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生招生管理视角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基于研究生招生管理视角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徐亭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168

摘要近年,从研究生报名到考试的各个环节均出现不诚信和各类失信问题,不仅是报考研究生的考生和其代表的考试参与者,也有考试组织者和对最终成绩拥有评判资格的招生单位。只有各方都能够严格管理自己的行为,履行招生考试过程中的诚信承诺,才能够促进体系的建成。

关键词:招生考试 诚信 体系建设

引言

所有的考生在开始硕士研究生初试之前都需要签订诚信承诺书,对自己在报名、初试、复试、录取等相关环节中的行为要求做出诚信承诺。然而即便如此,很多学生,甚至有些组考部门及一些招生单位都依然会在考试和相关环节中存在不诚信的问题。

是什么造成了不诚信的各种行为的普遍产生和长期的存在,参与考试的各方面都有出现不诚信相关行为的原因有哪些?任何范畴内的不诚信问题都属于较为复杂的社会性问题,想要解决这类社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而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讨论。

1 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环节可能产生的不诚信行为

1.1 组考部门和招生单位出现的不诚信行为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与其他大型考试相比最具独特性的在于招生单位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限。从报考条件、目录编制到录取标准制定,招生单位的自主权限在所有的考试中涉及范围最广。

因此,可能出现的不诚信行为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别。

1、考试环节程序不严谨不规范。对于高校考点来说,考试环节中,一般研究生考试均由本校教师监考,因此因组考部门程序涉及不规范导致监考教师对于特别考生不严格执行违规作弊制度是常见的失信行为。

2、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可能存在差别政策。对于招生单位在基本报考条件基础上增加的额外条件,考生是否符合额外规定的条件由招生单位自主审查确定,无需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而招生单位或招生单位的管理人员在这个阶段差别性审查也是常见的不诚信行为。

1.2 考生常见的各类不诚信行为

考生作为考试的直接受益者可能出现更多的不诚信的行为。这些行为总的来说能分成两类。

1、用虚假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在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阶段,部分招生单位会设置调剂考生进入复试的遴选原则,如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等级证书的拥有者优先进入复试。为了能够确保参与考试,部分学生会使用如伪的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等级证书或等级证明等材料。

2、初试以及复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信的行为。初试时,既可能出现临时起意的如互相交流、交换答题信息等方式进行的作弊行为,也可能出现使用电子通讯、电子设备等高科技方式进行的有准备的作弊行为。另外,在复试环节中,存在学生以提前联系复试组成员的方式获得更高复试成绩的不诚信行为。

另外,在体检等与专业能力无关的要求项目中,无法正常通过的考生也会采取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勾结提供虚假报告,或者雇佣其他人替代参加检测等方式通过检测。

2造成各方参与者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2.1 招生单位出现不诚信问题原因

作为招生单位,其在招生考试相应环节中被赋予极高的自主权,可以在基本报考条件中制定额外条件,自行制定录取原则,产生各种不诚信行为主要是因为招生单位拥有高度的自主权且缺乏足够的监督及管理不到位。

1、招生单位制定相关招生录取政策是否规范、合理

招生单位在自命题考试中制定考试大纲、命制试题和评分标准,并在复试阶段对考生的专业能里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制定符合本单位的录取原则,这一些列的环节中拥有极高的自主性,相关的评分标准、录取原则是否规范、合理,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制定的标准及原则是否科学严谨无漏洞都有会对不诚信行为带来可能性。

2、可能存在的人情交易造成的情况

各类考试中现今依然存在不少人情交易的行为,研究生招生考试也不例外。从事招生考试的相关工作人员因人情或金钱带来的交易诱惑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交易类型,都给招生单位出现不诚信的招生行为带来了可能性。

2.2 各类因素影响下学生出现不诚信行为

学生作为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参与者,其行为受到社会各方面不同的影响。很多理由都会造成学生出现不诚信的行为。

1、社会风气没有给予诚信足够的重视程度。现今社会各类事件多以结果为导向,对过程的要求不断降低,能够实现结果即为可行的认知在社会的不同领域普遍存在。因此,如果不诚信的行为没有得到严厉的处理却帮助考生取得考试成功,那么这种行为在某些社会意识之中是能够被认可的。

2、家庭对子女的过高要求。由于社会压力,以及家庭之间攀比之风造成的影响,导致很多家庭尤其是父母会给予子女过高的要求,且这类家庭对子女成绩结果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子女取得成绩过程。也就是说,家庭只要子女取得成绩结果的即可认识,会影响子女不得不采取不诚信的手段达成目。

3、部分考研辅导机构的负面影响。近年教培行业发展迅速,而考研辅导班更是生意火爆。大部分考生或多或少都参加过至少1科目的考研辅导,而部分考研辅导机构未了吸引更多生源,把“短平快”作为目标,钻研考试环节漏洞,协助考生在考试环节进行作弊,扰乱社会风气,也加剧了考生不诚信的程度。

4、自我认知和负面暗示的影响。在考生了解到既往考试中各种凭借不诚信行为成功上岸的研究生,并且凭借研究生的学历得到了更高的待遇,或考生察觉到部分招生单位在招生考试过程中存在给部分考生相对特权的行为,都可能导致考生受到不良的影响从而在内心产生对自己的负面暗示,因此放弃对诚信的追求,采取某些不诚信的行为。

3 如何改善研究生招生考试不诚信问题

3.1 加强招生单位在招生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与信息公开

客观环境是否能够给予参与者足够的诚信氛围,以及帮助参与者形成不诚信行为将会造成极恶劣结果的观念,是能否改变现行状态的快速方式。而改变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客观环境,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提升各方面对招生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加强信息公开公示。

1、由上级行政部门成立专门的考试监督巡查组。当学校实行自我监督和管理时,由于受监督者和监管者一起工作互为同事,在监管的力度上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由上级主管单位成立考试监督巡查组,由无交叉人员实行监督能够确保监督的真实有效。

2、给社会更高的参与权限,接受全社会对招生考试的监督。相对中考和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社会关注度相对低,受到社会的监督少。社会对研究生招生考试全过程缺乏了解,不仅可能造成社会的不信任心理,也会造成招生单位在招考过程中可能产生不诚信行为。

3、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要求。中高考等考试中,部分参与者不仅需要接受严格的监管,甚至需要外界断绝联系。相对研究生招生考试而言,相关涉考人员的管理更加需要完善,以制度的建立代替人的道德要求。

3.2 主观和客观环境改变考生的不诚信行为

学生自身对考试中的诚信问题缺乏正确的看法,而且监督的缺乏也为不诚信行为的产生留出了空间。因此综合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才是改变考生不诚信行为的关键。

1、从认知方面加深学生对诚信价值的理解

诚信是人类一切社会行为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在任何社会关系中能够支持关系持续下去的关键因素都是诚信。有些学生受限于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不能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因此足够的教育和警示案例能够让学生充分清晰认识到诚信的意义和价值。

2、用监督和制度的完善创造诚信的客观环境

期待学生通过自我管理时刻注重诚信,对学生而言是不够全面的。预防不诚信行为的出现最为现实的方式依然是加强监督,并且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以此创造一个公平诚信的客观的环境。

结语

仅仅依赖考生或招生单位,想要完全实现研究生招生考试诚信考试是不够实际的 ,单单依靠考生自己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实现时时刻刻的诚信行为,可能性也不高。想要真正实现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诚信体系建立,唯有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司伟建,张朝柱,穆琳琳,等.影响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构化面试"中面试考官评分公平性的因素及解决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2.

[2]王传毅,程哲.研究生招生考试中"非认知能力"的测量:概念、实践与展望[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5).67-72,78.

[3]魏峻,姬红兵,纪树东.机会公平视角下的研究生复试工作再认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3).31-34.

[4]高静.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以燕山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5,(2).93-96.

作者简介:徐亭  女  19871209  讲师   研究方向: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