部中,不同级别、部门间,要相互打破权利壁垒、等级壁垒,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提高信息的共享性。定期自查自纠内部管理制度,若发现内部管理问题,要及时对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另一方面,优化用人机制。区(县)级公交企业要将人才的选拔公开透明,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择专业学历毕业、能力高和素质强的人才,依据其实际能力,配备专业的岗位,确保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性,实现对用人机制的优化。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国内外先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借鉴,通过针对性的培养,丰富人才的经验,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对奖惩机制的完善

员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企业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在区(县)级公交企业中,驾驶员属于一线员工,每天都要直接接触乘客。驾驶员的服务质量,关乎到乘客对公交的好感度[5]。因而,区(县)级公交企业在培育内生增长动能时,要充分加强对驾驶员的关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无人售票公交逐渐普及。驾驶员在此承担车辆驾驶工作的同时,也需要为乘客提供服务。在疫情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公交驾驶员要为乘客提供体温监测服务、健康码查验服务等,驾驶员的工作量加大,容易造成人员流失。为此,区(县)级公交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完善奖惩机制的方式,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将驾驶员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形成与企业发展现状相符合的考核制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严苛制度,减少对驾驶员的处罚,而将驾驶员的奖励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偶尔发生且影响不是很大的错误,可选择对驾驶员展开教育,而非严厉的处罚。同时,要编制合理的行车方案,合理排班,尽量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强度[6],确保驾驶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能够在每次出班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广大乘客。

三、以合理布局的规划,契合市场发展需求

(一)完善公交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中,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也会对乘客的出行产生影响。部分区(县)级地区受经济发展影响,并未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导致区(县)级公交企业发展受到影响。特别是在疫情后期,公交服务不能够恢复至疫情前,导致不少民众抵触公共交通,私家车出行率有所上升。针对此种现象,区(县)级公交企业要充分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7]。具体来说,企业可关注城市发展动态,了解新建小区和商圈等,分析民众的出行需求。通过对数据的归纳,对公交客流的变化加以预测,以多种方式吸引客流。与此同时,区(县)级公交企业要积极与政府合作,通过对政府出台的政策利用,提前对公交设施的建设进行谋划。公交企业要根据现有的公交数量,建设公交专用道路,尽量拉大公交车站间的距离,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实现对客流的吸引。除此之外,要坚持“公交优先”的理念,通过增加公交车辆运行速度的方式,减轻早晚高峰拥堵的现象。

(二)提供精准个性服务

在信息网络时代中,各种先进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都属于先进的技术。公交车在工作日的运营,多集中于学生客流和上下班通勤族。区(县)级的规模较小,出行距离相对较短,且受疫情影响,部分通勤族会根据单位的要求,由共享单车或是网约车替代公交车,导致公交车的通勤客流量不够稳定。区(县)级公交企业发展过程中,可借助各种技术,为乘客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8]。在此期间,企业要充分加强对当地市民出行习惯的了解,通过对数据的全面调查与分析,预测当地市民的出行习惯,实现对客流的有效引导。制定城市公交专项规划,将城市公交运营的范围束缚打破,形成综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公交的走向及站点位置进行动态优化,实现对公交线路的调整。另外,要提前公示,制定好公交走向线路后,要做好线路衔接,避免客流发生丢失。区(县)级公交企业通过了解客流的结构,能够为乘客提供针对性的精准服务。

结语: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逐渐趋于常态化。新冠肺炎暴发之初,疫情传播度极高,为有效阻断疫情的传播,控制疫情流行的范围,各行业均处于停工停产的状态。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的防控,各行业逐步复工复产,公共交通在复工复产大潮中起着引领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区(县)级公交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没有办法恢复到正常运营状态。有少数地区出现经营困难、客流量地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区(县)级公交企业的发展。针对此种现象,文章从增强企业竞争力、培育内生增长机制、契合市场发展需求等角度,提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区(县)级公交企业发展的破局之策。期望在本次相关内容的探讨下,为日后促进区(县)级公交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林志刚、彭波、韩亚品.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产业链的"危中之机"及破局之策[J].国际贸易,2020,25(9):8.

[2]管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济宁市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0,33(4):5.

[3]王海军,刘超.疫情冲击下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应对——基于供求视角[J].国际贸易,2020,26(8):9.

[4]江衍妙,周森,蒋丽英.新冠肺炎疫情下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以浙江温州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2):6.

[5]陈平花,葛格.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纾解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税收优惠政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18(4):6.

[6]崔丽丽,张志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冲击及应对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27(3):8.

[7]刘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征信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探讨——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征信,2021,39(3):4.

[8]孙斌栋,匡贞胜,王妤,等.大国的均衡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J].中国名城,2020,2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