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分析

杨毅波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430077

摘要:我国企业产品质量问题得到了初步改善,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多的不足。传统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产品质量指标较低,仅能达到合格标准,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着产品质量的管理效果。因此,内部控制体系亟待改进。优化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始终围绕着生产质量的核心,不断在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改进,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文章研究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这一课题,通过提升内部控制效果,提升企业产品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关键词:企业质量;内部控制

一、 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对食品企业而言,食品质量安全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如果食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口碑,还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电器企业而言,电器各个零部件的生产安全问题是整个企业的发展核心。如果电器中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电器的整体使用水平,拉低企业电器生产水准。无论是哪一个行业,产品质量管理均需要得到保障。因此,企业中均会设置一个对应的质检部门,通过质量检查之后的产品,才可以继续面向大众销售。大部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分为生产管理、功能管理、过程控制、文件编制等。生产管理就是对产品生产材料的管理;功能管理是将产品按照不同的功能分类;过程管理是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文件编制管理是将产品功能属性区分开,并进行统一管理。

以现如今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来看,存在较大程度的生搬硬套。虽然聘请了较多的专家对企业质检部门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大多数以理论为主,更多的是强调质量管理成本、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控制等,对实际生产产品质量的培训采用应付差事的态度,无法有效地预防产品质量问题。除此之外,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缺乏管理意识。对企业的高级领导而言,质量管理不在研究范围内,反而是企业盈利情况是管理重点。对企业中级领导而言,属于纸上谈兵的态度,对质量管理理论了解较多,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企业员工而言,领导的态度反映一切,员工更倾向于偷懒耍滑,使产品质量进一步下降。对企业产品管理结构而言,管理权限高度集中,管理结构存在较多的漏洞,部门权限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制约,加大了日常管理难度。

二、 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

(一)识别企业产品质量管理风险

企业产品质量管理风险的识别与领导者的素质、员工技术成熟度、员工努力程度等方面有关。在产品生产之前,需要从供应商手中获取原材料。原材料会经过很多道工序,各个工序均需要进行质量管理,如对原材料的外观、尺寸、等级、规格、性质等均需要进行管理风险识别。原材料的每一个转移都会带来潜在的质量管理风险。企业产品生产活动按照相应的功能分为供应—生产—质检—销售—回收。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生产经营活动息息相关,风险识别需要一一梳理。对供应方面的质量管理风险而言,需要对供应商仓库、企业接收仓库等方面进行识别;对生产方面的质量管理风险而言,需要从材料领用、材料处理、生产车间、表面处理车间、装配车间,以及成品库等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对质检方面的质量管理风险而言,需要对本企业进行充分了解,并评估产品质量,在满足产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客户的需求。对销售与回收方面的质量管理风险而言,需要以整个生产过程为框架,对每个关键性环节作出精准的判断,从而实现质量管理风险的全面识别。

(二)确定产品质量内部控制方案

在实际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与产品相关的信息没有办法进行充分了解,企业在客户需求方面存在程序上的漏洞。此时的产品质量内部控制方案需要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在客户需求发生改动时,销售人员需要进行及时发现与沟通,在反映了合同签订的基础上,对订单后续过程持续跟踪,保证内部控制的管理与跟踪。产品质量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会降低一定的生产效率,内部控制方案则需要针对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在获取原材料方面,质量需要严格把控,从源头上把握产品质量。在了解产品质量管理风险的基础上,需要对产品进行材料存储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以及设备检测维护控制。材料存储控制需要对温度、堆积方式提出相应的需求,减少材料变质的损害。根据相关规范管理生产原材料,并标记出明显的保质期,确保产品存储质量管理效果。生产过程控制需要进行全周期监控,各个部门车间之间需要通力合作,员工同样需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以上岗,保证生产员工的生产质量。设备检测维护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性与精准性,同样关系到员工生产安全。因此,材料存储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以及设备检测维护控制是产品质量内部控制的最佳方案。

(三)优化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控制目标

产品质量控制需要转变为事前控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到提前预防。尤其是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将不合格的产品扼杀在萌芽中。在产品质量控制过程需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是内部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外部产品运输包装过程的控制。生产的全周期管理可以及时反映生产质量问题,并采用先进技术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质量管理的矫正措施,建立起相应的防控机制,使内部控制体系更具有有效性和灵活性。对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控制目标的优化而言,目标管理至关重要。优化的控制目标是以结果为导向,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对产品质量进行综合控制。总体控制目标是对上层领导制订的目标,上层领导通过控制目标制订针对性方案,下发到中层领导与下层员工。在确定了总体控制目标之后,领导可以对员工进行统一领导,将总目标逐层分解,各个部门员工的目标不同,需要秉持着产品质量内部控制的实际宗旨与方向履行产品质量内部控制措施。

(四)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

在企业产品质量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管理制度的改善是重中之重。文章在改善管理制度时,联系理论实际,对现有产品质量控制制度作出修订。并将质量管理制度与各部门相应的职责作出相应的划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内部控制主要在于生产防护管理方面,基础设施除了产品生产过程所需的厂区、车间、设施设备、库房等之外,技术部也需要安排巡检工作,找出相应的管理问题,减少生产质量问题。营销部门同属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部门,需要定期市场调研,通过客户对产品质量满意度的分析,了解产品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方向。由于客户的需求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不断更新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实现企业生产质量提升的目的。企业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需要对各个部门作出职责权限管理,在日常质量管理过程中,可以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监督与检验工作。同时,企业中的员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员工养成生产质量管理意识,更加认真负责地进行生产工作,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效果与生产管理效果。

结语

近些年来,企业产品质量成为人们重视的核心问题。无论在哪一种行业领域,产品质量均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优秀的产品质量需要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来保证。传统内部控制体系质量控制指标较低,会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管理效果。基于此,文章研究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这一课题。通过现状分析,得出产品质量管理难题,并针对管理难题提供相应的优化策略。利用实例分析的方式,得出新控制体系的产品质量指标更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克文,闫国玉,马承振.发扬航天质量管理优良传统加强航天物联网产品质量建设[J].航天工业管理,2021(4):3-5.

[2] 曹毅,陈虹.外商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中国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1(7):54-65,175.

[3] 胡金萍.计算机视域下食用菌产品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建设——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执行效应与保证体系》[J].中国食用菌,2020,39(12):283.

[4] 刘雄杰,王佳佳.EPC总承包企业外协外购产品质量管理方法的探索和实践[J].物流技术,2020,39(10):135-13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