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双碳目标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途径

王树青

中共杞县县委党校,河南  杞县  475200

“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推动减污降碳、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大方向中,“双碳”目标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历史性意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对全世界做出的一个重大的承诺。当前,低碳绿色发展的理念已蔚然成风,各领域实践方面创新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绿色动力。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实现途径和措施。

结合双碳目标,当前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形成绿色、循环、低碳的经济体系以及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今天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基本上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过程。而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对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并进行扬弃,建立起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

长期以来,我的化石能源在能源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而化石能源又主要是煤炭,煤炭在能源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大。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稳步提升

  1. 我国在能源体系的转型中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主要是指风电和光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还包括光热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形式的发电。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意味着未来在我国风电和光伏将成为电力系统的主体,而传统的煤电将成为辅助性能源。新型的电力系统需要满足安全、经济、低碳三大目标,同时这也是碳达峰、碳中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此外,还需要做好协同工作,就是要通过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和机制的改革来共同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加完善,能够满足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2. 要让电能成为新增用能的主要方式,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用能终端的电气化,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形成以电能为主的能源格局。在工业领域,积极推动钢铁、建材、轻工业等重点领域从煤炭和石油消费转变为电气化,深入实施电气化升级,深挖工业窑炉和锅炉的替代潜力。在交通领域,积极推动“以电代油”。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内燃机车及铁路电气化改造。在农业领域,大力推动电动机代替柴油机等。力争到2030年实现终端用能电气化的水平提高到30%以上。

3.能源利用实现高效化。当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对较高,节能空间很大。我们在节能方面提出的目标是:到2028年,单位GDP的能耗较目前要下降四分之一。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通过促进社会能源调配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电力供应为基础,实现提升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二是通过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能源产业的升级。要积极推广先进用能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提升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用能效率,大力推动各行节能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能源利用、循环利用以及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三是通过多种能源形式的综合优化供应,形成良好的供能模式。将传统的供电模式提升为综合服务模式,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做到整体供能环境优化改善。

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低碳

产业结构低碳就是要减少化石能源,增加清洁能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建筑结构低碳化。首先,就是要提升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占比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建筑方式、用能、人居环境等方面都要实现绿色低碳其次,要推动低碳化的清洁取暖在取暖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新型家用电器以及智能家居,进一步提居民生活电气化比重,强化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第三,控制建筑规模

2.交通结构低碳化。有研究表明,我们每年1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中,交通领域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了9亿吨。所以,我们大力推动交通运输低碳高质量的发展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比如普及新能源汽车,通过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到2030年使电动汽车销量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燃油车的使用等

3.实现国土空间结构低碳化。国土空间结构的低碳是要扩大绿化面积与提升绿化质量,提升森林、草原、湿地、土壤等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目前我国地表碳储量363亿吨二氧化碳,每年固碳速率可以达到10到40亿吨二氧化碳,我国的森林在2060年以前达到固碳的峰值。我们将进一步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推动国土空间结构低碳化。加快实施关于生态保护修复的一系列重大工程,扩大退耕还林的面积、增加重点防护林的面积、加强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开展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同时要实施一些重点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以及修复等重大工程。

三、广泛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要培育社会绿色文化风尚,通过教育和文化宣传培育、推广绿色生活价值体系,为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涵养文化内生动力。比如大力宣传培养公民节约用电、用水的习惯,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支持垃圾分类,拒绝过分包装等,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进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树立起公民生态环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认识和行为习惯,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

让生活方式绿色化成为一种时尚追求,还需要配套设施的有力支撑。比如,健全包括共享单车、公交、轨道交通等在内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加快充电桩建设,合理规划布局,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根本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减排、实现碳中和,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传统工业化模式向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模式转变,全社会的资源就会朝着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向有效配置,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就会加快。只有努力践行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克服艰难险阻,才能实现双碳目标,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