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落实--以国家地理复习课《日本和俄罗斯》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3

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落实--以国家地理复习课《日本和俄罗斯》为例

范平菊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课堂教学

摘  要:初中地理复习课上,积极落实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学科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当下初中地理课程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地理复习课上,更要积极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在全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初中地理省级工作坊同步在线培训会议中执教的公开课--国家地理专题复习课 《日本和俄罗斯》为例,阐述如何落实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学科素养的。

一、研读课标,目标导学,树立人地协调观。

首先研读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国家地理部分的相应内容,再把近几年我市中考命题国家地理部分考点进行梳理,然后制定了本节复习课的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说出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概括两国自然环境特点,并简要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3.根据地图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特点。”围绕目标进行专题复习,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通过分析两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

课标要求

年份

题号

题型

考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比较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4.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5.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一个国家对某地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他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
6.结合某国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2021

8、9

选择题

日本、巴西

10、11

选择题

美国、澳大利亚

2、3

综合题

美国、印度

2020

8

选择题

日本

9、10

选择题

印度

11、12

选择题

美国、澳大利亚

27

综合题

俄罗斯、巴西

2019

11

选择题

日本

12、13

选择题

巴西

3

综合题

美国、澳大利亚

2018

9、10

选择题

日本、俄罗斯

2

综合题

巴西、澳大利亚

2017

8、9

选择题

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日本

3

综合题

印度、东南亚

8--12

选择题

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美国

28

综合题

日本、俄罗斯

二、再读教材文本,进行“区域认知”比较。

《日本和俄罗斯》 两节课的内容是区域地理部分十分重要的两节,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地域辽阔的俄罗斯,各具地理特点,其中的区域间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比十分明显。运用区域比较和区域综合分析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发展的观念,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进行了“区域认知”比较。

区域比较一:两国地理位置的比较,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文本和地图,说出两国的地理位置,在比较中学生更加清晰了解两国纬度位置差异明显,进而为分析农业发展差异提供基础。

区域比较二:两国自然地理特征比较,从地形、气候、河流、资源方面进行比较。学生详细再读教材文本,从不同的要素上比较区域特征的不同,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区域发展的要素和原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区域联系和区域差异的区域地理学习能力。如日本国家地理特征的分析,日本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带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不是海洋性气候;日本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向中小城市扩散,这是学生的易错点。适时呈现教材原文“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虽然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这里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学生回归教材原文,通过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比较得出日本的气候带有明显海洋性,但不是海洋性气候,再次细化知识,综合认识区域特征。再如俄罗斯国家地理特征的分析,四个选项分别是, ①是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长的河流,被称为”母亲河”,②③④三条河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低,结冰期长,城市甲是俄罗斯的首都,位于欧洲最大的平原,城市乙是日本的首都,位于日本最大的平原。教师引导分析,审清题目,看范围,是俄罗斯最长还是欧洲最长,记清每一个细节知识点,欧洲最长河,欧洲最大平原。审题不清,知识点掌握不细致是易错的原因,教师适时呈现教材原文“俄罗斯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以西主要是平原,以东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其中,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亚洲最大的平原,东欧平原是欧洲最大的平原。伏尔加河由北向南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记忆,也明晰了细节知识点、易混淆知识点。

通过再读教材文本,利用区域比较学习方法,学生理清了知识内在的关系、逻辑顺序,同时很好归纳总结概括两个国家的地理特征。

三、基于问题解决进行读图分析与问题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层层深入的读图分析与问题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最后再综合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学生先独立分析两个国家工业的分布特点,再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不断综合条件,既培养了学生认真思维的习惯,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碰撞,拓宽思路的的意识。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提高了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在“综合思维”素养指向下,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与问题思考,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本节课设计了3个层层深入的问题:

问题1: 两个国家工业的分布特点、成因,比较差异性。

问题2:与工业关系密切的交通运输,两国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3:思考分析俄罗斯铁路线分布的成因。(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关系)

学生通过三个读图分析,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读图分析1】指图说出日本和俄罗斯两国的主要工业城市和主要工业区,并说出工业的分布特点。分析两国工业分布原因。

该读图分析为学生认识国家工业分布特点是资源型还是临海型奠定基础,先仔细读图,说出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归纳分布特点,后教师适时引导:为什么工业如此集中分布,学生会思考影响工业分布的要素,会结合该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并通过比较差异,理解明确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发展不同类型的工业,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通过对比,学生得出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两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俄罗斯的工业位于矿产资源地,发展了学生的区域比较思维,树立了“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观念,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分析学生的思维观点,进行思维训练,在地理课堂上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区域发展的要素和原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区域联系和区域差异的区域地理学习能力。

【读图分析2】指图说出俄罗斯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主要条铁路线,描述俄罗斯铁路线的分布特点。

学生理解明确了两国的工业分布特点,知道不同的自然条件发展不同类型的工业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影响工业发展的还有人文地理特征,适时进行分析区域地理人文特征的思维构建。学生通过分析俄罗斯铁路分布特点,理解交通运输是重要的制约工业发展的要素。同时呈现一组图,我国铁路运输网分布图,美国交通运输分布图,我国工业分布图和美国工业分布图,学生分析总结工业与交通的关系。训练学生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区域发展的要素和原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区域联系和区域差异的区域地理学习能力。

【读图分析3】分析俄罗斯亚洲部分铁路分布在南部的原因。

在学生清晰认识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既有自然方面的因素,也有人文方面的因素后,再次深入具体问题,分析俄罗斯亚洲部分铁路分布在南部的原因。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示图文材料及任务要求,让学生归纳总结影响要素及原因,学生结合自己的掌握进行表述,一生在课堂上的观点是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第二名学生接着补充,南部人口和城市较多,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再次观察地图,你还发现了什么,第三名学生说出了南部邻国众多的特点,便于发展对外贸易。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提炼,以影响要素为基点,引发学生对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提炼总结,从纬度、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要素等方面展开对问题的探讨与学习,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视角,多维度分析和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同时通过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平时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比较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当下疫情时代,我们变化方式,通过设计研究性学习题目,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如,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政府因地制宜开展西部脱贫工作,实现共同富裕。教师搜索提供学生一些相关的图文资料,青藏地区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并为学生找到发展经济的一些实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修建公路,在公路两旁设置草方格并种植梭梭树和红柳,形成沙漠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国家还在青藏高原修建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再列举当地建立的两大公司,手工地毯加工有限公司--加工手工羊毛地毯和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加工果汁饮料,学生分组根据地理知识,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地理生活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沙漠里公路两旁设置草方格并种植红柳的作用,川藏铁路修建克服的困难,国家在西藏建设“首个贫困村光伏农场”利用了高原丰富的什么资源,新疆两大公司成立的优势条件等。利用地理知识和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正是我们地理教学的初衷,在生活问题解决中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本节课我们设计了根据图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英国和日本两国地理特征的差异,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英国和日本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以俄罗斯为例探究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分布的影响,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学以致用,锻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慢慢渗透,点滴熏陶,我们教师要大胆改善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