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 62368-1:2014与GB 4943.1-2011标准中接触温度测试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IEC 62368-1:2014与GB 4943.1-2011标准中接触温度测试方法分析

邹婉珍1 ,陈贵彦2

1 东莞市质量检测服务中心  广东东莞  523000

2 广东省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电子消费型各种产品现今呈快速升级发展趋势,以往传统独立性各项信息技术、音频和视频系列层面,国际通用和国内所强制认证的产品安全各项标准,已无法单独地涵盖产品不同的功能相关融合需求。那么,为更好地确定接触温度的测试方法最佳标准,便于更好地开展接触温度各项测试工作。本文主要探讨IEC 62368-1:2014和GB 4943.1-2011两项标准当中接触温度的测试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接触温度;标准;现场测试;具体方法;

前言:

IEC 62368-1:2014和GB 4943.1-2011,属于两个不同的测试标准,为更好地选定测试标准,高效落实电子产品接触温度各项测试工作,对IEC 62368-1:2014和GB 4943.1-2011两项标准当中接触温度的测试方法开展综合分析,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关于实验对象选择

针对表面部位接触温度现场测试,选定5款包含三种外壳移动手机产品,分别处于不同温度当中实施测试分析,且选定GB 4943.1-2011、IEC 62368-1:2014这两项标准测试方法及限定值,开展符合性的判定分析,通过对比结果,进一步说明处于不同标准之下,对接触温度实际判定差异。如表1-2当中,显示不同标准之下,对移动手机表面位置接触温度相应的限制要求情况。

表1 IEC 62368-1:2014当中规定移动手机产品表面部位接触温度具体限制

表2 GB4943.1-2011当中规定移动手机产品表面部位接触温度具体限制

2、测试方法具体分析

2.1测试方法

为模拟分析移动手机产品处于正常使用下,选定2种不同的测试状态,即一种属于移动手机所正常配置的充电器予以充电,其电池电量则从零~满电的一个状态之中,手机则处正常运行的一个状态[1];另外,即电池电量已被充满后,及时把充电器断开,则手机处正常运行的一个状态之中。对产品实施正常运行及操作,我国认监委的TC03专家组在2017年与各单位意见反馈结合,提出移动手机产品维持正常状态各项的指导意见,针对原则层面,不可人为操作,致使手机出厂配置的过温基础保护措施发生失效现象,运行状态基础设置均用户维持真实的一个使用条件、可下载相应第三方的软件且维持运行。但不推荐其下载及运用各种极端专业类型的评分软件,或长时间且强制循环性运行操作相应的评分软件。下列为各项的基本设置:安装了4G的手机卡;提前放空电池电量,把充电器连接好,为手机充电;实行高性能运行模式,且不开节能模式;联网下载相关视频或数据文件;手机锁屏时间默认为最大值;最大音量及亮度,开启同时振动;热点功能开启,其余手机设备连接热点,实施视频或是数据文件下载;开启定位功能,且后台持续运行导航软件。针对前台系统一个典型的主程序:或录制或是播放视频、音频;3D游戏;多种主系统程序循环滚动(如通话、浏览网页、视频播放、3D游戏等均为30min)。此次试验借助移动手机产品2当中的测试状态下各项基本设置详细为:Ⅰ测试状态手机提前应放空其电量,确保充电器得以有效连接,电池自前期0%~100%的充电过程,定位、蓝牙、WiFi均开启状态之中,亮度调呈最大,连续实施摄像;Ⅱ测试状态之下,手机提前充满电,且充电器应断开,同样是定位、蓝牙和WiFi处开启状态,亮度调呈最大,连续实施摄像。试验从所测试样机之中选到6款能够涵盖着现今主流移动手机产品的外壳材质相应样品,为便于后期对产品具体符合性落实有效判定及其分析,如表3当中显示,产品触及的面材质则以GB 4943.1-2011标准为基础下的判定情况。以适用默认手机产品适用热带最低运行环境温度为Tma=35℃实施有效判定[2]

表3产品所能够触及面基本材质情况

2.2具体分析

室温条件当中,6款手机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以IEC 62368-1∶2014标准、GB 4943.1-2011标准为基础,转换为各温度环境之下测试数值结果,详见表4。从中能够了解到,各实测状态当中,6款手机处Ⅰ测试这种状态当中,去温度>Ⅱ测试的温度,即手机和充电器之间连接状态,运行程序过程当中会有较高热能产生,整体呈较大发热及较高温升[3]。故而,后期检测和产品研发总体安全热能具体评估当中,需特别重视产品处于充电状态之下运行状态综合评估层面。结合表4当中数据显示可了解到,依照着GB4943.1-2011这一标准当中测试条件1方法实施测试期间,4款手机样品处于室温之中测试数据于标准各项限值要求不符,样品重置到35℃温度环境当中实施复测数据,详见表5。该部分结果结合国内认监委关于TCO3专家组的相应建议,则以方法1落实测试操作,便无法满足于相应标准;如果依照着方法2实施复测,以方法2最终测试结果为基准,结合表5所显示测试数据能够了解到,4款手机样品复测之后,能够有3款手机样品最终判定其吻合于实际的标准,1款样品却不吻合其标准。以IEC62368-1∶2014为标准,接触温度具体限值要求,把表4当中室温环境之下所测试6款手机产品的温度实测结果转化至能够反映出25℃温度环境下数值结果,则能够了解到,6款手机样品依照着表1当中TS1实施判定,则有3款手机样品无法与标准限值吻合。表6所显示的为6款的手机样品,其处不同标准下判定最终的结果。不同标准下,对产品开展安全层面符合性相关评估,同等的测试状态,最终的结果呈较大差异性,6款手机样品依照着GB4943.1-2011标准予以判定,5款的手机样品则吻合于其标准;以IEC62368-1∶2014为标准予以判定,吻合于标准的则是3款样品,同等实测状态当中,手机样品的总合格率则呈下降趋势。

表4 6款手机样品表面部位温度实测数据结果

表5 35℃温度下6款手机样品表面部位温度实测数据

表6 6款手机样品处于不同标准之下的判定结果情况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围绕着GB 4943.1-2011、IEC 62368-1:2014这两项基础标准,对其接触温度测试方法所开展综合分析,结合各项结果能够了解到,与GB 4943.1-2011比较起来,IEC62368-1∶2014这一标准当中TS1限值更加严格,而IEC 62368-1∶2014这一标准之下,能够更加全面评估、分析手机发热情况下所产生的热能对于可触及相应接触面产生相关影响。金属边框为移动手机产品,其金属边框处于室温环境当中测试超温这一情况相对较多。故带有着金属边框一类移动手机,对国内认证的产品测试,应直接放置于35℃或制造商所现有各项的技术规范可允许情况下,处于最高温度环境之中,实施测试及其安全评估。

参考文献:

[1]胡伟欣,钱景凌.IEC 62368-1与IEC 60950-1、IEC 60065标准主要技术要求差异分析[J].标准科学,2018,20(008):126-130.

[2]Tang X,CEPREI.Research on the Test Methods of ContactTemper

ature in IEC 62368-1:2014 and GB 4943.1-2011[J].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2018,11(001):3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