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侧响应策略研究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电力需求侧响应策略研究及应用

 曾叶 ,康志勇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吴川供电局

摘要:当前电力技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步入到智能电网时代,而在竞争激烈且更具开放性的电力市场内,传统需求侧负荷已经在某种角度形成既具有弹性且更具调节性的电力资源。我国能源革命持续推进,且电力改革持续开展。在此背景下,需要做好电力需求响应工作,发挥需求响应的相关机制的作用,使我国电力需求侧响应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以下对电力需求侧响应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电力行业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响应;供电企业;智能电网

引言

当前社会发展中,电力需求响应的研究不断增加。目前,我国需求响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定价结构需要依照分值定价,进一步向实时定价的方向进行转变。且不同电力市场环境下,需求侧响应的相关内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电力技术已经步入到了智能电网时代。在更具开放性企业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内,传统需求侧的负荷已经成为更具弹性且能够进行调节的资源,需要对发电资源进行充分的考量,并且更为合理的对需求的资源进行应用,对综合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整体效益有所提升,同时对电能进行有效的节约,由此能够实现环境保护。对于电力工业宏观的综合发展水平而言,能够起到优化作用,同时也能够使现代化科技的综合水平有所提升。以下对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含义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关策略进行思考。

1对电力需求侧响应进行分析

电力需求侧响应在实际的开展中,主要会通过各类经济技术以及行政法律等方式鼓励,并且引导相应的电力用户对用电方式进行主动的转变,进行更为合理的用电,由此确保电力资源能够获得有效的优化配置,使电力系统更为安全可靠,且获得更加经济性的管理。电力需求侧响应机制在构建过程中,会在对负荷高峰阶段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保证消费者可依照当前市场价格信号对用电成本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权衡,以此为基础形成与自身需求相符合的消费选择。而相关选择会进一步向市场进行传达,由此确保市场内供给及需求得到有效的平衡,确保消费者用电成本得到降低,并且使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需求侧响应应用中,与传统的需求侧管理负荷控制理念会存在一定的差别。需求侧响应在实际应用时会更加注重电力用户直接对市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市场价格信号对于自身实际的负荷需求以及相应的用电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主动调整,由此对市场稳定以及电力可靠性进行促进。就国际经验进行分析,需求侧响应就其基本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诸多国家在发展中已经能够进一步将需求侧响应资源予以重视,并将其放置于与发电测资源相同的地位。

2,对电力需求的响应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电力需求的响应是能源及电力革命的必然需求。需求侧响应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使电力供需双方获得有效的连接纽带,能够对市电力市场进行激活,进一步使电力市场得以繁荣。一方面,应用电力需求侧响应模式能够对当前传统能源枯竭引发的矛盾予以缓解,能够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所提升,能够确保可持续性发展社会得到有效的建设。另一方面,对电力需求用户端的响应能够对实际调峰压力进行缓解,使用电以及低碳发展获得有效的结合,确保需求侧响应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使电力资源获得更加有效的优化配置。在电力市场内,以激励机制,确保需求侧在市场中的作用得以增加,能够进一步使供应侧及需求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进一步适应电力市场实际发展的变革需求。需要使供应侧及需求侧获得同等的对待,才能够使良性运行的电力市场得到发展空间,由此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力改革,以市场化机制使电力节节能减排效果得到提升,确保电力市场运营效率有所增加。需求侧响应在实际构建过程中会将电网负荷作为一类调节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的适应可再生资源存在的间接性波动特点,进一步使新能源接纳能力有所提升。基于智能电网内存在的先进传感以及相应的控制技术,各类用电设备在应用中能够对电网的实际频率漂移以及相应的电压变化进行有效感知,依照事前所制定的相关策略,开展有效的自动控制。如若进行有效的需求响应,则能够进一步的减少电网间歇性以及相应的波动性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对发电端电源供电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予以弥补,使电力设备的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有效促进可再生资源发电的消纳,产生更加可观的社会效益。另外,需求侧响应模式在应用中,是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电器、智能电网技术在发展中对电力系统属性进行完善的必然需求。需求侧响应模式在应用中,能够促使各类新能源技术以及高效节能技术的应用。对于整体电力技术的革命而言,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3对电力需求侧响应策略进行分析

3.1对激励性需求响应策略进行分析

电力企业需要对供电区内部可进行调节负荷以及储能装置具有的容量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进一步的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以及辅助整体服务市场的交易之中,进行有效的服务辅助服务报价,将其纳入到整体电力需求响应的综合考核内。在收到订单后,可开展辅助服务订单容量的分解工作。在分解后,对实际辅助服务容量向区内的电力用户进行有效的交易,同时对保供电协议予以签订,并且签订可中断负荷协议等诸多内容,对于电力辅助服务权利以及相应的业务予以约定。确保用户能够对电力进行合理应用的同时,可根据所降的实际电量获得一定程度的奖励。具体而言,可根据市场实际变化。对于相应的奖励进行有效的设置,制定不同的标准,由此确保用户参与到需求者响应的积极性有所提升,提升参与其参与到主需求侧响应的自主性。

3.2对价格性需求响应策略进行分析

供电公司需要进一步根据当前用户所存在的实时需求、价格弹性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当前市场所溢出轻价格等诸多数据,开展详细的出清价格预测,依照用户实际的弹性需求以及需求显示效果、用电习惯、系统边界综合条件,对价格信号开展有效的预处理,通过媒体媒介平台提前对各类价格信号进行分析,同时对代理电力用户进行有效的传递,确保用户能够提前进行有效的响应。针对具体的市场预价格信号开展详细的预处理,可根据用户系统约束条件以及满意度建模、历史数据等诸多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测算。

3.3强化电力信息及智能电网技术研发推广力度

需求侧响应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对各类先进的计量技术予以应用,同时会涉及各类电力负荷管理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同时应用智能控制、数字传输以及智能电网等诸多技术。就目前而言,国际信用的自动需求响应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对于相关技术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能够形成部分试点工程,但就客观而言,我国需求的响应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相应的条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因此也代表着自动需求响应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此外,需求响应技术及模式、技术方法标准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无法对需求响应技术以及实际产品系统存在的通用互换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由此使得实施需求响应项目的成本有所增加,使得自动需求响应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对电力需求响应模式进行推广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增加科研力度,使实际试点范围得以拓展。在对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使整体需求响应科学技术得到有效的进步,满足电力需求响应的实际需求。

结语

需求侧响应能够使系统灵活性大幅度的提升,并且迅速的响应,在当前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新时代背景之下,电力行业在发展需要进一步的电力需求侧响应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需求侧响应策略,从诸多角度保障需求侧响应效果,满足当前电力资源的创新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 朱仔新,张静忠,杨龙. 电力负荷需求侧响应能力评估建模研究[J]. 现代信息科技,2021,5(16):142-144. DOI:10.19850/j.cnki.2096-4706.2021.16.034.

[2] 吴海江,陈锦荣. 配电网电力负荷需求侧响应模型构建[J]. 电网与清洁能源,2021,37(9):77-82. DOI:10.3969/j.issn.1674-3814.2021.09.010.

[3] 郝洁,高赐威. 基于需求侧竞价的安徽省激励型电力需求响应机制研究及应用[J]. 电力需求侧管理,2021,23(2):63-67. DOI:10.3969/j.issn.1009-1831.2021.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