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战略体系构建与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3

企业标准化战略体系构建与管理分析

陈喜迎

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519000

摘要:经济和科技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进步,企业要想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必须构建标准化战略体系。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企业构建标准化体系的意义,并提出标准化体系构建和管理举措,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战略;体系构建

引言:市场改革的背景下,各类企业面临更多风险与挑战。为更好迎接挑战,提高竞争优势,制定标准化战略体系并加强管理的重要性极高,近年来相关研究也大量涌现,由此可见本文研究具有较高现实意义。

  1. 企业制定标准化战略体系的意义

1.1标准化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制定标准化战略体系是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等多项战略的重要途径,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不同战略的贯彻落实都要有一个相对高的标准支撑,要想提升标准必要有高水平的政策法治环境。目前,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和产品质量合格率制度等政策还不够完善,阻碍了企业提高自身水平,增加自身市场竞争力。由于企业无需对社会公开产品备案标准,各企业间的标准不同,一些高水平高标准企业没有办法公开自身的产品备案标准,无法实现有效竞争。在进行产品质量合格率抽查工作时主要以符合标准为基础,并未做好事前的标准依据的科学性的监督评价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升产品合格率不意味着提升产品质量,企业如果盲目提高标准只会增加成本进而导致质量违法。所以多数企业采用保底原则,没有提升标准的动力。制定标准化战略体系可以深化企业的管理标准、创新标准和质量提升机制,为提升标准注入活力。

1.2有效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总体产能较大,但部分中低端产品的过量生产致使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出现无效供给现象。政府制定的标准要求只能起到保底线、保基本的作用,仅仅只依靠政府标准不能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企业的各项标准需求量大,应用面积广,其特点是创新性较强、反应迅速、可以满足多条件应用和个性化需求。因此为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必须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提升标准,以标准带质量,推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扩大有效供给范围,增加中高端产品供给数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3提升消费

目前,用户消费需求已在悄然发生变化,在选择产品时,相比于以往更重视产品的性价比,现在的消费用户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安全、绿色等多方面因素。但由于消费者和企业知晓的信息不匹配,消费者无法行使自身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无法完全掌握关注产品的全部信息。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构建企业标准化体系使消费者关注标准并使用标准。企业应及时公开标准,通过评价比较引导消费者,满足消费者需求。

  1. 构建企业标准化战略体系的措施

2.1树立科学标准化理念

树立科学的标准化理念是构建标准化战略体系的基础。我们都知道企业是标准化的执行者,但是如何从执行标准到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标准化文化这个问题还有待考量。要想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标准化文化必须积极参与工作标准,优化工作流程,吸收工作经验,做到知行合一。首先,企业领导者自身应该具备标准化理念,接着从自身出发,在企业内部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标准化体系。不仅要努力展现基层员工的工作成果,还要吸取其工作经验并从中提炼出具体工作流程与标准。接着在小范围开始试点,由点带面,形成自上而下的带动模式,增强企业执行力。同时还要组建一支具有标准化理念,会使用标准化设备,个人综合能力水平较高的优秀团队。贯彻落实标准化理念,培养专家团队,切实把握标准化细节,从行动上体现标准化,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质量效益。

2.2运用科学标准化方法

标准化方法是一种闭环管理方法,可用其来解决重复性事物。企业领导者应注意利用标准化方法,在进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企业工作内容策划、企业各类项目活动举办时避免失误,同时有效规避企业风险。应按照我国企业标准化各指导纲领标准规范贯彻落实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2.3将各类因素融入企业的标准化战略中

企业要想构建标准化体系必须要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首先就要考虑体系的整体构建方向。这不仅需要企业领导者分析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还需要企业领导者将企业的核心技能、管理方法、体系资源与企业标准体系构建相结合,将其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首先,企业领导者应构建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以及企业标准体系。将增强企业的行业竞争优势作为最终目标,以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为基础,充分发挥企业核心技术的作用,构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的技术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包括管理标准、产品保证标准及实现标准。其次,还需要构建产品标准体系,包括产品设计合理性、试验合理性、使用过程和产品是否规范等,要从多方面考虑。构建以企业核心技术及企业产品为重点的企业标准体系可以更好提升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质量。企业领导者要具有目的性,要针对性开展后续的标准调整与优化工作,制定调整计划。不但需要了解同类产品的标准化制度还要了解国际的标准化制度及产品信息。再结合自身发展规划路线调整现有的标准化结构,优化标准化系统,提升企业的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

[1]

2.4加强先进标准申请立项

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标准化资源。在构建企业标准体系之前,必须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及行业标准要求、地方标准要求、企业标准等。从关键点切入,寻找共性并进行技术性研究。整理标准优化项目,分析讨论,侧重于核心技术和企业关键点,开展企业科研项目论证,弥补上级标准系统的不足之处,获得标准立项的主动权。企业领导者需将企业核心技术和重点技术作为优化重点开展标准优化工作。可利用互联网查询国际性热点信息,明确重点研究路线。在空白领域申报地标、行标、国标。在申报之前分析企业实际需求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除此之外,企业还要配备标准编制人员并进行人员分工。必要时可邀请其他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与标准编制工作,保证标准的实用性和全方位覆盖。重视标准应用的前瞻性,制定的标准要完全贴合企业的发展规划路线,保证标准能够在行业市场上得到有效应用。本人曾于2019年-2020年担任国家标准化组织委员,主导并参与多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为此本人认为企业还应大力研究国际标准化项目,出席各类国际标准化会议,提出国际标准议案并与各成员国代表积极沟通充分交流,以增强国际层面的友好往来。融合企业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并与技术标准相结合,提升标准的国际影响力,以占据国际合作中的有利地位。

  1. 企业实现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3.1完善企业各类标准

企业要想实现标准化管理必须完善标准体系。首先,需要完善企业各类标准。目前主要将企业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其中,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技术标准已经上升至“技术贸易堡垒”及“技术许可战略”的高度。而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则负责在企业的标准体系中起支撑技术标准的作用,不仅要控制各类管理事项还要控制各类工作事项。管理标准就是利用过程管理思想管理企业在项目活动中涉及的经营、设计开发和创新思维、质量合格率等,与技术标准有关的重复性活动。工作标准则是对在执行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及在工作岗位的个人职责进行规范管理。简单来说,标准体系就是“标准按照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标准无法发挥单独效益,必须作用于若干个相关联相作用的标准综合集才能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构建并完善标准体系可以维持企业的平稳运作,这一体系主要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并考虑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对企业所有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将标准作为平台协调企业的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项目环节的关联性,保证各相关方都能科学连接、合理配合,充分发挥企业管理系统的最大效益。实现标准化管理可以加快新产品开发、减少使用成本、提升产品质量[2]

3.2生产低消耗高品质产品

生产和管理的关系密不可分,要想实现标准化管理不可忽视生产工作。企业应采取JIT准时化生产方式,在低消耗的情况下生产高质量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生产满足用户需求的合适产品,避免生产过度,消除浪费现象,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达到最高的产出目的,实现精益生产。有专家总结JIT生产方式并将其表述为4p模型,其模型如图1所示。图

图1 “4p”模型示意图

3.3将标准体系和企业管理相结合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管理体系较为完整,而战略管理作为其中一个核心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给企业提供正确的发展路线规划。其他的支撑体系则决定了战略实施执行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中的其他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与管控体系”、“流程体系”、“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生态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也能够发挥其支撑作用。这些体系在不同方面对应了企业的战略思想,引导企业进行有序合理的管理。以企业的标准体系为支撑。再支撑其他管理体系,为企业不同的管理体系搭建了统一的平台,有利于各专业管理体系发挥最大价值。梳理不同管理体系的关系可准确得知标准体系定位。作为支撑不同管理体系的平台,标准体系就相当于企业大厦的地基,不同的管理体系就相当于企业大厦的支柱,多方共同支撑了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发展[3]

3.4动态管理持续改进

形成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化和动态化过程。标准化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活动过程。其中包括制定标准、发布并落实标准、标准执行监督等环节。这一过程是循环上升的,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原有的标准进行总结调整之后再次实施,如此循环往复。使标准上升至新水平、充实原有的标准,产生新效果。首先,企业领导者需要围绕设定目标,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活动规划,管理由这些活动规划延伸出来的企业标准化的相关过程。理清各过程之间的关系和对彼此产生的影响,找到规律并将这些过程整合为有机系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继而协调整体系统。同时,对于企业标准化实施动态管理,持续改进,提高企业业绩。在进行改进时要及时对企业员工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使企业员工能够清楚认识到标准化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个人职能,提升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实施效率和活动效率。有计划组织企业财力、人力、物力,充分发挥各项潜能。通常,我们将质量作为一个企业的生命,可以说没有质量一切都无法保证,但质量是相对于标准而言的,如果没有明确的质量检验标准,也就无法判断质量好坏,设立标准可以保证质量,使企业拥有质量检验标准。此外,随着企业和外界的更多接触,企业合作也越来越常见。全国各企业之间及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存在的衔接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多样,标准化作为中介为实现社会大生产管理环境提供了条件,给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了统一的遵守原则,协调了社会上不同的生产环节,建立了人类活动和经济活动之间的正常秩序。标准化管理可以简化管理工作流程,使繁杂的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因此,在面临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时,标准化是企业联合的纽带,是企业发展基础,是否有效运用标准化能够决定企业的命运和企业价值。正确的标准化指导能够提升企业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让企业赢得市场、赢得客户,保证企业长久稳定发展,让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4]

总结:经济市场的变化推动着标准的更新,为此企业应该构建标准化战略体系,完善标准化战略管理制度,将开展标准化工作作为长期战略目标,在提高标准化的基础上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的行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鲁鹏,陶蓉,周歆华.专精特新企业标准化现状与成长路径探究[J].中国标准化,2022(13):134-138.

[2]周谧.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1):9-11.

[3]蒲伟.企业标准化战略路径探析——山西省标准化综合改革背景下[J].大众标准化,2021(11):220-222.

[4]王昕,周育忠,石嘉豪.我国国家标准化战略与企业标准化战略关系——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标准科学,2020(04):13-16+34.